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展覽檢索

總筆數: 666
  • 50
    在古坑咖啡冷掉之前
    在古坑咖啡冷掉之前
    你手裡那杯熱咖啡,是這片山林曬過陽光、吹過風、靜靜長出來的時間。 這不只是一場咖啡節,而是古坑寫給世界的一封邀請函──喝一杯、走一段、聽一個土地的故事。 古坑,這座因咖啡而熱鬧的山城,在香氣散去後,留下的不只是餘韻,還有土地的記憶與轉變的足跡。 而今,我們再次端出這杯熟悉的香氣,只為邀請你回到這片山林,重新認識那段從咖啡園開始的故事。
    余恩綺、薛宇倢、蔡依珊、李承諺、林裕勝、高鼎翔 2025/07/04
  • 21
    西螺釀生活:醬油DIY釀造套組
    西螺釀生活:醬油DIY釀造套組
    西螺釀生活,與西螺醬油文化、職人精神和手作溫度連結的體驗
    國立虎尾高中202 第二組 2025/07/04
  • 9
    崙背鄉鮮乳推廣活動---犇乳節
    崙背鄉鮮乳推廣活動---犇乳節
    在全球化與自由貿易衝擊下,本土酪農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而「犇乳節」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創意節慶活動。本展覽以崙背鄉為出發點,揭示在地鮮乳產業的故事與困境,並透過充滿互動與體驗的方式,讓民眾重新認識鮮乳的價值,支持台灣小農,連結城市與鄉村的距離。 展覽內容融合教育、文化與實作體驗,規劃了小農市集、擠牛奶與餵牛的親身互動活動,透過遊戲與闖關設計,引導親子共同學習酪農知識,並安排鮮乳甜點的手作課程
    李晨瑋 林庭安 劉嘉茹 張珈菱 李詠薰 2025/07/04
  • 4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電視廣播接收機執照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電視廣播接收機執照
    本件文物為電視廣播接收機執照,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民國61年(1972)9月29日台灣電信管理局代發,正面是「交通部印」關防、執照名稱和登錄字號,背面註明執照持有人、裝機地點、登記日期、電視廠牌、號碼、程式、注意事項。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7/04
  • 46
    風吹鹹水煙,地養蒜頭香­
    風吹鹹水煙,地養蒜頭香­
    在台灣西南角,有一片土地因風鹹土鹼而孕育出辛香濃郁的「海味蒜」。四湖鄉蒜頭不只是一項農作,更是一種生活風景──從地理環境的適應、蒜農的堅持,到品牌創新與文化節慶,這是一段屬於土地與人共同打造的故事。走進展區,讓我們帶你認識四湖蒜頭的前世今生,看見它如何從農田走向市場,成為地方的驕傲。
    李宇綸 王薰疋 吳韵涵 陳芝蓉 黃莉喬 吳伯軒 2025/07/03
  • 30
    北港藝閣:                         一場北港傳統的活歷史
    北港藝閣: 一場北港傳統的活歷史
    此為一份國立虎尾高級中學二年級學生們所做出來的地理探究報告,內容涵蓋了北港藝閣的所有一切,包括藝閣的起源、遊行前的準備流程、遊行過程、政府的宣傳方式與投入程度以及所帶來的影響,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藝閣的內容或者是你想認識這個至今臺灣已僅存不多的活動,那不妨就來閱讀這份報告吧!
    李籽錡 丁紫晏 蕭如祈 廖弈熏 陳翊萱 李承憲 2025/07/03
  • 9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台南州青年團員手帳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台南州青年團員手帳
    手帳指的是隨手攜帶的小筆記本。青年團是從日本「若者組制度」的傳統村落青年組織,結合近代歐美青年團體的特色,所演變而成的近代地域社會團體。大正3年(1914)日人在花蓮港廳吉野村成立第一個青年會組織後,青年團組織逐漸普及於台灣,對青年進行社會教育工作。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7/03
  • 11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托木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托木
    本件文物為托木,又稱插角、雀替,由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托木安置於樑與柱交點的角落,形狀為三角形,最主要的功能是讓樑柱更加穩固,不至於產生鬆動的危險,匠師們為了讓它看起來更美觀好看,所以常將它雕刻成龍、鳳、花鳥、鰲魚等圖樣。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7/02
  • 15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以四萬元換一元折成新台幣印章與舊台幣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以四萬元換一元折成新台幣印章與舊台幣
    本物件為民國38年(1949)奉令以四萬元換一元折成新台幣印章復刻版,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舊台幣與新台幣則為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民國37年(1948)上海爆發金融危機,國民政府輸出大量貨幣,以取得台灣民間蔗糖、米等資源,造成惡性通貨膨脹,造成台灣物價急遽上揚。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7/01
  • 18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台灣火柴公司自由之火火柴盒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台灣火柴公司自由之火火柴盒
    本件文物為台灣火柴公司製「自由之火」火柴盒,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包裝紙貼有一方形標籤,四周飾以火焰形狀方框,中間為一火炬圖像,圖像下方印「自由之火」、「臺灣火柴公司」。火柴又稱為「洋火」、「番仔火」,透過摩擦火柴頭和火柴盒的磷面產生火苗,在打火機和瓦斯不普遍的年代,火柴是不可或缺的民生用品。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6/30
  • 17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水缸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水缸
    本件文物為水缸,由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關於缸、甕、罐是依照陶器器型大小,及器口大小來進行區分。一般而言,缸的器口是比較大的,甕與罐的開口比較小,缸與甕因為器型不同,也有不同的功用。水缸為了便於倒水取水,因此有大的腹部及寬的缸口。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6/27
  • 15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陶甕之豬油甕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陶甕之豬油甕
    館藏陶陶甕有多件,皆由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陶甕,外形不華麗卻健美,是早期常民生活中必備的器具。其用途多元,除裝酒外,常是醃製蘿蔔、福菜等收存醃漬品的好器具,儲存食物的陶甕必須耐用,其質地厚實不易破損,早年大陸產製的陶甕還可以壓船艙穩定船身,又可出售謀利,因此大量輸入台灣。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6/26
總筆數:666 每頁筆數:12 頁次: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