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檢索
-
79天然染色-藍染工藝藍染工藝在臺灣的歷史發展可以追溯至荷治時期,但因氣候等因素未果。17世紀末清領時期,臺灣藍染產業隨著中國大陸福建移民帶來的製靛技術開始蓬勃發展,1800至1870年間,臺灣藍靛生產達到頂峰,藍草種植遍及全臺西部平原及淺山地帶。臺灣在 1820年代也開始出現染坊,此時臺灣藍染布料受到中國及國際市場的歡迎。日治初期,藍染工藝持續發展,技術也更加精進。19世紀末德國合成藍的量產成功,對全球天然藍染產業造葉維佳 2025/06/09
-
90柴燒泥編塑-彰化縣傑出藝術家-葉志誠👤 葉志誠簡介 出生背景與起步:1970年生於彰化田中農家,從小與土地親近,泥土成為他的遊戲素材。高中即專攻美工科陶藝,畢業後赴南投的添興窯學習陶藝,熟悉多種窯燒技法 田中窯創辦與柴燒穴窯:1992年返鄉創立田中窯,隔年引進柴燒窯,並打造台灣較少見的柴燒穴窯,為返鄉創藝立下重要里程碑陳怡蓉 2025/06/08
-
204美國國家職業籃球聯盟的發展史本展覽帶您穿越超過七十餘年的籃球歷史,從1950年代的草創時期、非裔球員打破種族隔閡、湖人與塞爾提克的經典對決,到喬丹時代的全球化浪潮,再到現今超級球星雲集、科技與數據驅動的新時代,NBA始終是體育與文化交會的縮影。本展旨在以時間軸、人物故事與影像資料,呈現NBA如何從一個區域聯盟,發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運動之一。王淳朗、林暐倫、洪政廷、盧宥任 2025/06/08
-
101一根羽毛的重量古埃及的秤心審判一直都覆蓋著神祕的面紗,今天就讓我們來揭開其中的秘密郭品言、陳妍蓁、陳品穎 2025/06/07
-
83大稻埕了解大稻埕的歷史記憶世新大學陳侑駿 2025/06/07
-
151認識賽夏族的矮靈祭 一場神聖又神秘的原住民祭典矮靈祭是台灣原住民族賽夏族最重要的祭典之一,展現其對歷史、自然與靈界的敬畏,本展覽將帶領觀眾認識矮靈祭的起源傳說、儀式流程與文化意義,透過圖像與文物,走進這場神秘又神聖的原民祭典世界。張至寬 2025/06/07
-
258中華路上一條龍大家好,我是中華商場。從1961年站在台北街頭,到1992年跟大家道別,我陪著這座城市走過三十年的光陰。白天,我是市民買東西、聊天、逛電子街的熱鬧去處;夜晚,我是無數家庭的住家,樓上燈火通明,孩子們在巷弄裡追逐嬉戲。我的身上,有家庭百貨、劇院與照相館,還有收音機與紅白機帶來的快樂時光。我看過城市擴張,建築拆遷,也看過人們努力生活的模樣。讓我透過照片、畫作與故事,再把那個熱鬧又親切的自己介紹給你!王梓豪、林承興、林品江 2025/06/07
-
78白沙屯媽祖進香白沙屯媽祖進香,是台灣少數以「不固定路線」聞名的宗教活動。起源可追溯至19世紀,至今已成為重要的無形文化資產。進香期間,媽祖鑾轎依「轎腳指引」隨機前行,信眾須緊跟其後,全程徒步,不問方向,只問虔誠。沿途地方居民自發提供食宿(俗稱「香丁腳」),形成難得的信仰共同體與社會互助網絡,體現台灣民間信仰的溫暖與力量。賴馨茹 2025/06/07
-
1172飛行場邊的記憶顏彬峰、張世緯、李珈安、吳宗璟、黃家慶、陳泓霖、謝祥詮、盧暐竑、李明叡、趙昱丞、蘇致元、吳紹愷 2025/06/06
-
105未來求生:UniSafe特殊救難包在災難頻仍、氣候失序、資源不穩的未來世界,我們該如何重新思考「生存」? 《未來求生:UniSafe特殊救難包》是一場結合災害防治、設計思考流程與前瞻科技想像為主軸的策展。展覽從一個最核心的提問出發:「如果你只有一個救難包,它該具備什麼?」 以「人為本」的視角,從大學生為角色發想,打造一款跨越現實與未來的救難系統陳奕綸 2025/06/06
-
257從美洲到福爾摩沙「蕃薯」是臺灣人熟悉的農作物,甚至就連臺灣的形狀都常被形容像是蕃薯。然而這看似道地的植物其實來自遙遠的美洲。透過大航海時代的傳播,蕃薯走向世界,在各地落地生根,也在臺灣成為重要糧食與文化象徵。本展將帶您探索蕃薯如何從美洲本土作物轉化為臺灣的在地記憶。林秉賢、陳祈樂、張子萱 2025/06/06
-
60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水龜本件文物為水龜,由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是早期冬天保暖用的工具,又稱為保溫袋,造型因狀似橢圓形的龜殼,故名之;本物件水龜正面有上端處有一個注水口,使用時將注水口上的圓蓋打開,燒一壺開水倒入水龜中,熱水裝滿後,將水龜裝入布袋內包起來,避免直接碰觸身體導致燙傷。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