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展覽檢索

總筆數: 1298
  • 3103
    漫步太平町——百年前的臺北城市景觀
    漫步太平町——百年前的臺北城市景觀
    清末19世紀中葉臺灣開港,大稻埕成為茶業加工生產的重鎮,也因茶葉加工這項產業,至日治時期,大稻埕已經成為北臺灣最繁榮的聚落。昔日的太平町,今日的延平北路一至三段,可說是當時的現代化先驅......
    水瓶子 2022/09/18
  • 6983
    跟著鬼跡,尋找地方的軌跡:陰廟認識指南
    跟著鬼跡,尋找地方的軌跡:陰廟認識指南
    搖曳的燭火正把廟內照得通紅、香柱的氤醞瀰漫在空氣中,頭前的神明正靜靜地看顧著我們——拜拜,總是能讓我們躁動不安的心靈平靜下來。 然而,我們卻也聽過「路邊小廟別亂拜」的警惕。這是因為在臺灣民間信仰中,有些廟宇主祀的是曾經無祀的孤魂野鬼,祂們可能是生前因故過世,沒能得到後代祭祀,其魂魄四處遊蕩,不斷於人間作祟討食。為了安撫孤魂以換取在世的平安,人們便建立陰廟,供其香火以撫慰亡靈。不要亂拜小廟的緣由,正是因為這些陰廟往往小而簡陋,人們擔心任意地向陰廟中的孤魂祈願,等到願成時會遭遇無度索求而惹禍上身。
    劉學墉 2022/08/26
  • 1798
    藍色經濟革命:台灣的草蝦王國養成路
    藍色經濟革命:台灣的草蝦王國養成路
    1977年,時任臺灣省主席的謝東閔偕同全臺各地的縣市長,驅車前往南方的一座小漁村東港。是什麼吸引了那麼多達官顯要,聚集在這座看似不起眼的小鎮? 他們的目的地是臺灣省水產試驗所東港分所(簡稱東港分所)。在1960年代的最後幾年,裡頭的研究人員一連成功人工培育出草蝦與烏魚,吸引國際記者與研究人員聞聲而來,一時蜚聲國際,更因此被譽為「水產養殖的聖地麥加」。
    徐祥弼 2022/12/13
  • 1093
    客家百年後山情
    客家百年後山情
    時光遞嬗,許多人事物已然改變,卻也有那珍貴的歷史印記,依舊努力維持著過往的姿態,昭告世人曾有的風華,這是很多旅人參加花蓮鳳林廖快菸樓導覽行程後,衍生的心得感想,他們跟著菸樓主人逐一認識這棟七十年多老屋的過往,透過懸掛於頂的烘燻煙菸草架、伏於地底燒柴灶坑,時空彷彿快速回轉,引領大家探詢花蓮客家人那一段翻山越嶺、搭船渡海的遷徙故事。
    江明麗 2022/09/17
  • 1781
    在香蕉的黃金歲月中,為生活而勞動的人們
    在香蕉的黃金歲月中,為生活而勞動的人們
    屬於台灣香蕉外銷的那個年代,勞動才是常民生活的全部。面對各種生活的挑戰,勞動者進入社會需求社會網絡,投身行業並開創打拼。正所謂:「甘願做牛,免驚無犁通拖」,表現在那個黃金的年代,各式各樣的勞動者建立小鎮的關係人口導向,透過蕉農、外銷團隊與維持日常生活的產業勞動者,一起撐起小鎮的生活需求,在那個因為香蕉興起的小鎮年代,閃耀著光芒。
    王繼維 2023/04/06
  • 628
    誠品敦南店的一點紀錄
    誠品敦南店的一點紀錄
    2020年6月1日,早上起床,我開啟了人生第一天沒有敦南誠品的生活。 在仁愛圓環生活的那十年,正好經歷了1999年邁入2000年,那時後有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玄幻氛圍,我們度過了7月世界末日的傳說,再來擔心著跨年時電腦會不會當機,跨過了一個世紀似乎安然無恙,迎接了新世代,想記錄一些,那時間點前前後後的一些事情。
    沈思 2022/11/20
  • 1098
    🏃🏻‍♀️後山姑娘的人生歷險記🏃🏻‍♀️
    🏃🏻‍♀️後山姑娘的人生歷險記🏃🏻‍♀️
    回顧王慧美的人生冒險記,在臺東山海間成長,與原住民姊妹一起在花蓮讀書,臺南、臺北工作,落腳臺南市區後,在漢人為主的社區中逐步累積自立韌性,如今以分享經驗、扶助婦女、都市原住民朋友為志業。 家人、姊妹、教育和信仰交織而成的支持,陪伴王慧美突破各個人生關卡,讓他長出感恩與勇氣的生命之眼,他的故事中,或許可以看見許多阿姨們的人生剪影,也映射出許多後山姑娘的打拼歷程,讓我們一起看看他的故事吧!
    嚴麗 2022/11/20
  • 3379
    台灣珍奶進化史
    台灣珍奶進化史
    珍珠奶茶當今已成為台灣連鎖茶飲的泛稱,並且新鮮現搖的茶飲,口感與預先調好的差異極大,台灣消費者對手搖飲的品質要求也日漸嚴格,包括茶香、鮮度、口味變化等等,以品牌經營及高單價的特色連鎖茶飲逐漸取代大量複製的低價茶,更多的是,業者推出的飲料配料在國內市場的年產值,估計已高達新台幣300億元。
    郭治玲、張珈綾、陳睿瑜 2023/03/23
  • 2315
    當我們望春風
    當我們望春風
    當我們望春風,我們盼望的,究竟是什麼呢……這是關於一首歌的故事,更是近代臺灣的一部文化史。本特展以〈望春風〉作為核心,這首歌在1933年首度錄音為唱片,發表後成為當時流行歌,而後發展成歌中劇唱片、電影,隨著時代被改編,甚至有雜誌、小說、出版社、電視節目等等,戰後幾乎知名的歌手都有演唱,版本不計其數。從這首歌的傳唱、演出、內涵與應用,可以聽到創作者、歌者、聽眾的互動,乃至整體社會文化的豐富脈動。
    研究策展 黃裕元、李文媛 2023/11/30
  • 1194
    雲嘉糖路
    雲嘉糖路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以「工業日本,農業臺灣」的殖民政策,將新式機械製糖技術帶進臺灣,帶動整體社會從農業邁向工業社會。而這次的展覽主題「雲嘉糖路」以農、工、運、管、研、生活等製糖產業做為體驗的核心,連結還在運作的糖廠,民眾可以在體驗路徑的過程中了解不同類型的糖是如何產出,並感受糖廠的工業場域。作為糖業文資教育體驗場域,其路徑以虎尾糖廠、大林糖廠、蒜頭糖廠做為敘事的核心。
    老師:顏彬峰|學生:曹育慈、黃宇彣、彭信智、蔡子佑、賴品臻、謝勝文、戴偉宸 2024/04/25
  • 3028
    從山林自治到山林教室
    從山林自治到山林教室
    鄒族人相信與山林和諧相處,敬愛大地與其共生,才能生生不息。他們遵照祖先的教誨生活,積累出特有的民族智慧,最終成為重要的無形文化資產。然而隨著時代進展,狩獵文化經常受新聞媒體、政府政策限制,加上經濟變遷造成文化傳承不易。鄒族獵人協會成立後,訂定自治自律公約並承擔起傳承狩獵倫理及規範任務,致力保留臺灣文化的豐富與多樣性,促進大眾對多元文化的尊重與欣賞的同時,也進行跨族群的文化傳承,散播文化傳播的種子。
    吳翊豪 2024/06/16
  • 1235
    TMU校園の開花植物
    TMU校園の開花植物
    跟著我們策劃的展覽一起來探索北醫校園吧~~~
    陳佳妤 鄒宜蓁 2023/10/22
總筆數:1298 每頁筆數:12 頁次:1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