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展覽檢索

總筆數: 265
  • 85
    織.續
    織.續
    一梭一線,編織出歷史與未來。 聚焦大安溪沿線泰雅部落耆老的記憶與技藝,從傳統地織機、苧麻纖維到天然染料,延伸至現代時尚與文創設計,呈現泰雅編織文化在當代語境中的再生與蛻變。 本次於纖維館展出的泰雅族傳統地織機,正是由年輕世代參與策展、實作與再現的成果,展現出世代交會的珍貴意義。與本次原文館展覽相互呼應,皆聚焦於泰雅族群,透過不同視角呈現編織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臺中市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臺中原文館)/南島國際有限公司 2025/11/15
  • 97
    六甲尋覓:在古樸與人情間,看見地方的慢韻魅力
    六甲尋覓:在古樸與人情間,看見地方的慢韻魅力
    走入六甲社區,彷彿踏進一座時光緩緩流動的小鎮。這裡的廟宇靜靜矗立,雕梁畫棟散發著古樸莊嚴的韻味,每一道線條都刻著地方信仰的深厚記憶。而那些在地名人故居,也以今時樣貌訴說著六甲的歷史脈絡,讓人看見小鎮曾經的風華與延續至今的生活樣貌。 六甲的故事,也藏在味蕾裡。傳統美食的每一口,都帶著土地的香氣與老味道的溫度,是居民世代傳承的家常味。沿著道路走去,還能在季節更替中望見落羽松成排搖曳的景致,靜謐而動人
    六甲數位機會中心 2025/11/14
  • 202
    臺中清水日式宿舍建築整修計畫
    臺中清水日式宿舍建築整修計畫
    臺中清水地區,其歷史發展與水利系統的演變密不可分。從清領時期墾民自力開鑿埤圳,至日治時期殖民政府將水權收歸公有並建立現代化的水利組合,再到戰後農田水利會的成立與近年來的改制,水利不僅是單純的農業生產工具,更是權力分配、社會結構與地方文化變遷的縮影。本研究即以位於清水區的「水利組合宿舍」為核心,試圖透過這棟看似平凡的歷史建築,剖析其背後所承載的百年水利治理遞嬗與社會變遷
    陳其弘、張訢秢、林芳慈 2025/11/06
  • 18
    高年級數位食旅-社區行動計畫
    高年級數位食旅-社區行動計畫
    本計畫透過數位先備知識工作坊與數位任務設計,結合「飲食」、「探索」與「在地行動」,讓社區長者以 LINE 與手機為入口,搭配提供獎勵目的的幸福點數(完成任務給點,以換取贈品或電子優惠券至合作店家兌換優惠內容)學習並應用數位工具,走進街區、記錄生活、參與永續,打造一場屬於高年級學員的文化數位旅程。
    劉毓雯 2025/11/05
  • 161
    福光再現.記憶行動
    福光再現.記憶行動
    《福光再現・記憶行動》透過居民參與與社區探索,連結三福的歷史脈絡與當代生活,讓地方記憶得以重現與傳承。計畫以「記憶連結」、「探索行動」、「工作坊」及「成果展示」四階段進行,邀請居民共同挖掘歷史、口述故事、傳統技藝與產業發展,使社區文化在交流與創作中活化,強化在地認同與社會連結。以居民經驗與記憶為基礎,發展多元文化展現,讓社區成員成為故事講述者與行動推動者,進一步促成三福的永續發展與文化共創。
    福立方(三福里里辦公處、緒靄設計 Woven Haze Design) 2025/11/04
  • 40
    今天吃什麼?
    今天吃什麼?
    早上吃什麼?晚上吃什麼? 答: 隨便。 就會被家人朋友投以白眼。 但就是想不到。 所以這個展覽要推薦台中在地傳統好吃的東西。
    陳映臻 2025/10/27
  • 26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日治時期北港街之公共建築老照片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日治時期北港街之公共建築老照片
    本物件由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北港地方仕紳蘇顯藜於1920年至1936年擔任北港街街長時建樹頗多,其任內興建公共溫浴場、公會堂、避病院、護生院、俱樂部、武德殿、街役場、郡役所、北港橋、北港街水道等公共建設,文物館展示日治時期北港街之公共建築風貌,可見當時北港鎮的繁榮,如今當時的建築僅剩上水道留存,其餘均已拆除,大家只能藉由老照片睹物思情。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10/27
  • 43
      聞香入畫:國美館的藝術歲月與花茶香
    聞香入畫:國美館的藝術歲月與花茶香
    台中是一座文化與藝術兼具的城市,既有充滿藝術與文化的國立台中美術館,也有傳遞古典美學與生活品味的古典玫瑰園。希望透過「藝術」與「生活」兩條線索,探索台中的藝文發展與其獨特的城市氣質,並從歷史脈絡中理解藝術如何融入人們生活之中。
    賈希 2025/10/26
  • 92
    從機場到綠洲 - 臺中水湳經貿生態園區
    從機場到綠洲 - 臺中水湳經貿生態園區
    從飛機轟鳴到綠意蔓延,水湳的土地承載著臺中的歷史記憶。時過境遷,當時的機場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具未來感的臺中水湳經貿生態園區 它將結合智慧科技與永續理念,成為中臺灣創新發展的新據點,繼續發光發熱,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需要我們的改善才能讓這片土地的故事繼續延續下去
    葉丞祐 2025/10/26
  • 108
    植·敘
    植·敘
    「植述」展覽以月桃為核心,展現臺灣原住民族與自然深厚的連結及植物智慧的文化傳承。透過歷史、工藝與生活實踐,述說月桃如何成為族人與土地、祖先之間的文化紐帶,延續並創新傳統知識,體現原民文化與自然共生的智慧。
    臺中市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臺中原文館)、桃布里文化創作空間、南島國際有限公司 2025/10/19
  • 49
    從藍色看臺灣的經濟與鐵道記憶
    從藍色看臺灣的經濟與鐵道記憶
    本展覽以「藍色」為線索,串聯1950年代美援物資與臺灣鐵道發展的歷史記憶。從麵粉袋上的藍色印花到復興號列車的藍白塗裝,藍色不僅象徵援助與現代化,更見證臺灣社會從匱乏走向自立的過程。透過文物、影像與故事,觀眾將看見藍色如何深刻地滲透日常生活,成為跨越時代的文化底色,也是一段段在島嶼土地上流動的人與物、技術與情感的見證。
    F 2025/10/15
  • 314
    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的舊圖書館
    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的舊圖書館
    我們的主角為景美女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由修澤蘭女士親自設計的舊圖書館。隨著新圖書館的啟用,舊圖書館逐漸被學生們遺忘,但它曾是我們共同閱讀、沉澱心靈的天地,承載著一代代學生的珍貴回憶。如今雖已人去樓空,它依然是校園中不可抹滅的精神地標。因此,我們決定繪製舊圖書館的平面圖,藉此記錄那段美好時光,並讓這份記憶在校園中延續、傳承。
    金可心 2025/10/14
總筆數:265 每頁筆數:12 頁次: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