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勞軍團
圖片授權聲明 _PDM_
展品描述
「勞軍團」,顧名思義是慰勞國軍、鼓舞士氣的團體。戒嚴期間,台灣各界會組織各種形式的勞軍團體,每逢年節,都會風塵僕僕地來到前線,宣慰戰地軍民。在所有的團體中,最受軍民歡迎的,莫過於綜藝性質的「藝工隊」演出了。 當時各軍種、各軍團都有轄屬的表演團體,在電視老「三台」的年代,這些表演單位就是培養影歌星的搖籃。馬祖的經濟條件向來匱乏,但是,在防衛部規劃之下,也曾排除萬難的組織過康樂團體。有正式名稱的,開始於「中興康樂隊」、「雲台藝宣隊」以及民國七零年代的「馬祖文化工作隊」(簡稱文工隊)。他們的性質比較特殊,除了要深入基層演出以外,也須扮演「政令宣導」的角色。 陸軍醫院是勞軍團體重點的慰問單位,牛角村(今南竿鄉復興村)正位於醫院下方,所以,任何勞軍表演,村莊中的我們都是先睹為快。60年代之前,部隊中大陸籍的老兵「青春猶在」,來自大江南北的民俗雜技,如,「相聲」、「雙簧」、「拉洋片」、「數來寶」、「鐵板快書」…等,就保存在各軍種的康樂隊之中。不僅如此,甚至有專業的國劇團(陸光、明駝)、豫劇團(飛馬)、「話劇」隊(藝總)以及特技團(海光)等。在古早年代,學校沒有專業的藝能科教師,這些歌舞、雜耍表演,就是我們音樂、舞蹈、體育的啟蒙老師。 據說,派遣勞軍團的主管單位,會參考地區長官嗜好派出適當的隊伍。譬如說,司令官愛看綜藝節目,台灣絕不會派國劇團前來。李定指揮官駐守東引時,就在軍中推行組織「小型康樂隊」,當時軍中沒女兵,所有的女演員都是男扮女裝的「克難小姐」。後來他晉升馬祖防衛司令部司令官時,不但繼續推動小型康樂,要求各村民防隊也組織表演團體,甚至在南竿大會師,舉行康樂競賽。我代表復興村上台演唱〈大江東去〉,並且和另一位女隊員合唱〈郎尼路加〉,結果,名不列前茅。 小學時代,台馬交通受到管制。資訊閉塞,前線學生不知後方學生讀書之「兇猛」。「西線無戰事」,精神獲得最好的調劑,因此也留下一堆美好的回憶。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