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展覽檢索

總筆數: 1092
  • 170
    陶然湖光~1公里的啟點
    陶然湖光~1公里的啟點
    「為孩子舖一條回家的路」是峨眉國中陳姿利校長的十年計劃; 從孩子的視野出發,建構土地與孩子的情感連結。 此次的提案從竹49縣道O K為起點,到1 K的望湖草堂,這一公里的路程蘊含陶園公園的生態教育、唐盛陶藝的文化藝術、峨眉茶行的茶席文化、樟樹林與五葉松以及柑橘園的自然生態、黃家百年老宅的文物資產,最後來到望湖草堂邊的埤塘,走到這裡得已沉澱一公里的所見所得,孩子心裡可以長出對土地與家鄉的認同與歸屬感。
    黃倩慈 2024/10/19
  • 426
    聲音的技藝與記憶
    聲音的技藝與記憶
    這是一場實作與體驗的心得記錄 2024年10月18-19日 我來到高雄與郁蘭、智盛共同參與的走讀活動: 以農村的空間與記憶為中心,我們可以用許多不同的感官來體驗農村的生活,除了視覺、觸覺、嗅覺之外,對於農村聲音的聆聽與記錄過程,為此展覽要分享的內容。
    沙妮樺 2024/10/23
  • 533
    「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記憶推動計畫」                        耆老的技藝記憶訪談錄
    「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記憶推動計畫」 耆老的技藝記憶訪談錄
    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於112年至113年間,展開了「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記憶推動計畫」,與宜蘭縣南澳鄉泰雅文化館、臺中市原住民族文化館、嘉義縣阿里山鄉鄒族自然與文化中心、高雄市桃源區原住民文物館以及那瑪夏區原住民文物館等五座館所合作,拜訪六位工藝師詢問了泰雅族、卡那卡那富族、拉阿魯哇族及鄒族等族群之工藝記憶,經過詳細的採訪和撰稿工作,致力於保存和傳承這些珍貴的工藝記憶。
    李慧虹、董宜佳、高旻群、謝億新、林雅柔 2024/11/26
  • 277
    「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記憶推動計畫」         文物解讀工作坊實錄
    「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記憶推動計畫」 文物解讀工作坊實錄
    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自113年7月份至9月份辦理文物解讀工作坊,以16族群工藝為主題如織布、陶壺及木雕等藏品,邀集部落工藝師進行藏品的圖紋、技法及文化意義解讀,逐步尋回這些文物背後的脈絡與故事,讓後人得以一窺傳統工藝的精髓。 透過工藝師的闡述揭開了文物背後那深刻的技藝與記憶,讓我們重新與這片土地及其文化故事產生聯繫,並喚起我們對這片土地共同的回憶與情感。
    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 2024/11/26
  • 132
    營北社區耆老說古-簡其輝
    營北社區耆老說古-簡其輝
    透過耆老訪談,讓在地居民更了解社區古今的變化
    陳秀美 2024/11/04
  • 105
    探索鶯歌
    探索鶯歌
    輪椅族和對鶯歌文化有興趣的人們, 一起到鶯歌文化路踏查,尋找並探索過往的歷史故事,做為創作實境導覽的素材。隔天,大家聚在一起創作實境導覽遊戲的過程紀錄。
    陳銘哲 2024/11/05
  • 123
    陶韻鶯歌
    陶韻鶯歌
    鶯歌文化路上,有許多富含文化底蘊的建築和歷史。今天,由輪椅族們帶著其他對鶯歌在地故事有興趣的夥伴們,一起透過實境解謎遊戲的趣味解謎過程中,穿梭在文化路的小徑中,透過燒腦的解謎過程,了解文化路過往的點滴。
    人人OKGO 陳銘哲 2024/11/05
  • 147
    新北市樹林區三福里《溪畔生活節》
    新北市樹林區三福里《溪畔生活節》
    在「溪畔生活節」中,我們將造市者小聚與培力工作坊的討論成果結合,呈現社區居民對溪畔生活的共通想像與未來展望。不僅融入活動前幾次培力工作坊的精華成果,讓居民得以展示所學技能與創意作品,還規劃了多項體驗活動,搭配餐食饗宴、二手市集、音樂與才藝表演等豐富內容,邀請社區居民共同參與,體驗社區生活的美好。此次生活節旨在凝聚社區力量,透過分享與互動,促進彼此的連結並提升在地生活質感。
    三福里里辦公處、緒靄設計 Woven Haze Design 2024/11/05
  • 86
    《reset 全面重啟-劇場進入社區》
    《reset 全面重啟-劇場進入社區》
    萍蓬草以在地劇團及社區藝術組織自我定位,不單純以追求劇場藝術為宗旨,發展更具多元性與在地性,且劇團成員來自在地,與社區民眾分享經驗更親切,投入村落文化計畫10多年間,歷經社區老化,也面臨思考自我執行定位之轉折點。
    郭月媚 2024/11/05
  • 81
    南平故事採集之旅(二)
    南平故事採集之旅(二)
    主要以客家三腳採茶戲為教學出發主軸,人員以戲劇班為主加上社區居民一起進行課程,113年轉換為南平弦樂班班員,加上社區居民及青少年討論,義民精神和新埔花燈為故事聚焦,採集更多南平需要的故事,作為南平社區未來社區劇場的元素。
    廖崇發 2024/11/19
  • 78
    113年 微笑社區_客家粄食與祭典文化_短影音紀錄
    113年 微笑社區_客家粄食與祭典文化_短影音紀錄
    今年度計畫以『客家粄食與祭典文化』為主軸,運用現今科技媒體 (Instagram Reels)的運用,紀錄『粄』在關西小鎮的情景;也藉著節 慶與祭祀典禮,更進一步紀錄粄食與祭典關係的寓意,透過3C影像紀錄, 放置網路平台,藉由分享宣傳,引動人人對於家鄉文化背景更關注,再 以「產業」的方式將文化創意與美食人文在社區紮根,創造一個「客家 粄食體驗園區」的願景。
    徐紫珉 2024/12/03
  • 99
    赤柯山礦石文化園區文物資產復舊計畫
    赤柯山礦石文化園區文物資產復舊計畫
    赤柯山礦石文化園區文物資產復舊計畫經驗分享
    黃輝鳳 2024/10/21
總筆數:1092 每頁筆數:12 頁次: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