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展覽檢索

總筆數: 154
  • 476
    淡水動物大觀園
    淡水動物大觀園
    透過淡水各地方的動物形象, 建構出別於一般的文化觀光路徑。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 2024/12/02
  • 722
    落日
    落日
    這次來到安平海岸邊,欣賞最美的自然風光
    2022/10/15
  • 2037
    用技藝復刻照片那口菸
    用技藝復刻照片那口菸
    身處淺山,利用自然資源製作器具的技藝成為地區人群的傳統,然而隨著工業化產品日趨普及,傳統技藝面臨失傳消逝的危機。荖濃文化工作室透過耆老的記憶與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所拍攝的影像,逐步找回部落傳統技藝,讓後人得一窺荖濃地區大武壠人群使用自然資源的工藝智慧。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2022/12/28
  • 239
    放伴剝花生,重建互助共好之鄰里關係
    放伴剝花生,重建互助共好之鄰里關係
    剝花生雖是輕勞動,但現今,即便是輕勞動的工作,現在幾乎全都商品化處理,農民大多直接購買挑選整理好的花生種仁,或是將自己留的花生種仁拿去工廠脫殼。 一起剝花生的景象,現在已經越來越少見,復興放伴,從輕勞動開始,重建鄰里關係,相互關心,互助共好。
    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2024/11/28
  • 599
    日「新」閱意
    日「新」閱意
    新住民,是目前台灣十分重要的人口組成;根據113年4月份內政部移民署之數據顯示,目前在台外籍配偶人數約為60萬人,佔了台灣總人口數近3%。台灣向來以多元、包容、友善作為國際形象,也確實,在台灣我們時常能夠看到道地的泰緬、印尼美食、越南小吃等等,這些商鋪的老闆(娘)來自不同國家,他們在臺灣組成家庭、帶來家鄉的文化、美食,讓我們的社會有了多元的面貌。
    北科大 文發系 撰文|林柏佑 採訪|張耕維 編輯|尹樂炫、劉丞勳 2024/06/16
  • 3531
    伯公在地的信仰
    伯公在地的信仰
    本策展主題是想要呈現新竹縣關西鎮上林社區的在地伯公文化,將散落在各地的伯公找出來,讓被遺忘的地方重拾希望,進行耆老訪談,讓被冷落的孤寂老人綻放笑容,以上林里的伯公開始,推廣至全關西21個里,將伯公文化進行深入盤點,也為關西伯公數位建置打下基礎,完整建立關西地區的在地伯公文化歷史與發展脈絡。
    曾宏煇簡歷 2024/10/27
  • 117
    里山記憶數位典藏行動
    里山記憶數位典藏行動
    本計畫以「里山倡議」為核心價值,結合科技技術為社區進行數位典藏,嘗試藉此凝聚永安社區居民的韌性力量,為社區找出「里山韌性」與「在地根經濟」的元素與潛力,朝著「人類社會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活型態為目標,進一步與環境共融共好。
    簡偉丞 2025/04/05
  • 2204
    豐年祭
    豐年祭
    阿美族是現今台灣比例最多的原住民族,而其祭典豐年祭更是最為耳熟能詳
    衣彥霖 2023/01/10
  • 87
    大家來拜伯公-石光里伯公的故事
    大家來拜伯公-石光里伯公的故事
    這是新竹縣關西鎮石光里伯公的故事,由呂鋐墻、呂紹澄、沈朋源、呂學雲、呂紹錡、黃成俊、嚴永勝、嚴永海、嚴明玉、魏仁千、羅美文、沈聰達、戴宜妹、連日明、黎金有等人歷時數個月共同撰稿、普查完成,總共有18座伯公,其中立石伯公1座、石板伯公1座、祠型伯公1座、宮廟型伯公12座、大樹(樹頭)伯公3座。大家可以從展覽中一窺石光里伯公的故事。
    嚴永海/曾宏煇 2025/05/09
  • 3022
    從山林自治到山林教室
    從山林自治到山林教室
    鄒族人相信與山林和諧相處,敬愛大地與其共生,才能生生不息。他們遵照祖先的教誨生活,積累出特有的民族智慧,最終成為重要的無形文化資產。然而隨著時代進展,狩獵文化經常受新聞媒體、政府政策限制,加上經濟變遷造成文化傳承不易。鄒族獵人協會成立後,訂定自治自律公約並承擔起傳承狩獵倫理及規範任務,致力保留臺灣文化的豐富與多樣性,促進大眾對多元文化的尊重與欣賞的同時,也進行跨族群的文化傳承,散播文化傳播的種子。
    吳翊豪 2024/06/16
  • 751
    異鄉‧相遇
    異鄉‧相遇
    以卡米咖龜的角度去闡述建國眷村的歷史走向以及建築特色,用時光長廊的照片回憶錄,帶你認識建國眷村,並且如何轉型成現今的文創經營模式,並介紹卡米咖龜的誕生。
    林季妤、林佾咺、邱乙晏、李語歆 2024/01/08
總筆數:154 每頁筆數:12 頁次: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