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檢索
-
600崛地重生與舊崛江相遇周諭頡 楊岱鄂 葉晋修 賴倉禾 2024/02/16
-
218米麵文化大集合—誰說我們只有一種樣貌?米麵研究社 Rice & Noodles Club 2025/06/04
-
489跟著地方探險吧!每個地方、每個社區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性格、文化、歷史和人情味...... 以地方為基底,我們將每個角落的生活、人文、美食、建築、生態,甚至是日常小事串連起來,共同編織、保存、分享這些獨一無二的故事。共築島語 2024/02/16
-
1851雜貨店的發展台灣雜貨店的發展陳柏丞 2023/01/10
-
1725巷口那家店——夾娃娃機街頭巷尾總有些小店,佇立地方幾十年,陪伴著我們成長,也見證社會脈動與產業興衰。 本特展精選9篇插畫家林家棟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Watch Taiwan觀‧臺灣》的多年合作成果,在細節與情感兼具的作品中,回溯你我記憶中的小店時光。臺史博展示組 2023/07/24
-
495萬華老宅,社區新生: 透過社區參與活化萬華的歷史建築本展覽深入介紹萬華老宅的建築風格和歷史意義,探討如何將這些建築物轉變為展覽空間或文化中心。展覽同時研究活化舊建築後對藝術和文化活動的影響,特別是這些活動如何融入空間,促進社區的文化交流與創新。此外,展覽關注社區居民在活化老宅過程中的參與程度,探討他們參與的原因及遇到的挑戰。透過社區的共同努力,本展覽旨在不僅保存並活化萬華的歷史建築,也致力於提升社區的凝聚力和身份認同。數位實中_1班8組 成員:曾楚庭 指導老師:吳宜蓉 2024/06/18
-
2279航空城下消失的漁村牽罟文化桃園市位於臺灣海峽旁,長達49公里的海岸線,曾是臺灣重要漁場,百年來漁村聚落多以牽罟捕魚。隨著工業區在沿海興建開發,魚群快速消失,居民走進工廠、機場,牽罟技術逐漸被淡忘;隨著2026年桃園航空城完成拆遷,北桃園的漁村牽罟文化也將全數告終。 本計畫透過歷史踏查、口述記憶、老照片以及近年拆遷追蹤記錄,敘述地方發展變遷,希望藉此保存一個曾由群體生命共榮所譜寫的故事,為臺灣發展留下歷史印記。臺灣文化事業發展協會/唐植梅 2024/07/20
-
1052換皮不換魂的紅色磚牆聽到萬華這個地區,不外乎的一定會聯想到「龍山寺」「青山宮」等的老宅。那麼,老宅的存在是符合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呢?還是一種隱憂? 我們將從SDGs11 永續城鄉的角度出發,淺淺的探討,萬華老宅的保存與觀光價值。陳詠晴、許千謙、連梓晰 2023/06/20
-
288你想要哪種顏色臺灣傳統市場巷弄間的玩具店,是承載著無數童年回憶的美好場域,這些往往不過數坪大的店面,是孩童們夢想的寶庫,也是臺灣社會變遷的縮影。L 2024/11/28
-
755鼓山教會在臺灣的發展對於高雄鼓山教會的調查葉亞倫 2024/02/16
-
595擔仔麵介紹我喜歡吃擔仔麵口感Q彈現在很想吃擔仔麵楊佳晟 2024/06/27
-
42工藝之美:三義木雕三義擁有「木雕之鄉」美譽,樟木雕刻技藝深厚。然近年產業式微、人口外流,傳統技藝面臨斷層危機。徐佑 2025/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