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檢索
-
420林秀卿X和美煤礦和美煤礦的開採始於日治初期,礦坑口臨碧潭河畔。 陡岸景觀與潭水倒影交織輝映,見證了新店地區的礦業發展史。王新衡、陳國超、王文娟、王亞光、王崑瑞、顏彬峰 2025/04/23
-
10《花蓮印象:山海之間的生活藝術》在中央山脈與太平洋之間,有一塊被自然擁抱的土地——花蓮。這裡有壯麗的峽谷、湛藍的海岸,也有深耕土地的農人與守護傳統的族人。 《花蓮印象:山海之間的生活藝術》是一場從山林到海岸、從原民到新創的文化旅程。展覽以五大主題展區,帶領觀眾深入了解花蓮的自然地景、人文歷史與在地生活方式,並透過實體展示、影像紀錄、互動體驗與手作活動,呈現這塊土地的多元樣貌與生命力。 無論你是土生土長的花蓮人,還是初次認識這張巧蓁 2025/04/21
-
8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日治時期豬肉配給券本件文物為昭和20年(1945)2月發行之豚(豬)肉配給簿購入券,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二戰隨著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戰事日趨激烈化,軍需物資的迫切要求嚴重壓迫了民需用品的供應。臺灣於1938年起已針對鋼鐵、皮革、舊銅、鐵屑、肥料實施配給,1939年實施米穀主食的配給制度,1940年實施火柴與砂糖的配給制度,1941年實施豬肉、青果、鮮魚的配給制度。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4/22
-
19臺灣南波萬:真正的臺灣澱粉霸主?米麵研究社 Rice & Noodles Club 2025/04/24
-
9米派 OR 麵派——米麵研究社入社須知米麵研究社 Rice & Noodles Club 2025/04/24
-
102北港高中原藝能大樓探究原藝能大樓建築是現今北港高中校園最古老的校舍,興建於民國60年,做為「實用技藝訓練中心」,供未能升學之中小學畢業生及中途失學之青少年,授予實用技藝課程,協助其就業。本棟建築至今已逾五十年,目前名稱為「如心苑」,做為多媒體教室、童軍社、員生社、烹飪教室與鄉土文物館等使用。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4/12/23
-
158北港高中與八二三砲戰民國47年(1958)八二三炮戰爆發,打響了金門學生的「流亡」潮。據金門縣政府統計,當年8月23日晚上6點30分中共展開對金門突襲性的大規模砲擊,短短兩個多小時內,島嶼承受5萬7533發砲彈,致使毀屋千棟,傷亡數百,舉世震駭,為此揭開著名的「八二三砲戰」序幕。當時有941位金門中學學生因炮戰而遷台就學,由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安置於36所學校中,其中分發至省立北港高級中學有16位。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4/12/24
-
150追憶北港高中附設北港信用合作社實習銀行北港信用合作社前身為日治時期由北港街仕紳成立之「北港建築信用組合」,台灣光復後易名為北港建築信用合作社,民國52年(1963)再改為北港信用合作社,興建今中正路95號建築做為辦公大樓,其後經數次整併而消失。民國63年(1974)由於北港高中增設商科,民國65年(1976)北港信用合作社協助成立校內實習銀行,指導商科三年級學生配合銀行會計課程實務實習。至民國79年(1990)奉省教育廳令停辦。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4/12/25
-
138細說北港高中校徽鄒魯匾額行政大樓三樓校史室典藏一方北港高中年代最久遠的匾額--校徽鄒魯匾,其源由是學校創校初期未有禮堂建築,每周重要集會均係露天舉行,一遇風季,塵土飛楊,師生咸受其苦,對學生身心平衡發展方面頗有不良影響,故決定興建大禮堂。民國51年北港高中學生大禮堂依仁堂與自然科學館竣工落成,當時的學校家長會會長、北港仕紳陳家湖先生與家長委員致贈「校徽鄒魯」匾額,匾詞為北港仕紳、書法家陳向陽先生所書。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4/12/25
-
122生活。點滴拍照是捕捉生活每一刻的方法。 照片中記錄不同時空下的喜樂哀愁,這個展覽中會以多張老照片,展示不同時空下人們的生活點滴。沈婷萱 邱月華 2025/01/07
-
165北港高中座標紀念碑緣由此紀念碑立於民國72年(1983),由擔任北港高中家長會長二十餘年的地方仕紳陳家湖先生捐建。北港高中座標不僅是一座校園建築,更是一座充滿人文情懷的紀念碑,它見證了陳家湖先生對北港高中教育事業的無私奉獻,以及他對愛子的深切懷念;同時,也體現了北港高中弘道的教育理念,以及學校和地方人士之間的深厚情誼。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4/12/25
-
114北港高中最古老的建築--文武合一碑「文武合一碑」建造迄今已逾六十年歷史,是北港高中校園目前所見年代最古老的建物,它不僅作為北港高中歷史和精神的象徵,更體現了特定時代的教育理念和社會價值觀。碑文所傳達的「術德兼修」、「文武合一」等思想,在今日仍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鼓勵學生全面發展,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才。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