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檢索
-
3測試測試測試 2025/08/15
-
41945:島嶼異象二戰期間,台灣是日本的殖民地,這段時期對台灣的歷史、政治、經濟和社會結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43李晨語 48黃子盈 52賴宥甯 2025/08/15
-
4抗日勇士莫那魯道(Mona Rudao),出生於台灣 南投縣 的霧社地區,賽德克族人,原為賽德克族部落的首領之一。他的名字成為了霧社事件的象徵,他不僅是賽德克族的精神領袖,也是在台灣原住民歷史上,對抗外來統治力量的英雄人物。張呈鋐 陳璽宇 陳繹中 2025/08/15
-
2台灣原住民與殖民者的衝突與磨合這場展覽透過荷治、鄭氏、日治與清代四個歷史時期,探索台灣原住民與外來殖民者之間的衝突與磨合。從荷蘭、西班牙的初期接觸,到鄭成功、清朝的軍事開拓,再到日本的現代化衝擊,原住民如何在壓迫與挑戰中維護自我文化,並與外來勢力進行對話與共存。展覽呈現原住民歷經百年變遷的歷史脈絡,並反映出台灣多元文化交織的歷史。葉士玄 賴昀劭 蔡諶逸 2025/08/15
-
10百年風華:霧峰林家的時代縮影林家宮保第園區,是臺灣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官宅,也被譽為「臺灣紫禁城」。這裡不僅是林家家族的居所,更是臺灣近代史的縮影。走進這裡,你將穿越時空,感受林家顯赫的歷史,以及精緻的建築工藝。宋宇恩,黃翔浩,廖宥崴 2025/08/15
-
9二二八背後的故事訴說二二八背後的背景、事情經過、後續、彌補方法王少禹 吳致穎 宋達軒 2025/08/13
-
6日本人追的第一蕃(霧社事件)在腥風血雨的1930年,賽德克族不滿日本人的長期欺壓,於10月27日,由馬赫坡頭木莫那.魯道率領賽德克族人在霧社公校運動會發動襲擊,日本政府便展開大規模鎮壓,使用毒氣、飛機、大砲等,對霧社地區進行軍事行動,也使用[以夷制夷]的政策,離間原住民間的關係,導致原住民族傷亡慘重,日帝國甚至將莫那.魯道的遺體做成標本,變成展覽品。 雖然最後賽德克族輸了,但他們卻永遠留在歷史的長河中,供後人敬仰。董千誠,劉冠亨,賈翔崴 2025/08/13
-
27樊華歲樂《陸軍軍歌》作者樊爕華, 他擅長演奏、譜曲、指揮,是當時風靡臺灣樂界的「樊隊長」; 他也是引領樂隊專業化的關鍵人物,創造了軍樂最鼎盛輝煌的時期! 然而命運弄人這位臺灣音樂史上的璀璨之星, 卻在 44 歲的巔峰時期時殞落,只留下永恆的音樂讓後世追憶。 今年適逢樊爕華將軍百歲誕辰,讓我們從時光荏苒的時代洪流當中, 重新探索、詮釋那個風雲際會的年代所留下的痕跡, 重現軍樂史上綻放的耀眼光芒!黃千珮、陳非易、蕭頌主、羅揚 2025/08/06
-
57數位食光:臘味人生——從眷村家常到世界餐桌的風味記憶本展覽「數位食光:臘味人生」以策展人自身從眷村成長生命經驗為軸,透過數位互動與多媒體呈現,探索「風乾肉品」在不同文化脈絡下的演變與意義。從兒時外省移民家庭的臘肉、臘腸,到台灣在地小吃香腸,再到嫁作香港媳婦後融入日常的港式潤腸,以及異國旅程中邂逅的義大利風乾火腿,本展以異想天開練習提案,希望可以引領觀眾穿越時空,品味這些因「風乾」而得以長久保存的美味,並探索背後所蘊含的人文故事、歷史遷移與飲食智慧。維妮熊老師 2025/07/27
-
37《神桌下的孩子:麵粉酥的記憶》這場策展,是我獻給外婆──那位乩童與製作麵粉酥師傅的記憶回禮。 在阿嬤的家廟,拜拜是生活的一部分。每逢神明聖誕,家族齊聚,「與天同慶」,供桌上三牲齊備,更有用麵粉酥做的大龜,那是神明吃的「甜點」。儀式完成前,誰也動不得半口。 神明生日就是我們家的第二個過年,香火、供品與辦桌,是我最早的食物記憶與信仰啟蒙。透過手中的照片,我試著重現那個充滿香氣與祈願的世界,也讓「吃」成為我們與神明、與家的連結。剩母娘娘 2025/07/26
-
28台灣人的共同回憶-粽子的家鄉味粽子不只是端午節的應景食物,更承載著許多台灣人對家鄉、家庭與節慶的記憶。從材料、製作方式到口味,台灣的粽子因地區而異,各自展現不同的飲食文化與地方特色。今天吃粽子了嗎 2025/07/26
-
39臺中州立臺中第一中學校自藏照片張永清 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