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檢索
-
37循溪追昔「國家文化記憶庫:112-113社群經營計畫邀請影像導演吳柏泓執導,為溪州這片由濁水溪長期沃養所孕育出來的土地說一段故事。定藝文化工作室、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4/11/20
-
91當她們與神同步大溪當地的社頭樂豳社有一尊神將「關鳳」,在2003年時登場,不僅是大溪第一尊女性神將,更是第一尊完全由女性擔任神將腳的神將,象徵著女性參與的里程碑。定藝文化工作室、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4/11/20
-
54硘磘即瓷窯竹山硘磘里,為本鎮歷史最早之陶窯。 據硘磘廖姓族譜記載:雍正8年(1730)福建汀州府永定縣廖科應、廖連應定居硘磘,並在此設窯,帶來家鄉製陶技術與陶窯,出產土角磚、陶甕、陶缸、紅色陶瓦等。19世紀末硘磘聚落裡燒造日用陶器窯爐應屬「橫焰式蛇窯」,此處是目前臺灣所發掘最古老的蛇窯遺址。 日治時期採取統制經濟政策,導致陶窯器的售價不敷成本,硘磘廖姓窯業者約在1900 年初期歇業。南投縣竹山鎮新生社區發展協會 2024/11/15
-
291看見大溪的記憶特產2024年9月,我們來到桃園大溪,選在具有歷史意義的大溪公會堂外紮營,一邊依傍著大漢溪,一邊緊鄰日式建築群與充滿歷史風華的大溪老街等這些文化記憶的發生地,並透過國家文化記憶庫的典藏,帶領觀眾穿越時空,去看見這些屬於大溪的故事。定藝文化工作室、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4/11/13
-
207看見溪州的記憶特產2023年11月,我們來到彰化縣溪州鄉,走進詩人吳晟打造的「純園」空間,參與為期兩天的小森林音樂節,並將溪州的在地文化與記憶帶到現場進行展示,結合文字、影像、聲音與當地物產,讓參觀者能更深入了解溪州的歷史和自然風貌,細膩地去感受與這片土地的連結。定藝文化工作室、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4/11/13
-
211看見都蘭的記憶特產2023年10月,我們來到位在臺東縣東河鄉的都蘭鼻,在以原住民文化為主體的「Amis Music Festival 阿米斯音樂節」架設起帳篷,將國家文化記憶庫中屬於都蘭的典藏帶回它的產地,透過主題規劃與展示將這些珍貴的記憶點滴重現。定藝文化工作室、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4/11/13
-
3655新竹縣關西鎮坪林國小的光陰故事這是描述新竹縣坪林國小從創校以來收藏的老照片故事展覽,或許會勾起就讀坪林國小的校友們許多的回憶! 坪林國小從「坪林分離教室」開始,在本地出⽣⼩孩的啟蒙教育幾乎都在這裡完成,社區與學校已經密不可分,歷經80年,坪林國⼩作育英才不計其數,許多畢業校友,完成學業後⼜再度回到學校擔任老師,繼續教育下⼀代,代代相傳,⽣⽣不息。 我們一起透過本展覽來回顧影響在地最為深遠的坪林國⼩80年來的變化。曾宏煇 (坪林國小第34屆畢業生) 2024/10/27
-
272黑潮上的討海之路臺灣四面環海,擁有豐富多樣的海洋資源,在各時期接受不同族群的海洋觀,在交會中彼此交融,激發多元與海對話的實踐方式,建構出臺灣豐富海洋文化與知識。 此次我們以到東北海域為中心,從中探討為養家糊口而奮鬥漁民,與海拼搏的智慧。過程中我們與基隆八斗子漁村文物館、龜山島漁村文化館及南方澳珊瑚法界博物館合作選定具地方特色的三組漁具,進行地方海洋文化的探索外,我們也到一些地方進行漁村經驗交流。張育君 2024/10/22
-
66赤柯山礦石文化園區文物資產復舊計畫赤柯山礦石文化園區文物資產復舊計畫經驗分享黃輝鳳 2024/10/21
-
50舊家具修復技藝特工班曾老師帶大家去一處充滿人文氣息的秘境茶園,此茶園為同是課堂學員的呂學增大哥經營,此次盛情邀請大家前來做客,茗茶之餘欣賞他收藏的舊物。吳語喬 2024/10/17
-
94舊家具修復技藝特工班本計畫特別邀請清華大學舊家電維修團隊與學員進行教學及互動,學員除了從曾定榆老師傳承的古法中學習外,清大團隊的經驗分享及從實際案例,如小至電源插座的維修,有趣及充實的內容,讓參與學員獲得更多各方面的維修知識。吳語喬 2024/10/17
-
115舊家具修復技藝特工班計畫規劃一系列設計舊家具修復課程,透過課程培養民眾維修家具的技 能,針對壞損性較小的家具,自行維修,或是將其拆解的零件、材料,進行二次創作。藉以達到聯合國永續發展第 12 個目標:永續的消費及生產模式。吳語喬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