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展覽檢索

總筆數: 1398
  • 3554
    左鎮自造 製造左鎮/拔馬信仰誌
    左鎮自造 製造左鎮/拔馬信仰誌
    山跟海不是隔絕,而像是一種通道與路徑,成為臺灣多元人群移動的介質。人們攀山渡海的軌跡形成路徑,承載不同人群互動的故事記憶。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2023/12/04
  • 1168
    大隱隱於市
    大隱隱於市
    由於此次議題探討的範圍僅限於萬華,而我們組別對於萬華的經濟能力特感興趣。因此我們上網查找資料,並搜集各方對於街友經濟問題的分析研究,幫助我們更了解街友們的實際情況,也希望能對社會盡一份力,幫助部分族群脫離困境。
    數位實中B班第三組 成員:張育鵬、林羨鈞、林家均 2023/06/27
  • 872
    繁華與經濟落難
    繁華與經濟落難
    由於萬華地區聚集許多的街友與性工作者,在眾人眼中常會被貼上標籤,使得人們無形中對萬華產留下刻板印象;因此我們想藉由這次專題探究的機會,從經濟弱勢者流入萬華之現象-探討萬華就業機會。期待這個研究能讓人們重新定義萬華的樣貌;並真正幫助經濟落難者的處境。
    數位實中B班7組 成員:吳倚恩、翁嘉沅、楊詠甯 2023/06/27
  • 3146
    當捕魚不再是一個選項,漁港會是什麼?
    當捕魚不再是一個選項,漁港會是什麼?
    被海洋所圍繞,台灣身為一個海島,居住其上的人們自然與海洋有極深的關係,而漁港便是其中一個媒介,但目前各地的漁港正面對不同的困境,而在未來我們可能將看到漁港不再是我們熟知的樣子。 在未來的情景之下 漁港如何在新的未來重生? 地方的各個漁港有哪些方案能夠創造新的社會價值? 漁港將擔任什麼社會上的新角色?
    傅昱森、藤田竜成、楊筑君、王愛佳、黃銘麒 2023/05/24
  • 485
    剉冰IN臺史博周年慶成果發表
    剉冰IN臺史博周年慶成果發表
    剉冰的到職一周年,終於要來展現這一年的成果了,請大家繼續愛剉冰支持剉冰。
    一塊仙貝 2023/03/28
  • 1637
    歐亞甜點文化交流
    歐亞甜點文化交流
    不同國家的甜點代表了當地的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透過介紹不同國家的甜點,可以讓人們更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增進文化交流和理解。 透過甜點可以減少文化隔閡,歐洲和亞洲國家的文化有著不同的特色,但由於語言和地理等因素的限制,可能造成文化隔閡,更有人認為文化有貴賤之分。本展覽將介紹五種甜點的介紹,藉著介紹不同國家的甜點,可以讓人們更容易了解當地的文化與歷史背景,減少因文化差異而產生的誤解和衝突。
    董安芯、謝佳伶、莊苡暄、陳妍瑋、楊于暄 2023/05/22
  • 3356
    渡槽橋
    渡槽橋
    嘉南大圳動工百年,渡槽橋見證嘉南大圳百年來奇蹟並兼具跨時代任務。渡槽橋,又稱人水橋,功能為運送水跨越溪流,是嘉南大圳重要的水利設施之一。文化景觀「烏山頭水庫暨嘉南大圳水利系統」中有7座渡槽橋,由南到北分別是:曾文溪渡槽、渡頭溪渡槽、官田溪渡槽、龜重溪渡槽、急水溪渡槽、八掌溪渡槽和朴子溪渡槽,分別坐落在嘉義及台南地區。在1921〜1930年期間陸續建造完成,其中南幹線3座渡槽橋已列為臺南市的古蹟。
    王驄甯 2022/11/20
  • 1894
    在餐桌上與湯姆生相遇
    在餐桌上與湯姆生相遇
    湯姆生在旅行紀錄中提到許多淺山風味,透過這些紀錄,我們得一窺150年前先祖們生活的現場。如今地方社群探尋食材重新創作,讓當年湯姆生在舌尖上體驗的淺山驚喜,再次感動一起生活在這座島嶼的我們。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2023/01/07
  • 24054
    台灣阿嬤的「LV包包」
    台灣阿嬤的「LV包包」
    阿嬤袋就叫阿嬤袋嗎?它的本名是甚麼? 為甚麼一個不起眼的小袋子會掀起一陣潮流? 阿嬤袋是由誰發明的?它是由甚麼製作而成的呢?
    吳芷彤 2022/11/20
  • 3530
    從軍事遺址到榮民住家,員山機堡變身戰爭地景博物館
    從軍事遺址到榮民住家,員山機堡變身戰爭地景博物館
    這幾年,有位在蘭陽平原長大的韓先生,從外地城市遷回他「還是很喜歡」的宜蘭。他兒時在員山鄉金山東路上、與家人蝸居的一座舊機堡,是不可能住回去了,因為那裡已改造為「員山機堡戰爭地景博物館」。然而這片場域再生成具紀念意義的公共空間,卻更能留存他的童年,以及一段台日歷代軍與民命運交錯的歷史。
    馬萱人 2022/12/22
  • 942
    馬祖神明大觀園
    馬祖神明大觀園
    在臺灣的民間信仰裡頭,有陽廟跟陰廟的區別,長輩會提醒晚輩,路邊碰到小廟不要亂拜,擔心招來不好的事情。有人說,陰廟拜的就是無主的孤魂野鬼,不是正格的神明,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有些看似正牌的陽廟,起先也可能源自陰廟呢!我們對於神明的來歷,往往一知半解,這種時候,「禮失求諸野」,反倒看似偏僻的地方,比如位於福州外海的馬祖列島,神明還在被「創造」中。在那裡,什麼神明都有,什麼都不奇怪。不只龍蝦、青蛙可以成神;死去的居民也可以入廟配祀,擔任神明的秘書;還有原先是陰廟的神明逐漸「扶正」,變成陽廟的正神後,還動不動「託夢」要升官。剛好讓我們一窺,神明是怎樣一路演變過來的 。
    陳泳翰 2022/09/17
  • 1390
    草山稜線,盆地人的心靈座標
    草山稜線,盆地人的心靈座標
    在台北盆地裡出生長大,生活了幾十年,除了小時候跟家人搭車去草山(Tsháu-suann)公園賞花,並像所有同代人那樣在花鐘前留下姿勢笑容如出一轍的制式紀念照之外,我從來沒有想過,這盆地周圍的山跟我有任何關聯。直到某次偶然間讀到台北近郊柳杉林的資料,才知道原來離盆地這麼近的地方竟有整片森林。 第一次登上七星山東峰和主峰,我這個盆地人終於發現,原來山的後面就是大海,原來山跟海與我的距離竟然這麼近。
    俞智敏 2022/09/17
總筆數:1398 每頁筆數:12 頁次:19/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