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展覽檢索

總筆數: 845
  • 607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北港治水街門牌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北港治水街門牌
    昭和15年(1940),北港街街長曾積極爭取濁水溪治水工事事務所遷移來北港,目的在整治北港溪水。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為了整治濁水溪,大正1年(1912)成立濁水溪治水工事事務所,直隸總督府內務局,開始對濁水溪做有系統的治理,堵塞偏支流,使主流固定沿西螺溪出海。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2/27
  • 393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日治時期國語教科書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日治時期國語教科書
    日治時期日人欲透過學校教育,灌輸台灣人效忠日本皇國的觀念,形塑其所期望的公民,明治31年(1898)總督府公布〈臺灣公學校令〉,確立各地小學制度並規範其修業課程。其中,又以涵養國民精神最直接相關的「修身」和「國語」等兩科最為重要。日本治台長達半個世紀,在台灣推動基本教育也行之有年,對台灣基礎教育影響相當深遠,可透過文物來瞭解當時的教育內容,從教科書可反映日治時期教學的內涵。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2/26
  • 607
    台灣特色民俗節慶印花
    台灣特色民俗節慶印花
    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傳統節日的意義越來越被淡忘。為了改變這個現象,我們打算把傳統節慶的圖案融入到現代產品中,創造新的慶祝方式,讓節日文化變得更有吸引力,也讓它在國內外更有影響力。
    姚怡鑫、劉宥蓁、蕭又綾、謝振御 2025/02/24
  • 445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銅製牛鈴噹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銅製牛鈴噹
    本物件為牛鈴,金屬材質,鈴噹的外觀可見雕刻圖案。台灣農業的開展最早可以追溯至荷治時期,至明鄭、清領時期,隨著水利設施大量構築及建設,農業型態及工具亦隨之改變。牛鈴使用方式為繫於牛隻頭頸部,多為成串物品,其材質多為銅、錫製,外觀多刻有圖示及文字,以增加美感亦附帶吉祥含意。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2/17
  • 476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青花瓷(下)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青花瓷(下)
    青花瓷為源於中國、一種白地藍花的高溫釉下彩瓷器,簡稱青花。青花紋飾清新明快,質樸大方,為遍及世界的中華瓷器代表之一。青花在工藝上的條件,包括穩定的鈷藍料配製技術、成熟的釉下彩工藝、高超的瓷器繪畫技術、以及良好白瓷燒製工藝,景德鎮的青花瓷為代表。館藏青花瓷有多件,茲列舉幾件如下。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2/14
  • 203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日治時期玻璃冰碗與冰杯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日治時期玻璃冰碗與冰杯
    台灣的夏季非常炎熱,因此市面上常見各式冰食,有消暑解渴作用,玻璃冰碗與冰杯就是最常見的盛裝冰食容器之一。玻璃冰碗與冰杯在日治時期開始大量出現,日人在台設置玻璃工廠,引進製作技術並大量生產,在炎熱的台灣,具有透明感的玻璃器皿盛裝食物所帶來的視覺上的清涼效果,是其他材質無法比擬的,此外,玻璃製品不易破碎、成本低於陶瓷、金屬製品,故非常受到民間歡迎。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2/11
  • 269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美援中美合作麵粉袋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美援中美合作麵粉袋
    二戰後,美國為了圍堵共產勢力擴張,避免更多地方赤化,因此各種物資半買半送,就這樣送到台灣,而1950年代的台灣正值美援時期,物資缺乏的台灣人便用美援麵粉袋做成大內褲,因此常可在內褲外看見「22公斤」、「品質優良」、「中美合作」等字樣。當時美國的麵粉袋規格一律是50磅,來到台灣也就是22公斤。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2/10
  • 544
    走訪Atayal
    走訪Atayal
    泰雅族為台灣原住民16族之一,分布在臺灣北部中央山脈兩側,橫跨宜蘭縣、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臺中市與南投縣。面積占台灣山區的2/3,也就是總土地的2/9,占地之廣位居原住民族之首。至於人口數也不容小覷,僅次於阿美族及排灣族,為第三大族群。
    陳畇蓁 陳語潔 2025/02/08
  • 520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歷年台灣銀行發行之新台幣硬幣(下)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歷年台灣銀行發行之新台幣硬幣(下)
    民國38年臺灣省政府公布「新臺幣發行辦法」,施行幣制改革,由臺灣銀行發行新臺幣,並以臺幣肆萬圓折合新臺幣壹圓。舊版硬幣歷年曾發行民國38年壹角銅幣、民國38年伍角銀幣、民國39年貳角鋁幣、民國43年五角銅幣、民國44年壹角鋁幣、民國49年壹圓硬幣,民國56年壹角鋁幣、民國56年伍角硬幣、民國59年伍圓硬幣。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1/27
  • 569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歷年台灣銀行發行之新台幣硬幣(上)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歷年台灣銀行發行之新台幣硬幣(上)
    新台幣硬幣最早自民國38年(1949)起由台灣銀行開始發行,舊版硬幣歷年曾發行民國38年壹角銅幣、民國38年伍角銀幣、民國39年貳角鋁幣、民國43年五角銅幣、民國44年壹角鋁幣、民國49年壹圓硬幣,民國56年壹角鋁幣、民國56年伍角硬幣、民國59年伍圓硬幣。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1/27
  • 255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廣播收音機執照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廣播收音機執照
    本件文物為廣播收音機執照,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早期收聽廣播必須要有執照,否則會違反電信管理法令,執照的有效時間為一年,逾期作廢,重行補發,內容除了載明收音機持有人、裝機地點、登記日期、廠牌、號碼、程式、附屬品、變更登記等項目,由台灣電信管理局代發,更註明「不得收聽匪俄廣播」,違反者依照規定懲處。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1/26
  • 488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台灣產業金庫割增金附奉公債券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台灣產業金庫割增金附奉公債券
    本文物為昭和19年(1944)10月割增金附奉公債券第壹回金參圓,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為台灣產業金庫依照臨時資金調整法所發行。在1944年12月15日抽籤,票券下附收據為抽籤憑證,債券背面則附有債券法條及抽籤說明。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1/23
總筆數:845 每頁筆數:12 頁次:2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