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展覽檢索

總筆數: 556
  • 138
    北港高中與八二三砲戰
    北港高中與八二三砲戰
    民國47年(1958)八二三炮戰爆發,打響了金門學生的「流亡」潮。據金門縣政府統計,當年8月23日晚上6點30分中共展開對金門突襲性的大規模砲擊,短短兩個多小時內,島嶼承受5萬7533發砲彈,致使毀屋千棟,傷亡數百,舉世震駭,為此揭開著名的「八二三砲戰」序幕。當時有941位金門中學學生因炮戰而遷台就學,由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安置於36所學校中,其中分發至省立北港高級中學有16位。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4/12/24
  • 93
    北港高中原藝能大樓探究
    北港高中原藝能大樓探究
    原藝能大樓建築是現今北港高中校園最古老的校舍,興建於民國60年,做為「實用技藝訓練中心」,供未能升學之中小學畢業生及中途失學之青少年,授予實用技藝課程,協助其就業。本棟建築至今已逾五十年,目前名稱為「如心苑」,做為多媒體教室、童軍社、員生社、烹飪教室與鄉土文物館等使用。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4/12/23
  • 107
    北港高中星輝東璧匾額探究
    北港高中星輝東璧匾額探究
    民國52年(1963),北港高中第一代圖書館竣工落成,當時的學校家長會會長陳家湖與常務委員贈匾「星輝東璧」慶祝,匾詞為買牛翁所書。匾額目前典藏於校史館。龔顯昇,號「買牛翁」,曾任日治時期北港汾津詩社社長,為台灣文學發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4/12/22
  • 277
    協助外籍生融入台灣生活圈與文化
    協助外籍生融入台灣生活圈與文化
    一、服務動機-緣由或理念 二、服務方案概述(前置作業) 三、計畫目的-產生的效果或影響、學習到什麼 四、計畫內容說明-Try共聊天室 五、預期效益 (1) 量化指標 (2)質性指標
    廖冠綸、賴可馨、池慕蒔、謝羽婕、葉亭佑、陳凱華 2024/12/20
  • 200
    北漂的美食地圖
    北漂的美食地圖
    「北漂人的美食地圖」是一個專為台灣師範大學學生打造的實用美食指南,旨在幫助來自外縣市的學生快速了解台北的美食文化與優質餐廳資訊。本服務透過實地探訪,選出符合學生預算與口味的推薦餐廳與攤販,提供詳細的用餐建議與真實評價。此外,透過「時空旅行社」的推廣,服務不僅提供實用資訊,還鼓勵學生參與內容創作,形成一個活躍且持續更新的美食社群,讓每位同學都能輕鬆找到屬於自己的台北美食地圖。
    吳冠儒、李冠衡、李政謙、林懿飛、林郁雯、黃景毓 2024/12/20
  • 185
    心連心、橋連家:跨文化扶助計畫
    心連心、橋連家:跨文化扶助計畫
    我們是一群來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華語文教學系、電機系的大一學生,想透過自己微薄的力量,盡可能外籍生提供幫助,期盼背井離鄉的他們能在異地得到關懷以及實質性的幫助,從中獲得溫暖。
    林妤璇、林佳誼、林宸毅、陳可馨、黃翊鈞、鍾坤瑋 2024/12/18
  • 388
    「流域共構:雲嘉南百年水利與環境」特展
    「流域共構:雲嘉南百年水利與環境」特展
    2023年末,臺史博開始了「流域共構:雲嘉南百年水利與環境」特展,用創新的博物館思維,以跨域共筆行動,提出「流域共構」的展示論述。雖然展示已經結束,但透過線上策展,將展場內的文字、展品、史料與空間,呈現給大眾,延續展示的公眾影響力。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4/12/16
  • 312
    職人開箱
    職人開箱
    自2023年開始,臺史博與水文化MOU團隊在規劃「現地共筆策展」的途中,加入了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黃貞燕老師以及同學們,用博物館專業者與觀眾的角度,吸納各MOU單位的專業知識與關懷,協助各單位將這些硬派知識,轉化為軟性敘事,產出現地展示的腳本。 隨著交流的進行,同學們也在與各單位的互動過程中,得到一些屬於自己獨有的觀察。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4/12/16
  • 384
    大圳源流
    大圳源流
    2020年末,臺史博團隊於農水署雲林管理處農田水利文物陳列館中,發現了署名「技師 八田與一」的《官佃溪埤圳工事說明書》,這對於長期關心嘉南大圳議題的博物館水文化團隊來說,無疑是相當振奮的事情。 因此,本期「大圳學學」,我們以「大圳源流」為題,分享團隊從歷史、工程、灌溉管理三面向,跨域解讀《官佃溪埤圳工事說明書》的過程與收穫。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4/12/16
  • 266
    北港車頭的前世今生
    北港車頭的前世今生
    後驛,見證了嘉義糖業鐵路的興衰。 透過實地探訪與口述歷史,重新拼湊那段輝煌的過去。
    嘉義市立博物館「市民研究員+YOUTH」培力計畫 2024/12/13
  • 202
    舊城探險家
    舊城探險家
    中區曾是大家口中沒落的舊城,然而近期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們有感曾經沒落的中區逐漸被看見,每年十月的鈴蘭通散步納涼會更成為焦點,吸引了大批參與者。這個活動成功引起了更多人對中區的興趣和關注,也呈現出中區潛在的吸引力。 因此,對於中區導覽的需求日增,我們希望藉由培訓更多的導覽人才,擴散這份對中區的熱情,使更多人能夠深入了解這個具有豐富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城區。
    社團法人台灣中城再生文化協會 2024/12/13
  • 816
    傾聽話語
    傾聽話語
    傾聽話語,我們靜靜的傾聽,穿越時光回到那個充滿戰爭動盪與希望的年代。一個個發生在榮民、榮眷及眷村裡的故事。與這些戰後英雄對談之間述說著一個個來自遠方的靈魂,如何在戰後新生的臺灣找尋新的家園與歸屬以及落地生根的故事。 本次線上策展不僅是對眷村歷史的回顧,更是透過珍貴的歷史照片、個人故事、及文化背景,承載著滿滿眷村居民的集體記憶與情感,串接起全臺每一個曾經光榮的角落。
    財團法人台灣地理資訊中心 2024/12/10
總筆數:556 每頁筆數:12 頁次: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