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展覽檢索

總筆數: 659
  • 3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以四萬元換一元折成新台幣印章與舊台幣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以四萬元換一元折成新台幣印章與舊台幣
    本物件為民國38年(1949)奉令以四萬元換一元折成新台幣印章復刻版,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舊台幣與新台幣則為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民國37年(1948)上海爆發金融危機,國民政府輸出大量貨幣,以取得台灣民間蔗糖、米等資源,造成惡性通貨膨脹,造成台灣物價急遽上揚。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7/01
  • 7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台灣火柴公司自由之火火柴盒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台灣火柴公司自由之火火柴盒
    本件文物為台灣火柴公司製「自由之火」火柴盒,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包裝紙貼有一方形標籤,四周飾以火焰形狀方框,中間為一火炬圖像,圖像下方印「自由之火」、「臺灣火柴公司」。火柴又稱為「洋火」、「番仔火」,透過摩擦火柴頭和火柴盒的磷面產生火苗,在打火機和瓦斯不普遍的年代,火柴是不可或缺的民生用品。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6/30
  • 7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水缸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水缸
    本件文物為水缸,由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關於缸、甕、罐是依照陶器器型大小,及器口大小來進行區分。一般而言,缸的器口是比較大的,甕與罐的開口比較小,缸與甕因為器型不同,也有不同的功用。水缸為了便於倒水取水,因此有大的腹部及寬的缸口。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6/27
  • 9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陶甕之豬油甕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陶甕之豬油甕
    館藏陶陶甕有多件,皆由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陶甕,外形不華麗卻健美,是早期常民生活中必備的器具。其用途多元,除裝酒外,常是醃製蘿蔔、福菜等收存醃漬品的好器具,儲存食物的陶甕必須耐用,其質地厚實不易破損,早年大陸產製的陶甕還可以壓船艙穩定船身,又可出售謀利,因此大量輸入台灣。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6/26
  • 13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大日本帝國政府大東亞戰爭特別國庫債券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大日本帝國政府大東亞戰爭特別國庫債券
    本件文物為大日本帝國政府大東亞戰爭特別國庫債券,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屬於警世性文物;面額壹百圓,昭和19年(1944)由日本銀行發行,三分半利,內閣印刷局製造。正面上半部為債券圖,印有日本戰神楠木正成像及埋葬楠木正成的大阪觀心寺。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6/25
  • 22
    成為日本人?──皇民化下的台灣日常
    成為日本人?──皇民化下的台灣日常
    -
    姜翁銘湋、廖宥銓 2025/06/24
  • 33
    中華之後,國共的合作與對立
    中華之後,國共的合作與對立
    此展覽的目的為從客觀歷史角度出發,探討1949年前國共之間發生的重大事件,並藉史料分析各自的觀點。
    隗百邑 2025/06/24
  • 22
    北港衝衝衝
    北港衝衝衝
    北港光觀/藝閣簡介
    黃妤婕 2025/06/24
  • 70
    巷口的記憶:雜貨店的百年足跡
    巷口的記憶:雜貨店的百年足跡
    雜貨店,曾是台灣街角最熟悉的風景。本展覽將由雜貨店的功能、商品、興衰切入,回憶雜貨店的溫度,並思考未來的發展與挑戰。
    尤秀娟、蔡侑妤 2025/06/24
  • 57
    時光寄語:日治時期臺灣的郵政記憶
    時光寄語:日治時期臺灣的郵政記憶
    在日本統治臺灣的五十年間,郵政成為殖民政權與文化輸出的重要角色, 而郵票與明信片不只是通信媒介,更是塑造帝國形象、傳遞統治意涵的言語。 翻閱這些圖像碎片,讓我們讀懂權力如何藏身於日常之中
    王珮薰 黃煒雯 楊予彤 2025/06/24
  • 55
    早餐吃什麼?
    早餐吃什麼?
    台灣的早餐是世界上少見的「融合型」飲食文化代表,從傳統燒餅油條,到西式漢堡、三明治,這些看似衝突的搭配卻早已成為台灣人的日常。這種多元、快速又平價的早餐文化,不只是填飽肚子,更是一種台灣庶民生活的縮影,展現出台灣社會對外來文化的包容與創新。本策展以早餐為主題,透過探討日治時期到民國時期早餐飲食習慣的不同,一窺當時的文化背景、政治制度與社會風氣。
    蔣雨彤 盧子澄 2025/06/24
  • 48
    隨著時空改變台灣飲食文化
    隨著時空改變台灣飲食文化
    臺灣處於東經120°E至122°E、北緯22°N至25°N,氣候跨越熱帶、亞熱帶, 且有平原、高山等多樣的地形,這樣的地理條件,讓臺灣能夠生產從溫帶到熱帶的不同作物,同時吸納東 北亞與東南亞的飲食方式。台灣飲食不僅受到本土環境薰陶,更受到了外來殖民文化的影響,多樣的殖民文化和烹飪手法塑造了豐富、精彩的台灣飲食文化。
    劉真 劉靜羽 2025/06/24
總筆數:659 每頁筆數:12 頁次: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