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檢索
-
38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台汽客運中興號學生月票本件文物為早期台灣汽車客運中興號車種搭乘專用的學生月票,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屬於傳統的紙本打孔式月票,正面印有票價、姓名、學校、年月,背面為學生定期票使用須知,車票下半部有破損,應為已使用完畢被剪去的車票使用憑證格。學生定期票當月有效。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8/27
-
28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早期北高學生衛生勞動服務老照片本件文物為1970年代省立北港高中推行消除髒亂工作,學生示範之情形;學生們拿著掃把、畚箕,將社區道路的垃圾一掃而空。本件老照片由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影像中可見男學生穿著全身黃卡其制服戴著大盤帽,仍有平頭的髮禁限制。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8/27
-
1058賞『月』賞『樂』 烤肉最悅探討中秋節烤肉的歷史及奧秘李丞恩 楊凱丞 蔡旻成 2025/08/26
-
172令和6年能登半島地震災後記錄「令和6年能登半島地震」共造成592人死亡、2人失蹤、1,395人受傷,輪島市與志賀町受創最重。災情包括建築倒塌、交通中斷、朝市(早上的市集)焚毀、漁港因地層隆起抬升失效及文化財受損對居民生活的衝擊。高齡化與偏遠地理加劇應變及重建的困難,9月豪雨再次襲擊能登半島,造成洪水、崩塌與孤島災害,凸顯地震與極端氣候的複合災害風險。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2025/08/26
-
31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陶製筷子籠本件文物為早期磚製素燒筷子籠,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又名筷子筒,簡稱筷筒或筷籠,閩南語稱「箸籠」,是家庭中用來放置筷子的容器,吃過飯後將洗好的筷子放進筷子籠裡,乾燥後方便下一餐使用。本物件形制呈方形,背板刻出一個圓洞以供懸掛,正面上方以鏤空法刻出螃蟹圖案,螃蟹是甲殼類,在科舉時代象徵科甲及第。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8/26
-
42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糕餅印模本件文物為糕餅印模,有兩件,由北港高中校友黃水水先生提供。傳統木製糕餅印模是台灣的文化資產之一,其樣式豐富,造形樸實可愛,不僅代表台灣民間精緻的糕餅文化,也反映出豐美的民俗信仰與節慶生活,可謂是結合藝術與生活的實用工藝。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8/26
-
33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日治時期保甲費領收證本件文物為昭和年間保甲費領收證,是一張長方形泛黃的紙張,保存狀態良好,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內容為林文彬於1944年(昭和19年)1月10日繳納昭和19年度保甲團經常費3圓50錢及臨時費3圓50錢後,由台中州東勢郡保甲聯合會長開立之繳納證明。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8/25
-
37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房屋稅籍牌本件文物是早期房屋稅籍牌,有兩件,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房屋稅是國家財政的重要一環,房屋稅的徵收歷史悠久,自清朝光緒年間就有徵收房捐的傳統,日治時期則是家屋稅,二戰後國民政府訂定「房捐條例」,強制徵收並規範了滯納罰款,歸為地方稅的政府收入。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8/25
-
200台灣防疫史_Covid-19還記得在六年前爆發的那場疫情嗎?造成多人感染傷亡、居家隔離、口罩一「罩」難求、學生線上上課、排隊施打疫苗…等等。不過,與許多國家相比,台灣在防疫這方面脫穎而出。在這裡,我們將介紹台灣在當時是如何面對疫情的衝擊,以及究竟是哪些因素使台灣成為防疫相對完備的國家許芷軒、蔡靚潔 2025/08/24
-
91979《電流中的島嶼》帶你回顧台灣電力發展的足跡:從清末第一盞電燈,到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廖家宏 賴鉅元 謝宜宏 2025/08/24
-
61人獸形玉耳飾的歷史探討人獸形玉耳飾在台灣的出現23吳子葶 38葉靚瑀 39簡億瑄 2025/08/24
-
22545警車歷史隨著社會對警察形象、公信力的期待升高,警車外觀、標語、設計也用作展現威嚴、專業與親和力的工具。例如更換標語或更新外觀設計,就是在傳達「轉型」「信任」或「支持多元社群」的訊息114年 高一己班 13黃家字、14黃愷昱、16楊鈞安 2025/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