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展覽檢索

總筆數: 99
  • 711
    不是火山的火山—泥火山
    不是火山的火山—泥火山
    泥火山不是火山 它既不是活火山、不是死火山,也不是休眠火山 那泥火山到底是什麼?
    小毛 2022/11/14
  • 343
    進行一個奢侈的動作:過去與現在的你
    進行一個奢侈的動作:過去與現在的你
    「投票」之於過去是一件奢侈行為, 在現代人眼中卻是一件「看心情」去做的事。 過去人盡力追求一個自由、民主的社會, 包涵集會、人民投票、思想無罪, 在臺灣朝民主自由的過程中, 斷送許多人的前途與生命。 如今不惜過去人民犧牲換得自由民主的我們, 是不是成為一頭奢侈的野獸, 啃食著前人的骨頭?
    shuiwenu 2022/11/13
  • 614
    尋找消失的烏倉寮
    尋找消失的烏倉寮
    雲林縣四湖鄉曾是全台捕烏魚基地,為了能快速捕撈烏魚群,漁民會在防風林搭設「烏倉寮」,讓船員可以待在烏魚寮待命,也是四湖特有漁業文化,但隨著時代變遷,這項特有文化已經消失,為了找尋這段歷史,社區夥伴們嘗試重建,這烏倉寮也讓老一輩的長者細細回味。
    林煥文 2022/11/13
  • 203
    澹仔火迎暗景
    澹仔火迎暗景
    水汴頭社區是以農業為主的詔安客家聚落,每年中秋節舉辦全庄舉火把,至今已持續140年,是地方一大盛事,更是全台獨一無二的節慶風俗和宗教文化活動。全庄一起手工剖竹製作火把、搭建隘丁寮、火把夜遊踩街、照亮鄉間小路的溫暖情感,讓人深刻感動。
    林煥文 2022/11/13
  • 481
    熱門登山路線上不為神之的生活脈動──三條古道的故事
    熱門登山路線上不為神之的生活脈動──三條古道的故事
    今年與爸爸一起看《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時,他隨口說道自己爬過三次大霸尖山。那個當下,我瞬間理解爲什麼小學某一陣子,每個週末都被爸爸抓去爬同一座山;為什麼下山後緊接著看登山行腳節目配午餐;為什麼體內好像總是有什麼東西,驅使自己一直往山裡跑。細想起來,如同《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片名,在臺灣這座多山的島嶼,人與山的距離很近,生活與山的距離也理應如此。
    林雅娟 2022/10/31
  • 191
    臺植村秀
    臺植村秀
    台灣的一些綠植、花草,在過往就非常美麗
    怪琪物語 2022/10/16
  • 371
    落日
    落日
    這次來到安平海岸邊,欣賞最美的自然風光
    2022/10/15
  • 1262
    一個小漁港的兩個名字:東海岸的麻荖漏或成廣澳
    一個小漁港的兩個名字:東海岸的麻荖漏或成廣澳
    行經臺 11 線東部海岸線的小港漁港附近時,我偶然見著了與沿途鐵皮平房或是透天屋厝不同的建築樣式——那是一面巴洛克式的牆面與數根帶有弧形的柱子,共同組構出的殘垣。它靜靜地佇立於路旁,對比於車道上快速駛過的車子格外顯眼。牆面和柱身已然斑駁,上頭卻懸掛著新建的招牌,上面寫著「成廣澳文化地景」,對比的地景,隱約透露著成廣澳地區,曾經輝煌又滄桑的歷史。
    楊佳平 2022/10/07
  • 861
    風雕的島——探訪兩季澎湖
    風雕的島——探訪兩季澎湖
    東北季風底定了離島澎湖的兩個季節,一季風起,一季風息。島嶼相依自然韻律過生活,風浪雕刻自然風貌,在時光中閃閃,留下光陰的風采。
    蔡淑君 2022/09/18
  • 889
    草山稜線,盆地人的心靈座標
    草山稜線,盆地人的心靈座標
    在台北盆地裡出生長大,生活了幾十年,除了小時候跟家人搭車去草山(Tsháu-suann)公園賞花,並像所有同代人那樣在花鐘前留下姿勢笑容如出一轍的制式紀念照之外,我從來沒有想過,這盆地周圍的山跟我有任何關聯。直到某次偶然間讀到台北近郊柳杉林的資料,才知道原來離盆地這麼近的地方竟有整片森林。 第一次登上七星山東峰和主峰,我這個盆地人終於發現,原來山的後面就是大海,原來山跟海與我的距離竟然這麼近。
    俞智敏 2022/09/17
  • 322
    我的淡蘭古道旅行建議
    我的淡蘭古道旅行建議
    古道故事多。出於這樣的期待,在淡蘭古道正式成為國家級綠道後,我和幾個山友興致勃勃立下了淡蘭北中路山徑全部囊括的雄心壯志。雖然疫情突襲讓兩年來完成的路線有限,幸而淡蘭古道經得起這樣的復返和咀嚼。只是,有些山徑早因無人行走而消逝,有些則在徹底失去蹤跡前重獲修整,靜候人們再度涉足,在古道山徑留下故事新痕……。
    鄒欣寧 2022/09/08
  • 1005
    大隱隱於市的基隆河
    大隱隱於市的基隆河
    從台北市郊進城,路上難免會經過橋樑,每條底下都有一條河正靜靜地流淌著,多數的人從來沒注意過它們的名字,它們從哪裡來,又流到哪裡去。 千百年來河道多次迂迴轉折,一如流域中各族群住民的生命歷程也同樣百轉千迴,探尋河流的身世,也等於是認識自己的身世。
    俞智敏 2022/09/07
總筆數:99 每頁筆數:12 頁次: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