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展覽檢索

總筆數: 42
  • 141
    台灣醫療衛生發展相關人物
    台灣醫療衛生發展相關人物
    圖片來源:https://reurl.cc/Mzz79p
    林軒慧 朱立淇 2025/08/27
  • 211
    1945:島嶼異象
    1945:島嶼異象
    二戰期間,台灣是日本的殖民地,這段時期對台灣的歷史、政治、經濟和社會結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43李晨語 48黃子盈 52賴宥甯 2025/08/15
  • 282
    巷口的記憶:雜貨店的百年足跡
    巷口的記憶:雜貨店的百年足跡
    雜貨店,曾是台灣街角最熟悉的風景。本展覽將由雜貨店的功能、商品、興衰切入,回憶雜貨店的溫度,並思考未來的發展與挑戰。
    尤秀娟、蔡侑妤 2025/07/13
  • 351
    成為日本人?──皇民化下的台灣日常
    成為日本人?──皇民化下的台灣日常
    -
    姜翁銘湋、廖宥銓 2025/06/24
  • 247
    時光寄語:日治時期臺灣的郵政記憶
    時光寄語:日治時期臺灣的郵政記憶
    在日本統治臺灣的五十年間,郵政成為殖民政權與文化輸出的重要角色, 而郵票與明信片不只是通信媒介,更是塑造帝國形象、傳遞統治意涵的言語。 翻閱這些圖像碎片,讓我們讀懂權力如何藏身於日常之中
    王珮薰 黃煒雯 楊予彤 2025/06/24
  • 287
    隨著時空改變台灣飲食文化
    隨著時空改變台灣飲食文化
    臺灣處於東經120°E至122°E、北緯22°N至25°N,氣候跨越熱帶、亞熱帶, 且有平原、高山等多樣的地形,這樣的地理條件,讓臺灣能夠生產從溫帶到熱帶的不同作物,同時吸納東 北亞與東南亞的飲食方式。台灣飲食不僅受到本土環境薰陶,更受到了外來殖民文化的影響,多樣的殖民文化和烹飪手法塑造了豐富、精彩的台灣飲食文化。
    劉真 劉靜羽 2025/06/24
  • 728
    走進桃園神社:
    走進桃園神社:
    以桃園神社為核心,透過照片與資料的互動,帶領觀眾穿越時代,重返那座見證城市變遷的歷史地標,並重新思考它在當代的角色與價值。
    黃子晉、林豊凱、白承鑫、吳祥瑞 2025/06/23
  • 642
    廁所簡「ㄕˇ」
    廁所簡「ㄕˇ」
    如廁行為在過去通常較沒有隱私的保障,但隨著時代變遷、社會觀念的改變,廁所的設計也開始注重於隱私等方面,改變過程中其實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與社會觀念的演變,以時間軸為經,空間為緯,從古羅馬的公共廁所到中國古代的糞坑等,橫跨歐亞探究不同時期、地區的如廁設計如何反映當時的階級結構、衛生觀念、宗教信仰和性別意識等。
    蔡錫睿、王佑心、簡瑋琳 2025/06/09
  • 110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日治時期臺灣風物寫真明信片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日治時期臺灣風物寫真明信片
    本物件為日治時期的寫真明信片組復刻品,由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有數張,為台灣各地的風景寫真,從內容中可看出當時的日本政府對於台灣的好奇,也反映濃濃的殖民下全景敞視的色彩。臺灣風物寫真明信片是日治時期通行的郵遞形式,其中採用的照片和文字,呈現當時臺灣地方風景、名勝古蹟、豐富物產、原住民圖像與器物等多元主題,為臺灣研究的珍貴資源。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5/13
  • 89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文部省尋常小學算術第一學年兒童用上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文部省尋常小學算術第一學年兒童用上
    本件文物為日治時期文部省國民學校通用「尋常小學算數」第一學年(上)兒童用課本,由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日治時期長達半個世紀,對台灣基礎教育影響相當深遠,可透過文物來瞭解當時的當時台灣所提供的教育內容,從教科書中可反映日治時期教學的內涵。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4/17
  • 2471
    第十三屆共生音樂節展覽
    第十三屆共生音樂節展覽
    人類的記憶無法一刀切斷、轉換。二二八作為一個政治符號,有權的政府強期強力壓制;島內海外的人民則嘗試各種方法來記憶,支援政治行動。如今,大眾淡忘二二八曾經的高度政治性,也就無法理解那裏頭的情感與記憶,淪為單純的內容背誦。 回顧歷史事件,得以重新看到自己如何走到現在,讓想像力被刷新。觀展者大多經歷過「年輕」這個階段,卻逐漸在成長過程中失去能動性。 本次展覽想藉此傳遞傷痛固然會延續,但一代代的力量也會。
    第十三屆共生音樂節展覽組 2025/03/07
  • 3451
    甜甜的滋味:令人意想不到的臺灣物產史
    甜甜的滋味:令人意想不到的臺灣物產史
    仔細看看這張來自日治時期的明信片,照片裡頭有著比人還高大的甘蔗田,遠方冒著裊裊炊煙的工廠,正是新式的製糖廠。再睜大眼睛一看,發現還設有載運甘蔗的鐵軌,這樣的景象描繪著當時(1939年)臺灣糖業的狀況。
    許雅玲 2025/01/21
總筆數:42 每頁筆數:12 頁次: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