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檢索
-
536巷口的記憶:雜貨店的百年足跡雜貨店,曾是台灣街角最熟悉的風景。本展覽將由雜貨店的功能、商品、興衰切入,回憶雜貨店的溫度,並思考未來的發展與挑戰。尤秀娟、蔡侑妤 2025/07/13
-
194紅樓藝次元高農紅樓原為日治時期台中第二中學校舍(1927年),歷經多次更迭,現為興大附農紅樓,亦為台中市僅存的日治紅磚校舍,見證歷史與文化延續,並被公告為歷史建築。紅樓承載豐厚記憶,是學習與激發創意的空間。本展覽為「文化資產保存教育推動計畫」成果,教師帶領學生感受紅樓之美,以聲樂明信片形式創作英文歌詞,結合 Suno AI 音樂生成工具,譜出團隊專屬的「紅樓印象歌曲」,以創意連結歷史,傳遞文化情感。陳宥蓉、田郁歆、江侑澄、陳冠貹、陳科睿 2025/07/10
-
393《 臺灣茶的七重奏 : 茶葉包裝材質及方法 》本集展演,我們將聚焦於——茶葉包裝的材質與方法。 一片好茶的香氣與品質,往往從包裝開始就被悉心守護。從古至今,茶葉包裝不僅承載著保存與運送的功能,更反映了當代的技術水平與美學品味。 在這場展演中,我們將深入探討多種茶葉包裝材質的演變與應用—— 竹筒、紙包、錫罐、陶瓷罈,到現代的真空鋁箔袋與環保複合材,每一種材質都有其保香、防潮、防光與延長保存期限的考量。 同時,我們也會介紹各式包裝方法的巧思新豐高中莊家怡,陳秝菲,葉怡彣 2025/07/09
-
333還沒拍完就想吃想在10分鐘內拍完,剩下的時間我都只想把攝品吃掉蔡筱萱 2025/07/05
-
176筷子亞洲飲食最重要的物品Calvin 2025/07/05
-
239在古坑咖啡冷掉之前你手裡那杯熱咖啡,是這片山林曬過陽光、吹過風、靜靜長出來的時間。 這不只是一場咖啡節,而是古坑寫給世界的一封邀請函──喝一杯、走一段、聽一個土地的故事。 古坑,這座因咖啡而熱鬧的山城,在香氣散去後,留下的不只是餘韻,還有土地的記憶與轉變的足跡。 而今,我們再次端出這杯熟悉的香氣,只為邀請你回到這片山林,重新認識那段從咖啡園開始的故事。余恩綺、薛宇倢、蔡依珊、李承諺、林裕勝、高鼎翔 2025/07/04
-
188西螺釀生活:醬油DIY釀造套組西螺釀生活,與西螺醬油文化、職人精神和手作溫度連結的體驗國立虎尾高中202 第二組 2025/07/04
-
218崙背鄉鮮乳推廣活動---犇乳節在全球化與自由貿易衝擊下,本土酪農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而「犇乳節」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創意節慶活動。本展覽以崙背鄉為出發點,揭示在地鮮乳產業的故事與困境,並透過充滿互動與體驗的方式,讓民眾重新認識鮮乳的價值,支持台灣小農,連結城市與鄉村的距離。 展覽內容融合教育、文化與實作體驗,規劃了小農市集、擠牛奶與餵牛的親身互動活動,透過遊戲與闖關設計,引導親子共同學習酪農知識,並安排鮮乳甜點的手作課程李晨瑋 林庭安 劉嘉茹 張珈菱 李詠薰 2025/07/04
-
151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電視廣播接收機執照本件文物為電視廣播接收機執照,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民國61年(1972)9月29日台灣電信管理局代發,正面是「交通部印」關防、執照名稱和登錄字號,背面註明執照持有人、裝機地點、登記日期、電視廠牌、號碼、程式、注意事項。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7/04
-
320風吹鹹水煙,地養蒜頭香在台灣西南角,有一片土地因風鹹土鹼而孕育出辛香濃郁的「海味蒜」。四湖鄉蒜頭不只是一項農作,更是一種生活風景──從地理環境的適應、蒜農的堅持,到品牌創新與文化節慶,這是一段屬於土地與人共同打造的故事。走進展區,讓我們帶你認識四湖蒜頭的前世今生,看見它如何從農田走向市場,成為地方的驕傲。李宇綸 王薰疋 吳韵涵 陳芝蓉 黃莉喬 吳伯軒 2025/07/03
-
124北港藝閣: 一場北港傳統的活歷史此為一份國立虎尾高級中學二年級學生們所做出來的地理探究報告,內容涵蓋了北港藝閣的所有一切,包括藝閣的起源、遊行前的準備流程、遊行過程、政府的宣傳方式與投入程度以及所帶來的影響,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藝閣的內容或者是你想認識這個至今臺灣已僅存不多的活動,那不妨就來閱讀這份報告吧!李籽錡 丁紫晏 蕭如祈 廖弈熏 陳翊萱 李承憲 2025/07/03
-
136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台南州青年團員手帳手帳指的是隨手攜帶的小筆記本。青年團是從日本「若者組制度」的傳統村落青年組織,結合近代歐美青年團體的特色,所演變而成的近代地域社會團體。大正3年(1914)日人在花蓮港廳吉野村成立第一個青年會組織後,青年團組織逐漸普及於台灣,對青年進行社會教育工作。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