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檢索
-
53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彈珠汽水瓶本件文物為彈珠汽水瓶,由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此件彈珠汽水瓶由深綠色玻璃製成,玻璃厚實,整體呈瘦長圓柱形,長約5.3公分,寬約4.9公分,高約19公分。外型由瓶口開始向下漸寬,至中段以上有兩處圓弧凹陷造型,中段成扁身,中段以下則直筒狀至瓶底。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8/06
-
151臺東卑南族歷史文化介紹台東卑南族的歷史文化邱彥竣、范穎安、黃冠博 2025/08/05
-
62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早期嘉義縣公車處保防標語車票本件文物為早期嘉義縣公共汽車管理處普通車半票車票,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票面印有「麻魚寮至北港」、「票價新台幣5元」,最有趣、最具有歷史意義的為見證時代背景的標語:「保密防諜 人人有責 匪諜自首 既往不究」。1949年至1987年在台灣實施戒嚴,頒佈一連串肅清匪諜的條例與辦法,使得台灣人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各種保密防諜的標語。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8/05
-
13020美濃野蓮、水雉與護雉蓮盟水雉與野蓮都是台灣紅皮書的物種。有趣的是,野蓮受脅等級是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 CR),居然比水雉(易危, Vulerable, VU)的滅絕風險更高。 為什麼炒野蓮能保育水雉呢!? 得感謝美濃客庄的生態智慧,將野蓮馴化成經濟作物,讓水雉進田裡除蟲、築巢與育雛。高雄鳥會與美濃蔬菜產銷班組成『護雉蓮盟』,加入劉孝伸、黃淑玫發起的美濃湖水雉保育行動。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 陳柏豪 2025/08/01
-
121數位食光:臘味人生——從眷村家常到世界餐桌的風味記憶本展覽「數位食光:臘味人生」以策展人自身從眷村成長生命經驗為軸,透過數位互動與多媒體呈現,探索「風乾肉品」在不同文化脈絡下的演變與意義。從兒時外省移民家庭的臘肉、臘腸,到台灣在地小吃香腸,再到嫁作香港媳婦後融入日常的港式潤腸,以及異國旅程中邂逅的義大利風乾火腿,本展以異想天開練習提案,希望可以引領觀眾穿越時空,品味這些因「風乾」而得以長久保存的美味,並探索背後所蘊含的人文故事、歷史遷移與飲食智慧。維妮熊老師 2025/07/27
-
85台灣人的共同回憶-粽子的家鄉味粽子不只是端午節的應景食物,更承載著許多台灣人對家鄉、家庭與節慶的記憶。從材料、製作方式到口味,台灣的粽子因地區而異,各自展現不同的飲食文化與地方特色。今天吃粽子了嗎 2025/07/26
-
3237「龜」飲「山」林車流來往頻繁、異國語言交織融合、煩惱三餐不知道要吃什麼,但卻未曾想過「茶」與龜山有如此緊密的關係。就多數的大學生而言,茶幾乎與手搖飲畫上等號,很少人能夠真正知道製茶工序和茶園的樣貌。 藉由這次數位策展,讓在場的各位以及更多人和我們一樣重新認識龜山,看見在傳統產業上默默耕耘、堅守品質的茶農,也嗅見了被城市節奏掩蓋的茶香與土地情感。李欣怡、呂宛霖、王竣揚、張䕒心、蘇翊荃 2025/07/20
-
371巷口的記憶:雜貨店的百年足跡雜貨店,曾是台灣街角最熟悉的風景。本展覽將由雜貨店的功能、商品、興衰切入,回憶雜貨店的溫度,並思考未來的發展與挑戰。尤秀娟、蔡侑妤 2025/07/13
-
281《 臺灣茶的七重奏 : 茶葉包裝材質及方法 》本集展演,我們將聚焦於——茶葉包裝的材質與方法。 一片好茶的香氣與品質,往往從包裝開始就被悉心守護。從古至今,茶葉包裝不僅承載著保存與運送的功能,更反映了當代的技術水平與美學品味。 在這場展演中,我們將深入探討多種茶葉包裝材質的演變與應用—— 竹筒、紙包、錫罐、陶瓷罈,到現代的真空鋁箔袋與環保複合材,每一種材質都有其保香、防潮、防光與延長保存期限的考量。 同時,我們也會介紹各式包裝方法的巧思新豐高中莊家怡,陳秝菲,葉怡彣 2025/07/09
-
196在古坑咖啡冷掉之前你手裡那杯熱咖啡,是這片山林曬過陽光、吹過風、靜靜長出來的時間。 這不只是一場咖啡節,而是古坑寫給世界的一封邀請函──喝一杯、走一段、聽一個土地的故事。 古坑,這座因咖啡而熱鬧的山城,在香氣散去後,留下的不只是餘韻,還有土地的記憶與轉變的足跡。 而今,我們再次端出這杯熟悉的香氣,只為邀請你回到這片山林,重新認識那段從咖啡園開始的故事。余恩綺、薛宇倢、蔡依珊、李承諺、林裕勝、高鼎翔 2025/07/04
-
144西螺釀生活:醬油DIY釀造套組西螺釀生活,與西螺醬油文化、職人精神和手作溫度連結的體驗國立虎尾高中202 第二組 2025/07/04
-
152崙背鄉鮮乳推廣活動---犇乳節在全球化與自由貿易衝擊下,本土酪農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而「犇乳節」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創意節慶活動。本展覽以崙背鄉為出發點,揭示在地鮮乳產業的故事與困境,並透過充滿互動與體驗的方式,讓民眾重新認識鮮乳的價值,支持台灣小農,連結城市與鄉村的距離。 展覽內容融合教育、文化與實作體驗,規劃了小農市集、擠牛奶與餵牛的親身互動活動,透過遊戲與闖關設計,引導親子共同學習酪農知識,並安排鮮乳甜點的手作課程李晨瑋 林庭安 劉嘉茹 張珈菱 李詠薰 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