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檢索
-
58彩虹以前:一座眷村的記憶在彩虹繽紛上牆之前,這裡曾是一座再平凡不過的眷村,住著一群離鄉背井的軍眷與家庭。透過老照片、口述歷史與遺留物件,本展帶你回到那個飯菜香、鄰里親的年代,認識彩虹眷村背後未被塗抹的故事。走進彩虹以前,我們看見的不只是歷史,更是家的記憶與文化的延續。陳韋澤 2025/10/20
-
39中興莊29號原居住戶:常玉潤策展人:常連芳 程瑞祥 2025/10/19
-
50植·敘「植述」展覽以月桃為核心,展現臺灣原住民族與自然深厚的連結及植物智慧的文化傳承。透過歷史、工藝與生活實踐,述說月桃如何成為族人與土地、祖先之間的文化紐帶,延續並創新傳統知識,體現原民文化與自然共生的智慧。臺中市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臺中原文館)、桃布里文化創作空間、南島國際有限公司 2025/10/19
-
25記憶的方式沈心茜 2025/10/16
-
19《22公斤的記憶》展覽名字取自麵粉袋上那句印記,既具體又富象徵性。它不只是單純的重量單位,而是承載著一段歷史、生活與情感的分量──從冷戰援助、純棉內衣、青天白日到觀光列車,每一公斤都壓著一個家庭、甚至一整代人的記憶與命運。蒼羽 2025/10/16
-
385中興莊彰化中興莊建於民國 39年(西元1950年),為彰化縣歷史最悠久的眷村,初期約有110戶。第一代居民均為來自山東青島保安旅的官兵與其眷屬。策展人:程瑞祥 2025/10/16
-
95樣子我說,你說,他說,他們說。 這個世界就像是交響樂,充滿各種顏色的聲音,來自音響溫和的樂音、來自愛人親暱的呼喚,或是,跨越時空次元,我從某人生命聽到的低鳴。 聽,是誰在唱歌?她是誰? 她的故事,在哪裡?餘存 2025/10/15
-
649磚⼦磘中的記憶《探索記憶所繫之處》以我童年在阿嬤家的記憶為出發點,透過窗框、紅⿔粿和布,重構那些模糊卻深刻的⽚段。三樓的神桌、吱吱作響的樓梯、昏暗空間中的氣味與光影,都是我記憶中的線索,也是作品的靈感來源。這不只是對家的回望,更是對「空間如何承載情感與時間」的探索,期望觀者也能在其中尋找屬於⾃⼰的記憶連結。張縈瀅 2025/10/15
-
20《記憶的織線:眷村男孩與四件衣裳的故事》本展覽《記憶的織線》以眷村男孩阿誠的視角出發,透過他畫下的四件家庭舊衣,串聯不同族群與世代的服飾記憶。從漢人仕紳的綢緞長袍、客家婦女的大襟藍衫、排灣族的青長衣,到父親日常穿著的棉質夾袍,這些衣物承載的不只是生活實用性,更藏有遷徙、婚嫁與身份的故事。展覽核心在於探討「衣物作為文化記憶載體」的可能,邀請觀眾以童稚眼光重新理解家族與社群中,那些被摺疊珍藏的情感與歷史。蔡沂倫 2025/10/14
-
21「那天他們來過」一場荒謬的入侵、一齣未被允許開演的劇。皇民布袋戲下台,反共布袋戲上場,說的是不同的話,操的是同一隻手。台灣人照常吃飯、做工、看戲,也漸漸習慣了把話吞下去。有些不滿被壓成悶氣,有些人開始學著偽裝,像模像樣地做一齣不像樣的戲。 以戲偶與場景交織出一段無法被歸類的反抗史。沒有標語,沒有結尾。只有空氣裡一點擦痕,和一種說不上來的悶。——只記得那天,有一群人,好像曾經來過。Lilith 2025/10/13
-
28泛白的迷彩---登陸的海軍圍牆外的陸戰小兵 稻田裡海軍路上睡 泛白的虎斑迷彩服 等到時機成熟了,我來回顧小男孩到中年男的明德班。莊啟文 2025/10/13
-
38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學系特殊選才無限產能、理想滿懷、熱情洋溢、積極進取——這不只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學系的核心價值,此精神如同燈塔般照亮了我前進的方向。我會帶著獨特的創造力來思考、滿懷的理想去嘗試、熱情的信念來鑽研,以及積極的毅力去堅持,投入表演藝術的學習。對我而言,不管特殊選才的結果如何,準備特殊選才的日子裡,讓我更加確定表演藝術就是我要走的道路。盧宥任 2025/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