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檢索
-
303茶荈文化相放伴在南投竹山的延正社區,這片土地不僅僅種植著茂盛的茶葉,更深藏著動人的人情故事。走進這裡,您會看到茶農耐心採茶的身影,感受到傳統書法筆觸下的藝術韻味,品嚐到竹山獨特的菜餚與竹筍風味,還能在茶街道上走進老屋活化後的風貌,瞥見時光留下的痕跡。 延正,是一個充滿溫度的小鎮,讓我們一起揭開這座社區的故事,感受延正的溫暖與純樸。南投縣竹山鎮延正社區發展協會 2024/12/06
-
490淡水動物大觀園透過淡水各地方的動物形象, 建構出別於一般的文化觀光路徑。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 2024/12/02
-
331歐洲首遊:台妹倫敦市集大冒險身為一個曾就讀文創產業的學生,到文化創意產業發源地——英國取經,是我的人生必做之事,當時台灣文創產業剛起步,市集也沒有現在這麼蓬勃發展,各種主題積極擴散,當時的英國文創市集,完全是溫馨又可愛,令人大開眼界,非常好玩!盛禹安、鄭柏汝 2024/11/30
-
253放伴剝花生,重建互助共好之鄰里關係剝花生雖是輕勞動,但現今,即便是輕勞動的工作,現在幾乎全都商品化處理,農民大多直接購買挑選整理好的花生種仁,或是將自己留的花生種仁拿去工廠脫殼。 一起剝花生的景象,現在已經越來越少見,復興放伴,從輕勞動開始,重建鄰里關係,相互關心,互助共好。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2024/11/28
-
914宜蘭大溪漁港現撈鮮味第一排從台灣東北角出發,頭城身為東部台灣「開蘭第一城」,「清嘉慶元年(一七九六年),吳沙率眾進墾宜蘭的第一個據點就是頭城,所以頭城又舊稱「頭圍」。」(天下雜誌「整潔的開蘭第一城 ─ 頭城」) 頭城有五個重要漁村聚落,從北到南分別為石城、大里、大溪、梗枋、外澳,這裡的生活與信仰向海而生,里山而居,各個村落遠眺龜山島,龜首、龜尾皆是不同風景。宜蘭頭城在地囡仔 2024/11/28
-
403「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記憶推動計畫」 文物解讀工作坊實錄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自113年7月份至9月份辦理文物解讀工作坊,以16族群工藝為主題如織布、陶壺及木雕等藏品,邀集部落工藝師進行藏品的圖紋、技法及文化意義解讀,逐步尋回這些文物背後的脈絡與故事,讓後人得以一窺傳統工藝的精髓。 透過工藝師的闡述揭開了文物背後那深刻的技藝與記憶,讓我們重新與這片土地及其文化故事產生聯繫,並喚起我們對這片土地共同的回憶與情感。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 2024/11/26
-
190食農、環境與永續的連結桃米休閒農業區本次「食農、環境與永續的連結」提案,除了強化原本的基礎,還將擴大到麒麟、合成及珠仔山社區,將各自的食農、生態環境及永續等內容納入,希望日後能透過本案的串連擾動,更進一步產生跨社區合作的機會,最終能以大埔里地區的視角,來傳遞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跟當代議題接軌的多樣性。南投縣桃米休閒農業區推展協會/陳翼漢理事 2024/11/22
-
103北港朝天宮北港進香媽祖國際研討會一個獅鬼仔,帶著一對白鶴,嬉鬧著三隻獅子,金黃色的傳統臺灣獅,獅子輪廓深邃且生動,是國定民俗北港迎媽祖遶境隊伍中傳統的武舘陣頭,以白鶴獅陣、武術及兵器為主要表演。雲林縣老塗獅藝陣文化發展協會 2024/11/18
-
243飛吧|白鶴獅白鶴以太祖拳、鶴拳為基礎 啄,點,踩,踏,飛 仿鶴的蓄勢待發 飛吧 期待上場的時刻雲林縣老塗獅藝陣文化發展協會 2024/11/18
-
121雲林西螺大橋文化祭帶領團隊成員前往西螺大橋文化祭 擔任西螺福興宮太平媽接駕任務 傳統的臺灣獅接駕儀式 吸引現場人潮聚焦 熱熱鬧鬧展開雲林縣老塗獅藝陣文化發展協會 2024/11/18
-
791看見溪州的記憶特產2023年11月,我們來到彰化縣溪州鄉,走進詩人吳晟打造的「純園」空間,參與為期兩天的小森林音樂節,並將溪州的在地文化與記憶帶到現場進行展示,結合文字、影像、聲音與當地物產,讓參觀者能更深入了解溪州的歷史和自然風貌,細膩地去感受與這片土地的連結。定藝文化工作室、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4/11/13
-
528看見都蘭的記憶特產2023年10月,我們來到位在臺東縣東河鄉的都蘭鼻,在以原住民文化為主體的「Amis Music Festival 阿米斯音樂節」架設起帳篷,將國家文化記憶庫中屬於都蘭的典藏帶回它的產地,透過主題規劃與展示將這些珍貴的記憶點滴重現。定藝文化工作室、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