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林權助攝影作品賞析-棋盤式街道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SA_
展品描述
這張照片拍攝於戰後50年代,場景位處現今臺中市中區臺灣大道一段(原中正路)253巷,筆直的道路,路面寬敞,已見現代化都市雛型,臺中從一隻醜小鴨蛻變成飛天鵝發展過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1885年(光緒11年)臺灣建省,二年後,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建省城於大墩(臺中舊稱)開啟對臺中城市發展的先聲。然而,清領的東大墩市街沿柳川河與城垣兩邊自然形成,並未有具體而完善的規劃,當時,道路曲折,平時防盜戰亂時可禦敵,街道狹窄地面高低不平,路面多碎石坑洞遇雨潮濕泥濘,滿清政府平日只管徵收稅賦,並未派遣官吏治理。目前殘存的遺址始州廳(舊市政府,原清代考棚)對街民族路121巷,接中山路175巷,續臺灣大道(原中正路)一段299巷,橫過臺灣大道再連臺灣大道一段306巷成功路228巷,最後右轉平等街直抵公園路的臺中公園,此路段的巷弄還依稀保有清朝古遺跡。 1895年日清簽訂馬關條約臺灣割讓予日本,日人接收後看中臺中優越的地理位置氣候溫和,且為農產集散地,尚未大規模開發,先將「臺灣民政支部」由彰化遷至臺中,鼓勵日人移民臺中,聘請英籍巴爾頓W.KBurton顧問,與濱野彌四郎技師調查提出棋盤式市街都市設計藍圖,1900年1月6日發佈第一個市區改正計畫報告書,街墎採用格子狀道路筆直整齊如同棋盤,橫豎交叉皆可直通,臺中市正式步入現代化意義的現代都市之林。1911年又做市區改正,以縱貫鐵路為核心,1935年,公告第一個規劃機能區位的都市計畫。至今,百多年來的開發,臺中已成百萬人口住居地,蛻變成現代工商發達、科技進步的大都會。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