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展覽檢索

總筆數: 1629
  • 212
    龜山朝日
    龜山朝日
    龜山八景以「龜山朝日」為美景翹楚。清代烏竹芳賦詩云:「曉峰高出半天橫,環抱滄波似鏡明,一葉孤帆山下過,遙看紅日碧濤生。」每當旭日初升,朝霞掩映,一輪火紅的曦光緩從碧藍的波浪上騰昇,漸漸喚醒寧靜沉睡中的蘭陽平原。拍攝龜山朝日有一定時間,而拍攝地點則以壯圍鄉永鎮廟附近海濱為最佳位置,藉由空拍攝影從不同位置不同角度與視野,瞰瞰不同的龜山朝日
    陳龍生 2025/07/01
  • 11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崩溪缺古笨港遺址出土之安南西山朝、阮朝時期古錢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崩溪缺古笨港遺址出土之安南西山朝、阮朝時期古錢
    北港崩溪缺考古遺址出土之安南古錢可分為官鑄錢和私鑄待考錢,私鑄錢是地方割據勢力或民間私鑄,面文多仿北宋錢,或仿安南官鑄錢,甚至任意拼湊無意義之四字為文,書體多為雜書,讀法以旋讀為主,少數為直讀,或無法確定讀法,錢體既小且薄,都是水上漂錢。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11/14
  • 32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崩溪缺古笨港遺址出土之唐代古錢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崩溪缺古笨港遺址出土之唐代古錢
    北港崩溪缺考古遺址出土之唐代古錢有開元通寶、軋元重寶兩種,由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開元通寶始鑄於唐高祖武德4年(621),終唐之世鑄行近三百年,數量眾多,版別也頗為多樣。軋元重寶則鑄於唐肅宗乾元年間(758-762)。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10/28
  • 15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崩溪缺古笨港遺址出土之明代古錢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崩溪缺古笨港遺址出土之明代古錢
    館藏北港崩溪缺考古遺址出土之明代古錢有洪武通寶、弘治通寶、嘉靖通寶、萬曆通寶、天啟通寶.崇禎通寶等六種,由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明代鑄錢經常是一個皇帝鑄一種年號錢(亦有幾代未鑄錢),共有十個皇帝鑄過年號錢,因避諱皇帝朱元璋之「元」字,明代所有錢幣統稱通寶,忌用元寶。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10/30
  • 16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崩溪缺古笨港遺址出土之吳周錢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崩溪缺古笨港遺址出土之吳周錢
    吳三桂於康熙12年(1673)起義反清復明,自稱周王,鑄造利用通寶,1678-1679年自稱大周皇帝,鑄造昭武通寶,吳三桂死後,孫吳世璠繼立(1679-1681),鑄有洪化通寶;這三種制錢當時的發行量很大,清代雖然禁用,但直到日治初期,這三種乹仍在台灣民間通用。館藏北港崩溪缺考古遺址出土之吳周錢標本皆由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11/03
  • 20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崩溪缺古笨港遺址出土之北宋古錢(上)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崩溪缺古笨港遺址出土之北宋古錢(上)
    館藏北港崩溪缺考古遺址出土之北宋古錢皆由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種類繁多,數量龐大,總共有27種,印證了乾隆39年台灣北路理番同知朱景英著「海東札記」記載:「台地多用宋錢,如太平、元祐、天禧、至道等年號,錢質小薄,千錢貫之…相傳初闢時,土中有掘出古錢千百甕者,或云來自東粵海舶。余往北路,家僮於笨港口海泥中得錢數百,肉好深翠…乃知從前互市,未必不取道此間。」可知當時笨港與中國之密切交流。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10/29
  • 236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崩溪缺古笨港遺址出土之北宋古錢(中)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崩溪缺古笨港遺址出土之北宋古錢(中)
    館藏北港崩溪缺考古遺址出土之北宋古錢皆由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種類繁多,數量龐大,總共有27種,印證了乾隆39年台灣北路理番同知朱景英著「海東札記」記載:「台地多用宋錢,如太平、元祐、天禧、至道等年號,錢質小薄,千錢貫之…相傳初闢時,土中有掘出古錢千百甕者,或云來自東粵海舶。余往北路,家僮於笨港口海泥中得錢數百,肉好深翠…乃知從前互市,未必不取道此間。」可知當時笨港與中國之密切交流。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10/29
  • 226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崩溪缺古笨港遺址出土之北宋古錢(下)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崩溪缺古笨港遺址出土之北宋古錢(下)
    館藏北港崩溪缺考古遺址出土之北宋古錢皆由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種類繁多,數量龐大,總共有27種,印證了乾隆39年台灣北路理番同知朱景英著「海東札記」記載:「台地多用宋錢,如太平、元祐、天禧、至道等年號,錢質小薄,千錢貫之…相傳初闢時,土中有掘出古錢千百甕者,或云來自東粵海舶。余往北路,家僮於笨港口海泥中得錢數百,肉好深翠…乃知從前互市,未必不取道此間。」可知當時笨港與中國之密切交流。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10/30
  • 561
    膠眷那年
    膠眷那年
    在民國40-50年代,有一群定居在臺灣的軍人們,他們散落在臺灣各處,形成了許多聚落———眷村,這次的主題是由龜山眷村故事館作為發想,和大家一起窺探50年代眷村的生活,體驗一場短暫但難忘的眷村生活。
    高孟歆、蘇又甯、高詠絜、吳湘筠、羅孫慈恩 2025/06/17
  • 275
    魅影台灣-妖怪與民俗傳說
    魅影台灣-妖怪與民俗傳說
    穿梭於台灣的歷史長河與鄉野傳說,本展覽帶領觀眾走入台灣民間文化中神祕又迷人的妖怪世界。從原住民族的自然信仰,到閩南、客家、漢人社會的陰陽觀念,再到當代文化中的妖怪創作,這是一場結合神話、信仰與地方記憶的奇幻探索。 透過五大主題單元,本展覽展示台灣各地流傳的妖怪故事與民俗信仰。 展覽融合插畫創作、多媒體投影與互動體驗,讓觀眾不只是「看妖怪」,更能「聽見」、「感受」台灣妖怪背後蘊含的文化。
    周毓珊 2025/06/16
  • 168
    紅樓藝次元
    紅樓藝次元
    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農的「中農大樓」原為日治時期臺中州立臺中第二中學校之校舍,創建於昭和2年(1927)。其後臺中市政府以其具文化及教育意義,公告為歷史建築。時至今日,紅樓以同樣的姿態矗立了近百年,當晨曦穿過老榕樹的枝葉,在赭紅長廊上投下層疊的光影,與教室琅琅書聲、嬉鬧聲,交織出無數的青春璀璨。本展覽為「文化資產保存教育推動計畫」之教學成果,教師帶領學生領略紅樓之美,以結合圖文的方式創作現代詩。
    陳泓達、林雅甄、邱稚恩、陳巧文、管宥晴、顏唯淳 2025/06/20
  • 206
    紅樓藝次元
    紅樓藝次元
    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農的「中農大樓」原為日治時期臺中州立臺中第二中學校之校舍,創建於昭和2年(1927)。其後臺中市政府以其具文化及教育意義,公告為歷史建築。時至今日,紅樓以同樣的姿態矗立了近百年,當晨曦穿過老榕樹的枝葉,在赭紅長廊上投下層疊的光影,與教室琅琅書聲、嬉鬧聲,交織出無數的青春璀璨。本展覽為「文化資產保存教育推動計畫」之教學成果,教師帶領學生領略紅樓之美,以結合圖文的方式創作現代詩。
    陳泓達、廖得伶 2025/06/20
總筆數:1629 每頁筆數:12 頁次:13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