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展覽檢索

總筆數: 480
  • 980
    飛行場邊的記憶
    飛行場邊的記憶
    顏彬峰、張世緯、李珈安、吳宗璟、黃家慶、陳泓霖、謝祥詮、盧暐竑、李明叡、趙昱丞、蘇致元、吳紹愷 2025/06/06
  • 24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水龜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水龜
    本件文物為水龜,由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是早期冬天保暖用的工具,又稱為保溫袋,造型因狀似橢圓形的龜殼,故名之;本物件水龜正面有上端處有一個注水口,使用時將注水口上的圓蓋打開,燒一壺開水倒入水龜中,熱水裝滿後,將水龜裝入布袋內包起來,避免直接碰觸身體導致燙傷。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6/06
  • 20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銀錠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銀錠
    本物件為銀錠,仿品,由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銀錠是指用白銀按一定的形狀和重量鑄造的一種塊狀物,就形制而言,銀錠器形之雜,難以統計,但大體可分為元寶形(船形)、圓型、長方形、正方形、砝碼形、牌坊形等幾大類,以元寶形最常見。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6/05
  • 278
    紅樓藝次元
    紅樓藝次元
    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中農大樓」原為日治時期臺中州立臺中第二中學校之校舍,民國93年(2004)臺中市政府以其見證高中及農校教育,極具保存及建築研究價值,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 本展覽記錄「文化資產保存教育推動計畫」現地教學方案課程之教學成果,帶領學生結合AI科技,嘗試創作非虛構故事文本。
    姜梓鳴、卓妍析、陳之芸、黃柏凱、楊博丞、劉豪鍏、黃育賢 2025/06/04
  • 15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節約建國儲蓄券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節約建國儲蓄券
    本件文物為民國33年發行節約建國儲蓄券,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面額壹佰圓,面額圖案和文字為藍色,甲種券,由中央信託局、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等三行聯合發行。抗戰時期的儲蓄券是抗日戰爭進入僵持階段後,國民政府在大後方發行的一種具有貨幣性質的證券。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6/04
  • 30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早期水電鐵牌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早期水電鐵牌
    本件文物早期水電鐵牌有三件:台灣電力公司鐵牌、台南水廠給水號碼鐵牌、台灣省自來水公司鐵牌,皆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年代為二戰後。台水、台電、台糖、中油並稱四大國營事業,台電成立於民國35年,台水成立於民國63年。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6/03
  • 59
    那天,我們走進了大稻埕
    那天,我們走進了大稻埕
    「走進大稻埕,置身於現代時光裡,卻被舊時代的產物與氛圍包圍,像是搭上了時光機,穿梭在過去與現在之間。」
    陳映怡 曾靖芸 藍沛璇 葉品妤 2025/06/02
  • 53
    走讀台北大稻埕
    走讀台北大稻埕
    透過一場簡單的遊歷,描述心目中的大稻埕,彩繪出與眾不同的樣貌。
    A112253003 湯凱莉 A112253011 李昱糖 A112253023 謝昀蓁 2025/06/02
  • 44
    不動的街,動的時代
    不動的街,動的時代
    在台北,有一塊地方的時間從不只是現在式。 大稻埕,是老屋的紅磚牆,是街口咖啡香,是早市裡的招呼聲,也是午後無聲飄下的觀光客快門聲。 新與舊,在這裡並不是單純的替代關係,而是一種共存的張力。 凝視大稻埕街頭那些不經意卻深刻的畫面。 現代招牌壓著百年立面,改裝過的老宅映出倒影──這些畫面不是「變」與「不變」的選擇題,而是大稻城
    林葦欣 2025/06/02
  • 21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空飄大陸文宣卡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空飄大陸文宣卡
    本件文物為空飄文宣卡片,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正面印有「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光復大陸時的基本要求:對共軍官兵:不論是正規部隊或民兵兵團,不論是集體來歸或個別反正,只要反共,都由政府賦予其正式番號,參加反共奮鬪任務。」等字,本件的背面為海軍艦艇圖。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6/02
  • 104
    探索苗栗廟會、遶境與客家信仰儀式的文化展覽
    探索苗栗廟會、遶境與客家信仰儀式的文化展覽
    一.廟會:信仰的集體盛典 白沙屯媽祖進香:拱天宮媽祖徒步往北港朝天宮,全程約400公里,歷史逾170年,是全臺陣仗最大、歷史最久且路線由媽祖指引的不固定路線進香儀式。該活動於2008年列為苗栗縣民俗類文化資產,2010年升格為重要民俗類國家文化資產。 重現進香隊伍的動態風貌與人文精神。 讓參觀者理解「万人護駕、同心祈福」的社會凝聚力。 結合多媒體與體驗裝置,打造既具教育性又富參與感的宗教文化展。
    周海暉 2025/06/01
  • 107
    隨轎前行:白沙屯媽祖的信仰地景與身體記憶
    隨轎前行:白沙屯媽祖的信仰地景與身體記憶
    白沙屯媽祖早年並未建有廟宇,而是由輪值爐主奉祀家中。清同治二年(1863年)初建土茅屋為廟,經常年風雨加上日治昭和十年(1935年)中部大地震,廟宇損傷甚大。民國63年,廟方成立管理委員會之後,開始興建直到民國78年竣工,達成現有白沙屯拱天宮之規模。雖然拱天宮落成時間不若其他百年以上之廟宇歷史悠久。但白沙屯媽祖往北港進香的歷史,卻早在建廟之前就已經存在。
    周海暉 2025/05/30
總筆數:480 每頁筆數:12 頁次: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