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展覽檢索

總筆數: 304
  • 75
    從潮水到山風:東海岸染藝記事
    從潮水到山風:東海岸染藝記事
    團隊透過收錄頭城鎮玩染工坊、鳳林鎮花手巾植物染工坊及豐濱鄉復興部落的植物染手藝,讓大家認識藍染及植物染在地方如何發展。
    宜蘭縣及花蓮縣數位機會中心 2025/11/15
  • 16
    竹韻龍崎:探索在地竹編文化之美
    竹韻龍崎:探索在地竹編文化之美
    龍崎的竹編文化是當地的一大特色,它承載了悠久的歷史與豐富的文化底蘊。竹編技藝源遠流長,已經成為龍崎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們的驕傲。 龍崎的竹編技藝擁有豐富多樣的產品。從日常生活用品如籃子、簾子,到藝術品如雕塑、裝飾品,竹編品類繁多。每一件作品都展現了匠人的巧思和技藝,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
    龍崎數位機會中心 2025/11/14
  • 48
    【串山徑】甲仙展區-萃煉・甲仙樟腦油
    【串山徑】甲仙展區-萃煉・甲仙樟腦油
    【串山徑】甲仙展區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嶼典創社顧問有限公司 2025/11/01
  • 61
    【串山徑】杉林展區-燻影新庄 繪影新和
    【串山徑】杉林展區-燻影新庄 繪影新和
    楠梓仙溪支流奔出山谷,沖刷出枋寮溪下游的層層河階,大武壠、閩南、客家族群身影在水光與山影之間交會。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2025/10/31
  • 67
    【串山徑】甲仙展區-翻山・大武壠/ 游牧・逐樟之「客」
    【串山徑】甲仙展區-翻山・大武壠/ 游牧・逐樟之「客」
    【串山徑】甲仙展區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嶼典創社顧問有限公司 2025/10/31
  • 224
    【串山徑】杉林展區-追影枋寮
    【串山徑】杉林展區-追影枋寮
    楠梓仙溪支流奔出山谷,沖刷出枋寮溪下游的層層河階,大武壠、閩南、客家族群身影在水光與山影之間交會。湯姆生的顯影劑沖出19世紀枋寮切片,邀您一起循先民足跡涉水而行,捶一段冒泡的Hagu,讓涼爽溪面映出你與古道同框的倒影。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2025/10/31
  • 227
    台中club發展
    台中club發展
    本展覽聚焦於台中夜生活文化的發展,探索從1960年代到2000s,夜店(Club)文化如何在這座城市中逐漸興起與演變。透過老照片、DJ設備、宣傳海報、訪談紀錄及沉浸式音樂體驗,呈現出台中在地夜生活從地下派對、電子音樂風潮到現今主流夜店的轉變。
    Daniel 2025/10/26
  • 128
    戲院的燈暗了
    戲院的燈暗了
    每一座老戲院,都是一卷未完的膠片。 萬代福戲院從1950年代的光影勝景,到如今帶著歲月的痕跡,不只是建築在老去,更乘載著整座台中城市的記憶。 結合歷史與視覺文化,探索萬代福如何在不同世代被觀看與懷念。 觀眾隨時間膠卷,從黑白影像走入數位時代,在光影之間體會記憶如何保存、改寫與重播,凝視昨日光影,也尋找今日的自己。
    賴方瀅 2025/10/26
  • 104
    時光診所:宮原眼科百年身份轉變錄
    時光診所:宮原眼科百年身份轉變錄
    「宮原眼科」不僅是今日臺中最受歡迎的文創地標,它的建築本體更是一部濃縮了臺灣百年滄桑的生動史書。我們將透過珍貴的歷史檔案、影像對比深入探討一棟飽受創傷的老建築如何成功激活了臺中舊城區的記憶與風景,讓歷史不再是冰冷的遺址,而是可以被品嚐、被體驗的現代生活美學。
    鄭卉芯 2025/10/26
  • 235
    城中之城:在多聲的廣場見東南亞
    城中之城:在多聲的廣場見東南亞
    東協廣場不只是台中舊城區的一座建築,更是一座「城中之城」——在這裡,多種語言與文化的交錯,形成一座獨特的「外國村」。從第一市場的喧鬧,到今日越南語、印尼語、泰語的日常聲響,這片空間見證了城市的衰落與蛻變
    何語涵 2025/10/26
  • 308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日治時期台灣物產寫真老照片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日治時期台灣物產寫真老照片
    本物件為日治時期的台灣物產寫真,由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展示了日治時期台灣的農林牧業等原生物產的歷史影像資料,記錄台灣過去一百年來重要的物產與發展。日本殖民政府將台灣建設為大日本帝國的物產生產基地,在台灣建立鐵公路、電力、水利等基礎設施,因此,稻米、木材、畜牧、手工業產品以及各種傳統蔬菜水果等,獲得持續的改良和增長。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10/20
  • 413
    臺北製糖所文化路徑
    臺北製糖所文化路徑
    1911年,艋舺一帶成為北臺灣糖業運輸與倉儲的重要節點。 隨著鐵道興築、糖業運輸、糖廠興建與商業繁榮,城市的現代化格局逐漸形成。
    李經繼、陳金耀、廖蕙玲、陳遠任、楊敏琪、陳麗瓊、洪健忠、連芷、花敏捷、蕭雅文、江瑩珠、顏彬峰。 2025/10/19
總筆數:304 每頁筆數:12 頁次: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