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檢索
-
2910黃澄澄 金燦燦50年的經驗,讓蔡伯伯對我們的口述訪談總能應對如流。 他向我們闡述著他作為鳳梨農的時日裡,遇到了哪些阻礙和挫折,而這些挫折又如何造就了現在的他。 「黃澄澄,金燦燦」不僅象徵著鳳梨經過一年半的洗禮,綻放屬於他的燦爛,也象徵著這片紀載著百年家族記憶的鳳梨田,歷經各種考驗,使這片土地越來越繁盛。吳佳璇 莊韶庭 黃泯瑜 蔡俞嫺 康家賢 2023/01/31
-
88玉井芒果的加工產業我們對芒果這項水果感到好奇,因為其種植區域就在台南的關係,便對它感到親近,正因如此,我們打算去了解芒果的基本資料,而我們將更著重於加工的部份,像是加工的過程、製作出的產品以及加工過程中的細節和篩選等等,都是我們想研究的主題。莊聿立、陳帛昇、楊人豪、林易言、李禹祈 2025/05/19
-
32呃微微鱷魚絲毫和下次去邪惡看 2025/06/22
-
3145走進文化路徑樟腦產業地景1871年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在馬雅各醫師的帶領下,一路從拔馬(今左鎮)、木柵(今內門)進入甲仙埔、六龜里一帶,記錄下荖濃溪與楠梓仙溪地景與當地族人樣貌,也在途經甲仙白雲仙谷山區時看到樟樹,在六龜里見到粗製樟腦。然而,隨著化學製腦技術越來越成熟,成本降低,導致1950年代之後採製樟腦技術逐漸消逝,相關產業記憶也隨著腦丁凋零面臨驟失的危機。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2022/12/28
-
2118綠川不息,緣川而行臺中火車站作為中部人流最多,頗負盛名的車站 也是我來台中求學時,既熟悉又陌生的一處驛站 其綠川周圍建設究竟是繁華落盡或方興未艾,亦或是兩者並存? 讓我們緣川而行,走過這舊城風華以及人去樓空的交織 行腳臺中城的記憶脈絡之上,尋找台中人仍存於心的感懷。范師齊 2024/01/06
-
854青出於藍勝於藍除了影視劇中出現的這項傳統工藝,在我們所生長的台灣也擁有這項工藝,17世紀引進,而18世紀台灣的藍靛產業十分興盛,木藍、山藍成為開發台灣時期的重要經濟作物,甚至在三峽三角湧出現了許多的家庭式染坊,到了1890年代後卻遭遇替代,使得滿街的染坊只剩寥寥可數的幾間,直到馬芬妹老師帶頭復育了台灣藍......刁珮瑜 2024/01/08
-
315米派 OR 麵派——米麵研究社入社須知米麵研究社 Rice & Noodles Club 2025/06/04
-
20088台灣阿嬤的「LV包包」阿嬤袋就叫阿嬤袋嗎?它的本名是甚麼? 為甚麼一個不起眼的小袋子會掀起一陣潮流? 阿嬤袋是由誰發明的?它是由甚麼製作而成的呢?吳芷彤 2022/11/20
-
412硘磘即瓷窯竹山硘磘里,為本鎮歷史最早之陶窯。 據硘磘廖姓族譜記載:雍正8年(1730)福建汀州府永定縣廖科應、廖連應定居硘磘,並在此設窯,帶來家鄉製陶技術與陶窯,出產土角磚、陶甕、陶缸、紅色陶瓦等。19世紀末硘磘聚落裡燒造日用陶器窯爐應屬「橫焰式蛇窯」,此處是目前臺灣所發掘最古老的蛇窯遺址。 日治時期採取統制經濟政策,導致陶窯器的售價不敷成本,硘磘廖姓窯業者約在1900 年初期歇業。南投縣竹山鎮新生社區發展協會 2024/11/15
-
242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土黏香布袋戲偶頭戲偶俗稱尫仔,由偶頭、偶身、手、腳、服飾、裝飾等組成,偶頭多以木刻、紙糊等材質製做出形貌,外觀再上漆或彩繪。台灣早期戲班使用的偶頭大多從泉州進口。土黏香布袋戲偶為台灣特有工藝,開始出現於1920年代,當時應用製線香材料(木屑粉與楠樹皮粉)壓模製成各類仿木雕偶頭或童玩,但初期材質脆不易運輸,銷量相對少。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1/06
-
623龍山寺的今昔變幻艋舺龍山寺為清治時期臺北城泉州三邑人的信仰中心,近年來成為外國旅客觀光景點,現今建築列為國定古蹟,我們一起來探討這期豬的奧妙吧!陳亞樂 2023/03/23
-
1201慢城漫漫鳳林鎮是花蓮縣中區的重要城鎮,人口以客家人為大宗,約佔總人口之六成。在成為「慢城」之前,鳳林是何種樣貌?過去生活在這裡的人們,食衣住行又是什麼樣的形式? 本展覽爬梳鳳林發展的歷史脈絡,不以時代劃展區子題,而是透過「離去與歸來」、「工作與生活」、「我們與鳳林」分別呈現這裡的交通設施、產業型態、生活模式、政治影響等內容。讓我們一起漫遊、漫談這個獨具魅力的慢城。許擎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