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展覽檢索

總筆數: 1437
  • 1019
    膠卷外的造夢者:彰雲嘉戲院文化群像記憶
    膠卷外的造夢者:彰雲嘉戲院文化群像記憶
    在膠卷時代,任何一部電影上映之前,看不到,觸不到,聞不到但是必須描繪其身世之謎的唯有看板畫師。因為工作的需要,看板畫師必須憑藉劇照、本事或海報來「預見/遇見」電影情節,這不僅是對影像的仿作,更是對膠卷的慾望投射。 看板畫師比觀眾更常做夢,在膠卷上做夢,並且習慣把夢畫出來,讓觀眾走進戲院,走進看板的夢裡,並且將夢描繪出來,吸引觀眾走進戲院,走進他們的夢境……
    王萬睿|翁郁琁|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2025/04/12
  • 806
    舊日潭 x 舊日談
    舊日潭 x 舊日談
    關於頭社傳統取水文化
    手戽 (守護) 水 2025/04/12
  • 132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瓷鼻煙壺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瓷鼻煙壺
    鼻煙壺為一種用於盛放鼻菸之器具,鼻菸為菸草末與其他藥材交摻,密封數年而成,類似於今日之香菸,但不須點燃,鼻菸源自中南美洲,由歐洲商人傳入中國,於16世紀後開始盛行於歐洲,而由於清朝皇室的偏愛,鼻菸也於17世紀後於中國逐漸流行起來,之後也開始自製鼻菸與鼻煙壺。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4/11
  • 155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陶製櫥仔腳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陶製櫥仔腳
    本件文物為櫥仔腳,又稱蟻除,為陶製桌腳墊,由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整體為圓形,施褐釉,胎壁內有溝槽圍繞中央圓形突起,除施釉外並無任何裝飾,整體給人簡潔實用之感。這類桌腳墊有石製、陶製、瓷製等材質,講究實用,故少有裝飾。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4/10
  • 168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種痘證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種痘證
    本件文物有兩份,為日治時期種痘濟證與民國40年代種痘證,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明治39年(1906)總督府公告「臺灣種痘規則」,實施定期種痘,第一次在出生後、第二次在10歲時,若有天花流行,則安排疫區臨時種痘。使種痘具有強制力且普及全民。至於疫苗的來源,最早從日本輸入,1920年代起台灣才自行研製。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4/09
  • 154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屠宰稅單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屠宰稅單
    本件文物為豬的屠宰稅稅單,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台南市政府發出,時間為72年7月8日。上面載明屠宰場、納稅人姓名、屠宰執照字號、銷售地區、牲畜種類數量、應繳金額及時間、注意事項。屠宰稅以豬隻為例,每隻稅額為545元。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4/08
  • 165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公用電話專用代幣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公用電話專用代幣
    本件文物為公用電話專用代幣,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本物件發行歷史背景則與1970年代發生「斷幣事件」有關。早期沒有手機的年代,民眾外出若有事想打電話,都必須依賴公共電話,公共電話的使用十分廣泛,就在公用電話業務蒸蒸日上之時,民國62年(1973)當時爆發石油危機,民眾大量囤積銀鋁混鑄的一元硬幣,導致市面上的一元硬幣短缺,許多人「無幣可用」。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4/07
  • 174
    里山記憶數位典藏行動
    里山記憶數位典藏行動
    本計畫以「里山倡議」為核心價值,結合科技技術為社區進行數位典藏,嘗試藉此凝聚永安社區居民的韌性力量,為社區找出「里山韌性」與「在地根經濟」的元素與潛力,朝著「人類社會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活型態為目標,進一步與環境共融共好。
    簡偉丞 2025/04/05
  • 145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煤油燈(下)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煤油燈(下)
    台灣早期使用煤油作為日常照明的燃料來源,在電燈尚未普及之前,為了使夜晚不要那麼昏暗,除了使用蠟燭外,人們主要使用油燈照明,以煤油為燃料,亮度只有約五燭光;在沒有日頭的夜晚,吃飯或話家常時點上;煤油為當時最為經濟的照明燃料,普遍可在雜貨店購買,其缺點為燃燒時產生的黑煙與臭味。油燈過去燈具材質有陶瓷、金屬及玻璃製成,造型樸拙雅致。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4/03
  • 116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煤油燈(上)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煤油燈(上)
    煤油燈是電燈發明以前用來照明的工具,早期以玻璃藥水瓶或空鋼筆墨水瓶盛裝煤油,加上棉繩匯聚而成的燈芯而成,使用煤油來作為日常照明的燃料來源。光緒05年(1879)台灣第一次從美國進口燈油,短短幾年間,燈油成了民眾每日生活必須品。台灣電業發展始於光緒14年(1888),由台灣巡撫劉銘傳於台北創立「興市公司」,供應低壓照明。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4/03
  • 163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濱口鳳梨株式會社鳳梨罐頭標籤紙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濱口鳳梨株式會社鳳梨罐頭標籤紙
    本件文物為濱口鳳梨株式會社鳳梨罐頭標籤紙,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底色為紅色,海報中印有其商標並有「軍人印」,右側則為鳳梨及以玻璃盤裝盤的鳳梨切塊圖片,其上寫有「Pinapple」,下方標明其淨重540公克,整張標籤紙以英、日文呈現,整張海報保存完整。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4/02
  • 159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國軍定額糧票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國軍定額糧票
    本件文物為國軍定額糧票五日券,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國軍定額糧票之功能,為因軍務派遣至其他單位支援時,用以吃飯搭伙。糧票為有價票券,提供有任務外出之士兵至其它營區搭伙吃飯。糧票種類分成一日份與五日份兩種,正面會印上使用期限,於次月十日前未兌換作廢。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4/01
總筆數:1437 每頁筆數:12 頁次:3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