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檢索
-
242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笨港溪古井磚本件清代古井磚自古笨港遺址區北港溪南岸出土,由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長蔡吉宗老師提供。民國91年(2002)雲林北港因北港溪河堤工程意外發現清代古笨港聚落遺址,因北港溪改道沖刷出大量古代文物。之後考古團隊在古笨港考古遺址南岸發掘出一口以獨特弧形井磚和木板基座砌成的清代古井,此發現提供了珍貴的笨港考古資訊。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1/18
-
225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早期台鐵空襲服務證臂章本物件為早期台鐵空襲服務證臂章,布料製作,底色為白色,字體為藍色,以「藏針縫」將長條白布,縫製成帶狀,並於寬邊接縫處,以藏針縫接合。保存狀況穩定,中文名稱「臺」字為簡體字。部分區塊有褐斑與髒汙,字跡以印刷方式處理,文字分為三排,上方為臺灣鐵路管理局,中間為空襲服務證,下方為防護團製,浮水印為「台灣鐵路管理局防護團關防」鈐印。背面有單位字號:鐵防字2483號。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1/19
-
150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畜牛登記證「畜牛登記證」是牛隻的身分證,從日治時代開始對於牛籍就有一套的管理辦法,戰後基本上仍延續日治時期的做法,將建立牛籍視為振興農業的第一要務。當時政府認為唯有將牛隻的基礎資料確定之後,農業的各項政策才得以發展,故而在民國41年(1952)8月18日即由台灣省臨時省議會通過「台灣省畜牛登記規則」,要求各縣市政府實施辦理畜牛登記工作。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1/20
-
132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北港女子公學校卒業記念帖明治31年(1898)7月28日,日本當局以敕令公布臺灣公學校令,設立公學校〈包括原住民公學校〉與小學校以來,在日本統治台灣51年間,各級學校畢業生不計其數,各校於每屆學生畢業之際,循例都有寫真帖〈畢業紀念冊〉的印行,可以一窺當時教育的發展概況。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1/22
-
305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歷年台灣銀行發行之新台幣硬幣(上)新台幣硬幣最早自民國38年(1949)起由台灣銀行開始發行,舊版硬幣歷年曾發行民國38年壹角銅幣、民國38年伍角銀幣、民國39年貳角鋁幣、民國43年五角銅幣、民國44年壹角鋁幣、民國49年壹圓硬幣,民國56年壹角鋁幣、民國56年伍角硬幣、民國59年伍圓硬幣。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1/27
-
349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歷年台灣銀行發行之新台幣硬幣(下)民國38年臺灣省政府公布「新臺幣發行辦法」,施行幣制改革,由臺灣銀行發行新臺幣,並以臺幣肆萬圓折合新臺幣壹圓。舊版硬幣歷年曾發行民國38年壹角銅幣、民國38年伍角銀幣、民國39年貳角鋁幣、民國43年五角銅幣、民國44年壹角鋁幣、民國49年壹圓硬幣,民國56年壹角鋁幣、民國56年伍角硬幣、民國59年伍圓硬幣。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1/27
-
354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台灣產業金庫割增金附奉公債券本文物為昭和19年(1944)10月割增金附奉公債券第壹回金參圓,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為台灣產業金庫依照臨時資金調整法所發行。在1944年12月15日抽籤,票券下附收據為抽籤憑證,債券背面則附有債券法條及抽籤說明。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1/23
-
292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三英戰呂布木雕擺件本件文物為三英戰呂布木雕擺件,由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長蔡吉宗老師提供。三英戰呂布是三國演義中一段精彩故事,題材是三國時代蜀國的三位結拜兄弟劉備、關羽、張飛大戰梟雄猛將呂布的情節,四人四馬四刀槍,兵馬相交,難解難分。整件作品形神酷肖,為細節極其豐富之木雕的傑作!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1/24
-
178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美援中美合作麵粉袋二戰後,美國為了圍堵共產勢力擴張,避免更多地方赤化,因此各種物資半買半送,就這樣送到台灣,而1950年代的台灣正值美援時期,物資缺乏的台灣人便用美援麵粉袋做成大內褲,因此常可在內褲外看見「22公斤」、「品質優良」、「中美合作」等字樣。當時美國的麵粉袋規格一律是50磅,來到台灣也就是22公斤。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2/10
-
167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日治時期玻璃冰碗與冰杯台灣的夏季非常炎熱,因此市面上常見各式冰食,有消暑解渴作用,玻璃冰碗與冰杯就是最常見的盛裝冰食容器之一。玻璃冰碗與冰杯在日治時期開始大量出現,日人在台設置玻璃工廠,引進製作技術並大量生產,在炎熱的台灣,具有透明感的玻璃器皿盛裝食物所帶來的視覺上的清涼效果,是其他材質無法比擬的,此外,玻璃製品不易破碎、成本低於陶瓷、金屬製品,故非常受到民間歡迎。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2/11
-
315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銅製牛鈴噹本物件為牛鈴,金屬材質,鈴噹的外觀可見雕刻圖案。台灣農業的開展最早可以追溯至荷治時期,至明鄭、清領時期,隨著水利設施大量構築及建設,農業型態及工具亦隨之改變。牛鈴使用方式為繫於牛隻頭頸部,多為成串物品,其材質多為銅、錫製,外觀多刻有圖示及文字,以增加美感亦附帶吉祥含意。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2/17
-
2464第十三屆共生音樂節展覽人類的記憶無法一刀切斷、轉換。二二八作為一個政治符號,有權的政府強期強力壓制;島內海外的人民則嘗試各種方法來記憶,支援政治行動。如今,大眾淡忘二二八曾經的高度政治性,也就無法理解那裏頭的情感與記憶,淪為單純的內容背誦。 回顧歷史事件,得以重新看到自己如何走到現在,讓想像力被刷新。觀展者大多經歷過「年輕」這個階段,卻逐漸在成長過程中失去能動性。 本次展覽想藉此傳遞傷痛固然會延續,但一代代的力量也會。第十三屆共生音樂節展覽組 2025/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