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檢索
-
540宜蘭大溪漁港現撈鮮味第一排從台灣東北角出發,頭城身為東部台灣「開蘭第一城」,「清嘉慶元年(一七九六年),吳沙率眾進墾宜蘭的第一個據點就是頭城,所以頭城又舊稱「頭圍」。」(天下雜誌「整潔的開蘭第一城 ─ 頭城」) 頭城有五個重要漁村聚落,從北到南分別為石城、大里、大溪、梗枋、外澳,這裡的生活與信仰向海而生,里山而居,各個村落遠眺龜山島,龜首、龜尾皆是不同風景。宜蘭頭城在地囡仔 2024/11/28
-
1141台灣卑南族的歷史主要介紹卑南族的起源。改耀不是龍 2023/01/15
-
941金崙大㊙️寶金崙好𨑨迌,三工兩暝尚拄好轉駅創研𝐓𝐫𝐚𝐧𝐬𝐭𝐚𝐭𝐢𝐨𝐧𝟐𝟎𝟐𝟒 2024/02/18
-
399再生林協記-新莊老街記憶推廣傳承計畫新庄文協於林協記進行文物普查郭采君、黃妤歆、王從優 2024/11/09
-
427最容易被惡搞的神木--阿里山介紹阿里山的一些小事謝承勳 2023/01/10
-
17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台灣銀行八七災區復興建設有獎儲蓄券新臺幣10圓本物件為台灣銀行發行八七災區復興建設儲蓄券10圓,紙質。八七水災是民國48年(1959)8月7日至8月9日由於艾倫颱風引起台灣各地強降豪大雨,造成台灣中南部的嚴重水災。為籌措重建經費,台灣銀行於隔年發行八七災區復興建設儲蓄券募集資金,儲蓄券背後印有發行辦法。發行時間為民國49年1月1日。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1/10
-
1533回家的路│第二回台江流域學習特展為家鄉設計的台江流域學習台南社大台江分校 台江流域學習社群 2023/06/20
-
1142聽見平埔族群的「聲」命力聲音,是人類溝通最直接媒介,可以傳遞思念、故事,甚至是對先祖的崇拜。17世紀的臺南與高雄淺山地域為平埔族群生活的空間,但隨著不同族群移入,平埔族群語言與文化慢慢流失,已為當代亟需復振的語言之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2022/12/28
-
264季節的變奏台灣欒樹的春夏篇章熊子彥 2024/05/29
-
384我的淡蘭古道旅行建議古道故事多。出於這樣的期待,在淡蘭古道正式成為國家級綠道後,我和幾個山友興致勃勃立下了淡蘭北中路山徑全部囊括的雄心壯志。雖然疫情突襲讓兩年來完成的路線有限,幸而淡蘭古道經得起這樣的復返和咀嚼。只是,有些山徑早因無人行走而消逝,有些則在徹底失去蹤跡前重獲修整,靜候人們再度涉足,在古道山徑留下故事新痕……。鄒欣寧 2022/09/08
-
609熱門登山路線上不為神之的生活脈動──三條古道的故事今年與爸爸一起看《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時,他隨口說道自己爬過三次大霸尖山。那個當下,我瞬間理解爲什麼小學某一陣子,每個週末都被爸爸抓去爬同一座山;為什麼下山後緊接著看登山行腳節目配午餐;為什麼體內好像總是有什麼東西,驅使自己一直往山裡跑。細想起來,如同《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片名,在臺灣這座多山的島嶼,人與山的距離很近,生活與山的距離也理應如此。林雅娟 2022/10/31
-
258木之巡迴醫療台北的蛋黃區信義,大樓櫛比鱗次,一個學校在此扎根。 而有一隻小松鼠,時常掛念著樹木的健康狀況。 今天,就讓我們跟著小松鼠的腳步,一起關心北醫中的樹木吧!洪若雅、許倍瑜、林芳竹 2023/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