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展覽檢索

總筆數: 480
  • 2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托木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托木
    本件文物為托木,又稱插角、雀替,由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托木安置於樑與柱交點的角落,形狀為三角形,最主要的功能是讓樑柱更加穩固,不至於產生鬆動的危險,匠師們為了讓它看起來更美觀好看,所以常將它雕刻成龍、鳳、花鳥、鰲魚等圖樣。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7/02
  • 8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以四萬元換一元折成新台幣印章與舊台幣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以四萬元換一元折成新台幣印章與舊台幣
    本物件為民國38年(1949)奉令以四萬元換一元折成新台幣印章復刻版,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舊台幣與新台幣則為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民國37年(1948)上海爆發金融危機,國民政府輸出大量貨幣,以取得台灣民間蔗糖、米等資源,造成惡性通貨膨脹,造成台灣物價急遽上揚。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7/01
  • 10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台灣火柴公司自由之火火柴盒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台灣火柴公司自由之火火柴盒
    本件文物為台灣火柴公司製「自由之火」火柴盒,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包裝紙貼有一方形標籤,四周飾以火焰形狀方框,中間為一火炬圖像,圖像下方印「自由之火」、「臺灣火柴公司」。火柴又稱為「洋火」、「番仔火」,透過摩擦火柴頭和火柴盒的磷面產生火苗,在打火機和瓦斯不普遍的年代,火柴是不可或缺的民生用品。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6/30
  • 12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水缸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水缸
    本件文物為水缸,由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關於缸、甕、罐是依照陶器器型大小,及器口大小來進行區分。一般而言,缸的器口是比較大的,甕與罐的開口比較小,缸與甕因為器型不同,也有不同的功用。水缸為了便於倒水取水,因此有大的腹部及寬的缸口。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6/27
  • 9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陶甕之豬油甕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陶甕之豬油甕
    館藏陶陶甕有多件,皆由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陶甕,外形不華麗卻健美,是早期常民生活中必備的器具。其用途多元,除裝酒外,常是醃製蘿蔔、福菜等收存醃漬品的好器具,儲存食物的陶甕必須耐用,其質地厚實不易破損,早年大陸產製的陶甕還可以壓船艙穩定船身,又可出售謀利,因此大量輸入台灣。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6/26
  • 15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大日本帝國政府大東亞戰爭特別國庫債券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大日本帝國政府大東亞戰爭特別國庫債券
    本件文物為大日本帝國政府大東亞戰爭特別國庫債券,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屬於警世性文物;面額壹百圓,昭和19年(1944)由日本銀行發行,三分半利,內閣印刷局製造。正面上半部為債券圖,印有日本戰神楠木正成像及埋葬楠木正成的大阪觀心寺。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6/25
  • 25
    成為日本人?──皇民化下的台灣日常
    成為日本人?──皇民化下的台灣日常
    -
    姜翁銘湋、廖宥銓 2025/06/24
  • 23
    北港衝衝衝
    北港衝衝衝
    北港光觀/藝閣簡介
    黃妤婕 2025/06/24
  • 11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早期貼印花稅票結婚證書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早期貼印花稅票結婚證書
    本件文物為早期貼有印花稅票的結婚證書,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印花稅屬憑證稅,貼有印花之單據即成為可靠的合法憑證。台灣最早在日治時期施行日本印花稅法,戰後自民國35年(1946)實施印花稅法,課徵範圍涵蓋甚廣,舉凡發貨票、當票、雇用契約、承攬字據、支票、不動產典賣契據、護照、各類證書、各種執照、戲券、酒類、化妝品等,皆應貼用印花稅票。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6/24
  • 423
    走進桃園神社:
    走進桃園神社:
    以桃園神社為核心,透過照片與資料的互動,帶領觀眾穿越時代,重返那座見證城市變遷的歷史地標,並重新思考它在當代的角色與價值。
    黃子晉、林豊凱、白承鑫、吳祥瑞 2025/06/23
  • 14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防空識別木牌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防空識別木牌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至1945年這八年為台灣日治時期史上較為特殊的戰時體制時期,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珍珠港事件,正式向同盟國宣戰,台灣遭受盟軍轟炸的頻率越來越多,1944年10月20日菲律賓戰役爆發,美軍為了防範由台灣進攻的飛機,因此大規模的轟炸台灣,空襲警報聲一響起,民眾紛紛迅速的就近躲入防空洞或任何可避難的掩蔽物,空襲已經成為臺灣民眾日常生活當中不得不面對的一部分。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6/23
  • 34
    紅樓藝次元
    紅樓藝次元
    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農的「中農大樓」原為日治時期臺中州立臺中第二中學校之校舍,創建於昭和2年(1927)。其後臺中市政府以其具文化及教育意義,公告為歷史建築。時至今日,紅樓以同樣的姿態矗立了近百年,當晨曦穿過老榕樹的枝葉,在赭紅長廊上投下層疊的光影,與教室琅琅書聲、嬉鬧聲,交織出無數的青春璀璨。本展覽為「文化資產保存教育推動計畫」之教學成果,教師帶領學生領略紅樓之美,以結合圖文的方式創作現代詩。
    陳泓達、林雅甄、邱稚恩、陳巧文、管宥晴、顏唯淳 2025/06/20
總筆數:480 每頁筆數:12 頁次: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