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展覽檢索

總筆數: 1301
  • 45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深色大玻璃瓶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深色大玻璃瓶
    本件文物為日治時期深色大玻璃瓶,有三件,由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本物件由深綠色與褐色玻璃模印成形,弧肩,肩下呈直筒形,三件玻璃瓶是長頸而大腹的容器,用以盛裝液體,尤適合盛裝餐廳酒店分裝零售的酒類,具有實用價值。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5/23
  • 16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金紙邊印版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金紙邊印版
    金紙邊印版 本件文物為金紙邊印版,由北港高中校友黃水水先生捐贈;「印版」結合雕刻與印刷技藝,不僅是造型藝術的一大類別,作為印刷術的源頭,亦呈現出傳統文化生活的多重面向。印版技藝廣泛地運用在刊印圖書、民俗、宗教祭祀等層面,成為珍貴的歷史文物與文化資產。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6/16
  • 71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木水桶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木水桶
    本件文物為木水桶,由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外觀為圓筒狀。該物件以木片拼接而成。水桶是以人力盛取、搬運用水的盛水容器,因機動性高用途廣泛,如鑿井提水、蔬菜田澆水或者是小規模園藝等。本件木桶由多片木板組合而成,需要以竹釘榫接,不能用鐵釘或黏合劑,以免生鏽或溶化。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4/28
  • 24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木飯桶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木飯桶
    本件文物為木飯桶,閩南語叫做「飯斗」,用來盛裝米飯的器具,由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由木板一片一片圍攏起來的圓桶狀,原木色,上寬下瘦,腹部和底部以鐵絲圈起,左右各有一凸出之耳朵形木塊作為把手,方便端移,桶身和桶蓋皆為原木色。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6/13
  • 121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昭和大禮記念章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昭和大禮記念章
    大禮即「御大典」,就是日本天皇的即位大禮。台灣歷史上也曾兩度與日本皇室一起奉祝御大典,第一次是大正天皇的御大典,另一次則是昭和天皇的御大典。大正天皇於大正15年(1926)12月25日駕崩,皇太子裕仁繼位即改元為「昭和元年」。昭和天皇服喪三年期滿後於昭和3年(1928)11月10日正式登基,在京都舉行大禮大典儀式。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3/20
  • 120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店鋪印版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店鋪印版
    本件文物為店鋪印版,由北港高中校友黃水水先生捐贈;「印版」結合雕刻與印刷技藝,不僅是造型藝術的一大類別,作為印刷術的源頭,亦呈現出傳統文化生活的多重面向。印版技藝廣泛地運用在刊印圖書、民俗、宗教祭祀等層面,成為珍貴的歷史文物與文化資產。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3/06
  • 22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古笨港遺址出土陶瓷碎片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古笨港遺址出土陶瓷碎片
    北港鎮與新港鄉南港村一帶,古地名叫笨港,是漢人較早開發的地區,曾經繁華一時,由於清代北港溪經常氾濫成災,沖毀部份街市,所以這地區地下埋藏大量的遺物。民國91年(2002)北港溪堤防整修,挖出許多古文物,遺物的年代多屬於清代早期。古笨港遺址為重要的明清時代考古遺址,民國95年(2006)指定為雲林縣縣定遺址。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6/10
  • 55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木雕花板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木雕花板
    館藏木雕花板文物有多件,由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大都是利用古厝整修或是改建,家具回收時拆下買回來後加以整理,就是一幅幅美麗、又具有歷史價值的古董了,是台灣傳統藝術最受重視的民間工藝品,其收藏極具文化傳承與歷史教育意義。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4/25
  • 154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二戰神風特別攻擊隊餞行酒杯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二戰神風特別攻擊隊餞行酒杯
    二戰末期,日軍召集飛行員組成「神風特攻隊」,駕駛裝上大量炸藥的零式戰鬥機衝撞美軍艦隊,當時日軍於台灣各地興建簡易飛行場,北港神風特攻隊飛行場是日治時代全台46座日軍飛行場的其中一座,用於神風特攻隊的訓練與著名的自殺機起降,昭和19年(1944)在北港好收、水林一帶設有兩條南、北向飛行跑道的機場。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4/14
  • 36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株券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株券
    本件文物為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之拾株券,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出資證券、株券,為日治時期之企業投資用語,類似於今日之股票,為企業分售其股權給予他人,以獲更多資金方便企業運作,台灣的股票買賣最初以認購日本上市股票為主,今日購買股權證券為投資方式之一,為一種所有權。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6/09
  • 92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種痘證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種痘證
    本件文物有兩份,為日治時期種痘濟證與民國40年代種痘證,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明治39年(1906)總督府公告「臺灣種痘規則」,實施定期種痘,第一次在出生後、第二次在10歲時,若有天花流行,則安排疫區臨時種痘。使種痘具有強制力且普及全民。至於疫苗的來源,最早從日本輸入,1920年代起台灣才自行研製。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4/09
  • 87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交趾陶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交趾陶
    本物件為交趾陶,有多件,由北港地方文史工作者林志浩老師與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是一種低溫彩釉軟陶,名稱源於17世紀時,貿易商人將原產於中國嶺南的鮮豔陶瓷器皿運送到日本,當時日本茶道盛行,這些色彩鮮豔的器皿即受到茶道人士的喜愛,而中國嶺南一帶古時被名為「交趾」,因此此處燒製的陶瓷亦被稱作「交趾燒」。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4/15
總筆數:1301 每頁筆數:12 頁次:7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