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展覽檢索

總筆數: 838
  • 489
    北港高中座標紀念碑緣由
    北港高中座標紀念碑緣由
    此紀念碑立於民國72年(1983),由擔任北港高中家長會長二十餘年的地方仕紳陳家湖先生捐建。北港高中座標不僅是一座校園建築,更是一座充滿人文情懷的紀念碑,它見證了陳家湖先生對北港高中教育事業的無私奉獻,以及他對愛子的深切懷念;同時,也體現了北港高中弘道的教育理念,以及學校和地方人士之間的深厚情誼。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4/12/25
  • 404
    細說北港高中校徽鄒魯匾額
    細說北港高中校徽鄒魯匾額
    行政大樓三樓校史室典藏一方北港高中年代最久遠的匾額--校徽鄒魯匾,其源由是學校創校初期未有禮堂建築,每周重要集會均係露天舉行,一遇風季,塵土飛楊,師生咸受其苦,對學生身心平衡發展方面頗有不良影響,故決定興建大禮堂。民國51年北港高中學生大禮堂依仁堂與自然科學館竣工落成,當時的學校家長會會長、北港仕紳陳家湖先生與家長委員致贈「校徽鄒魯」匾額,匾詞為北港仕紳、書法家陳向陽先生所書。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4/12/25
  • 416
    追憶北港高中附設北港信用合作社實習銀行
    追憶北港高中附設北港信用合作社實習銀行
    北港信用合作社前身為日治時期由北港街仕紳成立之「北港建築信用組合」,台灣光復後易名為北港建築信用合作社,民國52年(1963)再改為北港信用合作社,興建今中正路95號建築做為辦公大樓,其後經數次整併而消失。民國63年(1974)由於北港高中增設商科,民國65年(1976)北港信用合作社協助成立校內實習銀行,指導商科三年級學生配合銀行會計課程實務實習。至民國79年(1990)奉省教育廳令停辦。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4/12/25
  • 391
    北港高中與八二三砲戰
    北港高中與八二三砲戰
    民國47年(1958)八二三炮戰爆發,打響了金門學生的「流亡」潮。據金門縣政府統計,當年8月23日晚上6點30分中共展開對金門突襲性的大規模砲擊,短短兩個多小時內,島嶼承受5萬7533發砲彈,致使毀屋千棟,傷亡數百,舉世震駭,為此揭開著名的「八二三砲戰」序幕。當時有941位金門中學學生因炮戰而遷台就學,由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安置於36所學校中,其中分發至省立北港高級中學有16位。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4/12/24
  • 403
    北港高中原藝能大樓探究
    北港高中原藝能大樓探究
    原藝能大樓建築是現今北港高中校園最古老的校舍,興建於民國60年,做為「實用技藝訓練中心」,供未能升學之中小學畢業生及中途失學之青少年,授予實用技藝課程,協助其就業。本棟建築至今已逾五十年,目前名稱為「如心苑」,做為多媒體教室、童軍社、員生社、烹飪教室與鄉土文物館等使用。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4/12/23
  • 358
    北港高中星輝東璧匾額探究
    北港高中星輝東璧匾額探究
    民國52年(1963),北港高中第一代圖書館竣工落成,當時的學校家長會會長陳家湖與常務委員贈匾「星輝東璧」慶祝,匾詞為買牛翁所書。匾額目前典藏於校史館。龔顯昇,號「買牛翁」,曾任日治時期北港汾津詩社社長,為台灣文學發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4/12/22
  • 741
    協助外籍生融入台灣生活圈與文化
    協助外籍生融入台灣生活圈與文化
    一、服務動機-緣由或理念 二、服務方案概述(前置作業) 三、計畫目的-產生的效果或影響、學習到什麼 四、計畫內容說明-Try共聊天室 五、預期效益 (1) 量化指標 (2)質性指標
    廖冠綸、賴可馨、池慕蒔、謝羽婕、葉亭佑、陳凱華 2024/12/20
  • 395
    北漂的美食地圖
    北漂的美食地圖
    「北漂人的美食地圖」是一個專為台灣師範大學學生打造的實用美食指南,旨在幫助來自外縣市的學生快速了解台北的美食文化與優質餐廳資訊。本服務透過實地探訪,選出符合學生預算與口味的推薦餐廳與攤販,提供詳細的用餐建議與真實評價。此外,透過「時空旅行社」的推廣,服務不僅提供實用資訊,還鼓勵學生參與內容創作,形成一個活躍且持續更新的美食社群,讓每位同學都能輕鬆找到屬於自己的台北美食地圖。
    吳冠儒、李冠衡、李政謙、林懿飛、林郁雯、黃景毓 2024/12/20
  • 509
    心連心、橋連家:跨文化扶助計畫
    心連心、橋連家:跨文化扶助計畫
    我們是一群來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華語文教學系、電機系的大一學生,想透過自己微薄的力量,盡可能外籍生提供幫助,期盼背井離鄉的他們能在異地得到關懷以及實質性的幫助,從中獲得溫暖。
    林妤璇、林佳誼、林宸毅、陳可馨、黃翊鈞、鍾坤瑋 2024/12/18
  • 1336
    「流域共構:雲嘉南百年水利與環境」特展
    「流域共構:雲嘉南百年水利與環境」特展
    2023年末,臺史博開始了「流域共構:雲嘉南百年水利與環境」特展,用創新的博物館思維,以跨域共筆行動,提出「流域共構」的展示論述。雖然展示已經結束,但透過線上策展,將展場內的文字、展品、史料與空間,呈現給大眾,延續展示的公眾影響力。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4/12/16
  • 1005
    職人開箱
    職人開箱
    自2023年開始,臺史博與水文化MOU團隊在規劃「現地共筆策展」的途中,加入了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黃貞燕老師以及同學們,用博物館專業者與觀眾的角度,吸納各MOU單位的專業知識與關懷,協助各單位將這些硬派知識,轉化為軟性敘事,產出現地展示的腳本。 隨著交流的進行,同學們也在與各單位的互動過程中,得到一些屬於自己獨有的觀察。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4/12/16
  • 1044
    大圳源流
    大圳源流
    2020年末,臺史博團隊於農水署雲林管理處農田水利文物陳列館中,發現了署名「技師 八田與一」的《官佃溪埤圳工事說明書》,這對於長期關心嘉南大圳議題的博物館水文化團隊來說,無疑是相當振奮的事情。 因此,本期「大圳學學」,我們以「大圳源流」為題,分享團隊從歷史、工程、灌溉管理三面向,跨域解讀《官佃溪埤圳工事說明書》的過程與收穫。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4/12/16
總筆數:838 每頁筆數:12 頁次:3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