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檢索
-
149台灣人必備:藍白拖路上隨處可見的藍白拖,實際上有著悠久且不為人知的歷史洪珞恩 陳姵岑 2025/08/13
-
1387台灣鐵道歷史台灣的各式火車劉鎧睿,陳泓勳,潘冠樺 2025/08/13
-
45阿里山阿里山的特色歷史陳韶昕、李宛芸、黃愛玲 2025/08/13
-
40日本人追的第一蕃(霧社事件)在腥風血雨的1930年,賽德克族不滿日本人的長期欺壓,於10月27日,由馬赫坡頭木莫那.魯道率領賽德克族人在霧社公校運動會發動襲擊,日本政府便展開大規模鎮壓,使用毒氣、飛機、大砲等,對霧社地區進行軍事行動,也使用[以夷制夷]的政策,離間原住民間的關係,導致原住民族傷亡慘重,日帝國甚至將莫那.魯道的遺體做成標本,變成展覽品。 雖然最後賽德克族輸了,但他們卻永遠留在歷史的長河中,供後人敬仰。董千誠,劉冠亨,賈翔崴 2025/08/13
-
46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安南古錢本物件為安南古錢:有元豐通寶、聖元通寶、大和通寶、安法元寶、景興通寶、光中通寶、景盛通寶、嘉隆通寶、維新通寶、天禧通寶、治平聖寶等,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在明清之際,尤其是荷蘭與鄭成功統治台灣時期(17世紀中葉以後),台灣成為東亞海上貿易的重要樞紐,當時的安南銅錢因鑄造量大、價值穩定、易於交易,被廣泛使用於台灣與中國南方作為小額流通貨幣。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8/13
-
50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台灣總督府公學校用國語書方手本本件文物為台灣總督府公學校用《國語書キ方手本》(國語寫法手冊),亦即公學校國語書法字帖,第四學年用下第一種,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封面為灰色底,書法字帖每冊會依照不同年級的書法提供臨摹本,也會在每冊後均有署名書寫(示範)者姓名。大正13年8月31日發行。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8/12
-
49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陶甕之豆腐乳甕、陶缽館藏陶陶甕有多件,皆由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陶甕,外形不華麗卻健美,是早期常民生活中必備的器具。其用途多元,除裝酒外,常是醃製蘿蔔、福菜等收存醃漬品的好器具,儲存食物的陶甕必須耐用,其質地厚實不易破損,早年大陸產製的陶甕還可以壓船艙穩定船身,又可出售謀利,因此大量輸入台灣。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8/11
-
62國立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明代永曆通寶本件文物為明代「永曆通寶背工」古錢,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錢面為圓形,方形穿孔,具內外廓,外廓甚寬,內廓方直,幣面有缺損,錢文「永曆通寶」楷書對讀,字形端正,筆畫工整清晰,錢背穿孔上方鑄有「工」字,具內廓及闊緣。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8/11
-
68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早期台電電費收據本件文物有二:台電包燈電費收據、台電表燈電費收據,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不同時期的電費帳單反映了台灣社會經濟的變遷與當時庶民的生活,早期電費屬於國家稅收,還徵收防衛捐,民國五十年代電費收據還有反共標語,並曾有「包燈」的電費每月固定計價;電費收費方式也隨著時代改變,八○年代以前還有專人到府收取電費,如今已改為電子帳單。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8/08
-
53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日治時期衛生組合費領收證書本件文物為昭和15年度衛生組合費領收證書,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衛生組合是明治19年(1889)於日本國內正式制度化的民間衛生團體,灌輸民間衛生思想,使民間保持自己居住地的清潔,進而預防傳染病蔓延的組織。臺北鼠疫流行以後,由各地臺灣社會領導階層陸續設置衛生組合,總督府則期待衛生組合能夠扮演官民之間橋樑的角色。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8/07
-
68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日治時期保險證書本件文物為昭和18年(1943)的一紙繳費保險證書,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保險種類為15年期滿養老保險,保險金為174圓,繳納保費1圓,最後保費繳納期間和保險期結束時間,皆為1958年(昭和33年)8月16日,要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皆為陳炳參。此由日本遞信省簡易保險局長開立的保險證書,蓋有戳印1處。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8/07
-
58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警世性文物:出征日章旗與千人針本件文物為二戰出征日章旗與千人針復刻品,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此類戰爭文物屬於警世性文化遺產(difficult heritage),是反映歷史中殘酷、黑暗、苦難的物質遺存,要讓社會群體進行認知和反思。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