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展覽檢索

總筆數: 1586
  • 354
    一首歌,一段史 :《張三的歌》裡的移民年代
    一首歌,一段史 :《張三的歌》裡的移民年代
    「我要帶你到處去飛翔,走遍世界各地去觀賞,沒有煩惱沒有那悲傷,自由自在身心多開朗。」——《張三的歌》,李壽全 1980 年代的台灣,在經濟起飛、政治動盪與國際局勢變化中,人們的內心充滿矛盾:既驕傲於島嶼的成就,又憂心未來的走向。《張三的歌》用簡單的旋律,唱出當時無數人渴望自由、探索異鄉的心聲。今天,讓我們從這首歌出發,聽見一段移民潮背後的故事。
    葉瀞棋 2025/10/14
  • 98
    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的舊圖書館
    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的舊圖書館
    我們的主角為景美女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由修澤蘭女士親自設計的舊圖書館。隨著新圖書館的啟用,舊圖書館逐漸被學生們遺忘,但它曾是我們共同閱讀、沉澱心靈的天地,承載著一代代學生的珍貴回憶。如今雖已人去樓空,它依然是校園中不可抹滅的精神地標。因此,我們決定繪製舊圖書館的平面圖,藉此記錄那段美好時光,並讓這份記憶在校園中延續、傳承。
    金可心 2025/10/14
  • 25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早期商業彩券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早期商業彩券
    本件文物為早期商業彩券,有數張,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為籌集資金,於民國39年(1950)發行愛國獎券,鼓勵民眾透過購買獎券的方式,不但有機會實現致富的夢想,也能為國家建設經費盡一份心力。至1960-70年代,隨著社會經濟逐漸穩定、商業開始蓬勃發展,許多民間企業廠商亦搭上愛國獎券的熱潮,自行發行彩券吸引民眾消費。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10/14
  • 112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B.B.CALL呼叫器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B.B.CALL呼叫器
    本件文物為B.B.CALL呼叫器,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為無線電叫信系統,外觀為白色、長方體。機身可見「AVONT AI888N PLUS」標籤字樣。在手機尚未普及化之前,資訊流通非常不便,此時呼叫器成了1990年代最主要的通訊方式,甚至在民國88年(1999)達到400萬用戶。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10/14
  • 1004
    北回歸線・我們的記憶線
    北回歸線・我們的記憶線
    本展覽以北回歸線太陽館為記憶場域,述說爺孫的相處時光。從一週一次的午後點心到屬於兩人的約定小冊子,這不僅是家庭的溫暖,也映照出地方空間與個人生命交織的故事。地標的歷史沿革與個人的生活記憶,在此共構成我心中最柔軟的一隅。
    李芷羽 2025/10/13
  • 147
    沁涼盛夏是動物園的閃亮回憶
    沁涼盛夏是動物園的閃亮回憶
    每個孩子的童年—臺北市立動物園,一個充滿回憶的地方。 在這裡,不論大人或是小孩都能夠盡情享受與動物們互動的體驗。 從日治時期至今,在經過一次的搬遷後,最終選擇了臺北市的文山區為落腳地, 並擔起了傳承歷史的重責大任。 我們想,人們在開心與動物遊玩時或許不會特別在意或主動去搜尋各個園區的歷史。 因此,我們希望透過這次的展覽讓大家更認識這個動物們的避暑勝地。
    林佳諭 2025/10/13
  • 36
    《藍色軌跡:世代與移動的記憶》
    《藍色軌跡:世代與移動的記憶》
    沿著藍色軌跡,追溯自1949年軍人來台、落腳眷村,至後代子孫沿著不同路徑延續記憶的歷程。從軍帽、制服、軍用卡車,到鐵道車廂的藍色座椅,這抹顏色不僅是身份與制度的象徵,也逐漸轉化為童年、自由與移動的印記。
    李依蓉 2025/10/13
  • 80
    「那天他們來過」
    「那天他們來過」
    一場荒謬的入侵、一齣未被允許開演的劇。皇民布袋戲下台,反共布袋戲上場,說的是不同的話,操的是同一隻手。台灣人照常吃飯、做工、看戲,也漸漸習慣了把話吞下去。有些不滿被壓成悶氣,有些人開始學著偽裝,像模像樣地做一齣不像樣的戲。 以戲偶與場景交織出一段無法被歸類的反抗史。沒有標語,沒有結尾。只有空氣裡一點擦痕,和一種說不上來的悶。——只記得那天,有一群人,好像曾經來過。
    Lilith 2025/10/13
  • 49
    從糖開始的地方——以糖業為起點,探索台中的城市記憶
    從糖開始的地方——以糖業為起點,探索台中的城市記憶
    以帝國製糖廠臺中營業所為核心,本展分三大分期呈現台中的產業脈絡與城市蛻變: 第一期從1935年建廠的辦公器具與建築細節出發,重現日治時期公共建築風華; 第二期展示糖業機械與歷史檔案,串連曾為農工樞紐的產業榮景; 第三期透過在地餐飲、手作工作坊與藝術展演,映照解嚴後都市再生與文創崛起。邀您踏入物件與故事交織的社區再造旅程。
    賴律瑋 2025/10/13
  • 102
    通往歷史的車站
    通往歷史的車站
    本展以「穿越月台的記憶:臺中舊火車站的時光軌跡」為主題,透過建築、歷史文件與市民口述記憶,探索這座百年車站如何從殖民時期的交通樞紐,轉變為城市記憶的象徵。展覽核心概念聚焦於空間與時間交錯的歷史軌跡,邀請觀眾思考:當一個車站退役,它的價值是否也隨之終止?透過此展,我們希望讓觀者重新看見日常空間中被忽略的歷史片段,理解保存與轉型之間的意義與可能。
    沉思的魚兒 2025/10/13
  • 196
    循溪追昔
    循溪追昔
    「國家文化記憶庫:112-113社群經營計畫邀請影像導演吳柏泓執導,為溪州這片由濁水溪長期沃養所孕育出來的土地說一段故事。
    定藝文化工作室、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5/10/13
  • 124
    鹽埕金飾之光:寶原珠寶金品
    鹽埕金飾之光:寶原珠寶金品
    高雄市鹽埕區的新樂街是以珠寶街聞名,即便後來衍生出奶茶街的稱號,銀樓、珠寶店仍然是新樂街歷史發展上很重要的一環。本展覽以寶原珠寶金品這間開在七賢路上的珠寶店作為敘述主軸,希望藉由這個展覽讓大家看見金飾店的歷史流變以及知識。
    楊絲淇 2025/10/13
總筆數:1586 每頁筆數:12 頁次: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