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展覽檢索

總筆數: 285
  • 587
    刀
    當代泰雅人簡短的敘說
    llyung 2024/06/27
  • 258
     中興莊 - 1959 年第二次建造(三/五)
    中興莊 - 1959 年第二次建造(三/五)
    中興新村、軍眷醫院、育樂幼稚園與民生托兒所,共同構成一個整合性的建築群體,彼此相互連結,形成功能齊全的生活與照護空間
    程瑞祥 2025/04/28
  • 2017
    跑贏全日本的男人:20 世紀兩位國家代表的雙重人生
    跑贏全日本的男人:20 世紀兩位國家代表的雙重人生
    2021 年東京奧運臺灣選手的好成績,讓這屆奧運相較以往獲得更多社會的關注。東道主日本隊更是囊括了 27 面金牌,14 面銀牌和 17 面銅牌,一共獲得 58 面獎牌。雙雙打破獎牌歷史紀錄的臺灣與日本,更讓我想到,過去臺灣能夠參加奧運,原因也與日本密不可分⋯⋯。
    林韋聿 2022/08/26
  • 797
    「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記憶推動計畫」                        耆老的技藝記憶訪談錄
    「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記憶推動計畫」 耆老的技藝記憶訪談錄
    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於112年至113年間,展開了「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記憶推動計畫」,與宜蘭縣南澳鄉泰雅文化館、臺中市原住民族文化館、嘉義縣阿里山鄉鄒族自然與文化中心、高雄市桃源區原住民文物館以及那瑪夏區原住民文物館等五座館所合作,拜訪六位工藝師詢問了泰雅族、卡那卡那富族、拉阿魯哇族及鄒族等族群之工藝記憶,經過詳細的採訪和撰稿工作,致力於保存和傳承這些珍貴的工藝記憶。
    李慧虹、董宜佳、高旻群、謝億新、林雅柔 2024/11/26
  • 332
    北港高中校史室之傑出校友鄭豐喜先生塑像文物
    北港高中校史室之傑出校友鄭豐喜先生塑像文物
    北港高中校史室典藏之傑出校友鄭豐喜先生塑像立於民國67年,鄭豐喜自幼殘疾,飽受貧困與磨難,憑藉堅毅的意志克服逆境,最終考上國立大學並成為教師。他積極的人生故事感動社會,獲選為十大傑出青年,並在逝世後由遺孀設立基金會,持續為身心障礙者服務。其事蹟寫成自傳《汪洋中的一條船》。鄭豐喜先生以自身經歷證明了即使身處逆境,只要擁有堅定的信念和永不放棄的精神,就能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實現人生價值。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4/12/30
  • 523
    協助外籍生融入台灣生活圈與文化
    協助外籍生融入台灣生活圈與文化
    一、服務動機-緣由或理念 二、服務方案概述(前置作業) 三、計畫目的-產生的效果或影響、學習到什麼 四、計畫內容說明-Try共聊天室 五、預期效益 (1) 量化指標 (2)質性指標
    廖冠綸、賴可馨、池慕蒔、謝羽婕、葉亭佑、陳凱華 2024/12/20
  • 22
    傳承百年的人情味~這一鍋飯
    傳承百年的人情味~這一鍋飯
    新化大坑尾擔飯擔是市訂民俗活動,擔飯擔是家家戶戶準備鹹飯等古早味料理,提供元宵遶境陣頭及香客吃食,形成特殊的生活及飲食文化。
    新化數位機會中心 2025/06/27
  • 2178
    巷口那家店——男士理髮店
    巷口那家店——男士理髮店
    街頭巷尾總有些小店,佇立地方幾十年,陪伴著我們成長,也見證社會脈動與產業興衰。 本特展精選9篇插畫家林家棟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Watch Taiwan觀‧臺灣》的多年合作成果,在細節與情感兼具的作品中,回溯你我記憶中的小店時光。
    臺史博展示組 2023/07/14
  • 273
    中興莊 - 1959 年第二次建造(五/五)
    中興莊 - 1959 年第二次建造(五/五)
    推行軍眷技能訓練與就業生產,結合救慰關懷,改善生活條件,實現中興新村軍眷自立與社區繁榮。
    程瑞祥 2025/05/26
  • 315
    國際漁工
    國際漁工
    國際漁工權利受到壓榨
    王莉晴 李婉君 陳芸安 2023/03/18
  • 618
    那個年代的惡作劇
    那個年代的惡作劇
    這是屬於我父親那個年代惡作劇,由於那個年代(民國70年代)的社會環境下,受到委屈不能直接對著老師,而對於老師的不公平對待,也只能咬牙吞進肚子裡,有時連和爸媽哭訴都會被罵,而導致被多打一頓,所以的不滿都只能表現在自己的私人物品上,只能在紙上塗鴉來發洩自己的情緒。
    周宏 2024/02/06
  • 856
    里山倡議在草山之居
    里山倡議在草山之居
    在隱居於陽明山的聚落裡,有一群為了讓村莊發揚光大而不斷努力的長青勇士。即便面臨國家公園範圍內的開發限制,也無法阻止他們替村莊實現夢想。他們想要的很簡單,就只是想要有個快樂的銀髮生活。 不想要因為⼭區地理環境限制,⾯對災害時電⼒修復不易,阻擋大家相聚的時光。 因此我們想在他們的活動據點蓋一組光電板,確保勇士們在災害中擁有可供應的能源備援,增進生活安全性! 讓我們踏上了一場名為「源地集電」的冒險故事。
    賴亭蓁、廖珮涵、鄭靖澐、林宗諺、施詠獻 2024/06/15
總筆數:285 每頁筆數:12 頁次: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