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展覽檢索

總筆數: 554
  • 16
    金山魔境:廟宇・漁港・街市的秘語
    金山魔境:廟宇・漁港・街市的秘語
    本展覽透過實地拍攝的影像,邀請你踏入金山的魔境,感受信仰的神祕、海洋的力量與街市的故事,一同解開這片土地的「時光秘語」,希望透過這場展覽讓更多人重新認識金山,感受這地區蘊藏的生命力,並思考它未來的可能性。
    致理科技大學 應英系 黃笙芫 2025/03/27
  • 19
    北港朝天宮紀念幣
    北港朝天宮紀念幣
    本件文物為北港朝天宮紀念幣,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中國人民銀行曾於從2003年至2005年發行臺灣風光紀念幣一套5枚,面值5元,分別有朝天宮,敬宇亭,日月潭,赤嵌樓,鵝鑾鼻,發行量為1000萬套。北港朝天宮紀念幣於2003年10月30日發行。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3/25
  • 21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昭和大禮記念章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昭和大禮記念章
    大禮即「御大典」,就是日本天皇的即位大禮。台灣歷史上也曾兩度與日本皇室一起奉祝御大典,第一次是大正天皇的御大典,另一次則是昭和天皇的御大典。大正天皇於大正15年(1926)12月25日駕崩,皇太子裕仁繼位即改元為「昭和元年」。昭和天皇服喪三年期滿後於昭和3年(1928)11月10日正式登基,在京都舉行大禮大典儀式。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3/20
  • 29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海員手冊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海員手冊
    本件文物為民國40年代之海員手冊,北港高中教師捐贈;海員手冊即海員的「護照」,由省政府交通處高雄港務局頒發,裡面有海員信條、戒條;填寫需知、手冊主人的相關資訊,諸如年齡、職別、船籍、船長姓名、輪船噸數、種類等。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3/19
  • 25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清代小型石舂臼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清代小型石舂臼
    舂臼是台灣早年農業社會常見的食材加工器具,小型的石舂臼至今仍繼續有在中藥房或廚房裡被使用著。本物件清代小型石舂臼由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為中間下凹的舂米器具。小型石臼可用以搗碎藥材,較大型者可以脫去穀物的外殼得到精米。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3/18
  • 26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糖業鐵道嘉北線車票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糖業鐵道嘉北線車票
    本件文物為北港糖廠糖業鐵路營業線嘉北線車票,由北港地方熱心人士捐贈。明治44年(1911)北港製糖株式會社北港製糖所興建北港至嘉義的「嘉北線」運輸鐵道,總長17.8公里,初期以運輸原料、甘蔗、肥料與砂糖為主,大正6年(1917)加入載客營運。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3/17
  • 37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早期農村生活老照片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早期農村生活老照片
    本物件為早期農村生活老照片,有數張,北港高中管樂社退休指導老師陳獻琛先生提供,將民國60年代在雲林嘉義鄉間所拍攝的農村生活老照片,捐贈本校鄉土文物館典藏。陳先生經常背著相機,深入鄉間用鏡頭紀錄農村生活作息、居住房舍的點點滴滴,一張張的影像紀錄,濃濃的表達出他對土地的關愛之情。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3/14
  • 34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青花藥罐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青花藥罐
    本物件為青花瓷製小型藥罐,有兩件,由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圓口,短頸,圓肩,碩腹,腹部以下收斂,底部平坦。肩部以下繪有青花紋樣。此種藥罐是早期使用的藥罐,用於盛裝藥丸或藥粉。由於台灣氣候潮濕,早年為了保存藥材,於是把容易受潮的品項存放在特製的罐子中。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3/13
  • 58
    山海之境:花蓮的壯麗風光
    山海之境:花蓮的壯麗風光
    花蓮,以壯闊的山脈與湛藍的海洋聞名,是台灣最迷人的風景畫卷。本展覽將透過攝影、影像裝置與互動體驗,帶領觀眾遊歷花蓮的經典景點與秘境。從太魯閣峽谷的雄偉峭壁、七星潭的浪濤與鵝卵石海岸,到雲霧繚繞的合歡山、靜謐的鯉魚潭,每一處風景皆蘊藏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們邀請你一同感受山海交織的視覺饗宴,體驗花蓮風景的純粹與壯麗。
    楊浩澤 2025/03/12
  • 36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腳踏車車牌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腳踏車車牌
    本件文物為早期自行車車牌,有三個,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腳踏車在日治時期引進來台,沿用日語稱為「自轉車」(じてんしゃ)。二戰後台灣北、中、南部發展出不同的習慣性稱呼,如「孔明車」、「鐵馬」、「腳踏車」等 日治時期已經是台灣相當普遍的交通工具。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3/12
  • 34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木雕神像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木雕神像
    館藏木雕神像有地藏王菩薩、玄天上帝、太上老君、關聖帝君、武財神、福德正神、三太子等,由北港高中前家長會長黃秋文先生捐贈。素有「農業大縣」之稱的雲林縣,是台灣地區寺廟最多的地方之一。廟多神亦多,造就神像雕刻行業格外蓬勃興盛。民國五、六十年代,雲林縣民間各種技藝,從業人口最多的行業,木雕類的神像雕刻始終名列前茅。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3/11
  • 39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寄藥包紙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寄藥包紙
    本物件為寄藥包紙,有三件:獨一散寄藥包紙、瑞昇止瀉散包裝紙、瑞昇風熱散包裝紙,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寄藥包從日治時期開始需印製「總督府需可」或「大日本政府認可」;而戰後則為「臺灣省衛生處許可」。1960年代寄藥包印刷為簡單的傳統雙色印刷;1970年代彩色印刷成為主流。寄藥包適時填補二戰後政府推展公共衛生的空窗期,並影響台灣民眾的藥品消費文化與用藥習慣。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3/10
總筆數:554 每頁筆數:12 頁次: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