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展覽檢索

總筆數: 1109
  • 476
    戰爭尾聲:讓清法戰爭畫下句點的澎湖戰役
    戰爭尾聲:讓清法戰爭畫下句點的澎湖戰役
    在法軍企圖佔領淡水失利後,法軍在基隆的佔領戰也陷入膠著,法軍便一面封鎖臺海的運補,一面持續的推進戰線,仍無法迫使清軍棄守基隆的防線。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法軍難以透過佔領臺灣,來對中國施壓以換取和談的契機。因此法國便將目標轉往澎湖,希望藉由佔領澎湖,能逼迫中國和談。於是法軍很快的就從臺灣率領艦隊出發啟程前往澎湖。究竟法軍在澎湖的戰況如何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2024/10/28
  • 271
    遠征紀行:基隆登陸戰的泥淖
    遠征紀行:基隆登陸戰的泥淖
    在清法戰爭結束後,一位隨法國軍隊參與對福爾摩沙島北部的軍事行動的軍官加諾爾(Eugène G. Garnot)將其所寫之《1884-1885年法國人遠征福爾摩沙》一書,以及其繪製的10幅地圖手稿,在1893年交由法國國防部確認後,獲得同意出版。這本書也成為目前了解清法戰爭的重要史料。我們就跟著加諾爾的腳步,一起踏上1884年的基隆戰場,去看看那些在戰爭之下被動員的清軍與法軍吧!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2024/10/28
  • 279
    最好的助手:戰火肆虐下傷兵的好朋友阿華
    最好的助手:戰火肆虐下傷兵的好朋友阿華
    在清法戰爭滬尾遭到法軍砲擊的時候,在馬偕醫生的身邊有一位漢人助手嚴清華,扮演著官民與傳教士之間溝通的橋樑。在淡水遭受戰火肆虐的同時,他也頂著大家對傳教士與基督教的誤解,嚴清華並未受到這些苦難的影響,他忙進忙出的協助治療傷兵,戰後亦擔負起重建教堂的工作,宣揚「焚而不燬」的精神!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位馬偕醫生最好的助手吧!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2024/10/28
  • 1811
    我的故鄉-我的家
    我的故鄉-我的家
    這是一個關於我的家鄉上林社區的故事。 上林社區位於關西鎮西南方,是一個結合了「上」橫坑與坪「林」地區聚落組成的開放社區,整個社區範圍幅員廣闊,面積約有756公頃。其中來自【上橫溪】支流的東坑(溪)、西坑(溪) 與來自新力里的【下橫溪】的三條溪水豐沛、乾淨清澈,涵養灌溉了整個社區,當地居民種植柑橘、水稻和仙草。尤其是仙草更成為關西鎮的農特產品之一。(照片提供/傅增君)(下同,照片版權屬拍攝者所有)
    曾宏煇簡歷 2024/10/27
  • 3308
    伯公在地的信仰
    伯公在地的信仰
    本策展主題是想要呈現新竹縣關西鎮上林社區的在地伯公文化,將散落在各地的伯公找出來,讓被遺忘的地方重拾希望,進行耆老訪談,讓被冷落的孤寂老人綻放笑容,以上林里的伯公開始,推廣至全關西21個里,將伯公文化進行深入盤點,也為關西伯公數位建置打下基礎,完整建立關西地區的在地伯公文化歷史與發展脈絡。
    曾宏煇簡歷 2024/10/27
  • 4071
    新竹縣關西鎮坪林國小的光陰故事
    新竹縣關西鎮坪林國小的光陰故事
    這是描述新竹縣坪林國小從創校以來收藏的老照片故事展覽,或許會勾起就讀坪林國小的校友們許多的回憶! 坪林國小從「坪林分離教室」開始,在本地出⽣⼩孩的啟蒙教育幾乎都在這裡完成,社區與學校已經密不可分,歷經80年,坪林國⼩作育英才不計其數,許多畢業校友,完成學業後⼜再度回到學校擔任老師,繼續教育下⼀代,代代相傳,⽣⽣不息。 我們一起透過本展覽來回顧影響在地最為深遠的坪林國⼩80年來的變化。
    曾宏煇 (坪林國小第34屆畢業生) 2024/10/27
  • 1621
    Salamat!滿滿鄉愁的移工集市
    Salamat!滿滿鄉愁的移工集市
    產地直送的市場聲命力
    留白計畫 blank plan feat. 安妮 Anny 2024/10/26
  • 1903
    百年歷史的活力交匯
    百年歷史的活力交匯
    產地直送的市場聲命力
    留白計畫 feat. 跩姬寶貝&漢娜 2024/10/26
  • 2307
    新舊特調的市場滋味
    新舊特調的市場滋味
    產地直送的市場聲命力
    留白計畫 blank plan feat. 唄姬 2024/10/25
  • 315
    讓記憶庫成為便利可及教學輔助資源
    讓記憶庫成為便利可及教學輔助資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作為一個文化的典藏、融合、再利用的多重角色,提供了臺灣各種文化主題不同面向的交流平臺,能不能實踐在文化相關科系學生的學習歷程中呢?」
    定藝文化工作室、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4/10/24
  • 132
    在記憶的產地,重新認識這片土地
    在記憶的產地,重新認識這片土地
    時節已入秋分的大溪,天候可真是猶有三分肅殺,前一刻還是高溫燠暑的晴空烈日,轉瞬間又是風雲變色,降下雷霆電閃的瓢潑大雨。
    定藝文化工作室、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4/10/24
  • 439
    聲音的技藝與記憶
    聲音的技藝與記憶
    這是一場實作與體驗的心得記錄 2024年10月18-19日 我來到高雄與郁蘭、智盛共同參與的走讀活動: 以農村的空間與記憶為中心,我們可以用許多不同的感官來體驗農村的生活,除了視覺、觸覺、嗅覺之外,對於農村聲音的聆聽與記錄過程,為此展覽要分享的內容。
    沙妮樺 2024/10/23
總筆數:1109 每頁筆數:12 頁次:2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