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檢索
-
2087海路尋跡:龜山島來的人龜山島位於蘭陽平原外海上,因外形像浮龜而得名,是宜蘭人的精神象徵,也是台灣獨有的海洋印象。有悠久的歷史記憶和傳說故事。自清國時期,島上形成漁村聚落。而在1974至1977年,因軍事需求,居民被集體遷村至宜蘭大溪地區。長輩擔心子孫會遺忘先人和故鄉的歷史,投入保存集體記憶工作。眾人致力社區發展,呼籲政府重新開放島嶼,於2005年元旦落成「龜山島漁村文化館」,保存地方文物和村落記憶。黃建圖 龜山島社區居民、海波浪 seabelongings 主事人 2023/09/18
-
567協力土城媽祖田家族史建構計畫新北市土城區祖田里長期致力於文史生態守護,自104年呂惠美里長結合媽祖田社區發展協會、土城社區總體營造協會、里內包含慈安宮、善息堂寺、母恩宮等多座廟宇一起協力持續辦理文化季等系列活動。台灣文化事業發展學會透過本計畫協力媽祖田鄉親進一步建構社區家族史,後續可進行出版 。藍美雅 2023/09/14
-
1583海軍軍醫張朝興海軍軍醫生張朝興爺爺的一生行醫的故事財團法人台灣地理資訊中心 2023/09/04
-
4200臺中舊城生活博物館臺中舊城區的重要性包含空間結構及歷史文化的紋理,在一百多年間從清代聚落形成、劉銘傳建省城、日治時期都市計畫、鐵路通車帶來南來北往的人及商業鼎盛、又隨著街道狹小商業中心轉移後沒落,短短百餘年間累積了臺中城不同時期的歷史文化。 隨著歷史洪流的軌跡,舊城物換星移、世代更迭,在舊城生活的人們從眷村、到都市打工的外縣市移民、東南亞移工、青年創生社群團隊…等,重新建構了舊城文化的多元性。愛社享生活文化有限公司 2023/08/17
-
887與世隔絕的生活在社會探究課程中,我們提到在台灣的國際漁工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並加以了他們所受到的保障20103王貞淇 20116陳詩云 20119楊晴閎 2023/06/29
-
1394萬華女性移工的性剝削問題由於萬華在早期台北發展的時候是作為主要的港口,然而萬華環境以及人口組成較為複雜,也因此成為了許多遊民和移工們的聚集地,這同時也導致了性別比失衡,因此不平等的問題更容易出現。所以我們發現了這個問題,並且想要深入探討,因此我們的主題是「女性移工的性剝削問題」期待這個研究能讓更多人意識到移工及性別平等…問題。數位實中B班第五組 成員:何允之、林悠翔、陳德軒 指導老師:吳宜蓉 2023/06/28
-
1020大隱隱於市由於此次議題探討的範圍僅限於萬華,而我們組別對於萬華的經濟能力特感興趣。因此我們上網查找資料,並搜集各方對於街友經濟問題的分析研究,幫助我們更了解街友們的實際情況,也希望能對社會盡一份力,幫助部分族群脫離困境。數位實中B班第三組 成員:張育鵬、林羨鈞、林家均 2023/06/27
-
820繁華與經濟落難由於萬華地區聚集許多的街友與性工作者,在眾人眼中常會被貼上標籤,使得人們無形中對萬華產留下刻板印象;因此我們想藉由這次專題探究的機會,從經濟弱勢者流入萬華之現象-探討萬華就業機會。期待這個研究能讓人們重新定義萬華的樣貌;並真正幫助經濟落難者的處境。數位實中B班7組 成員:吳倚恩、翁嘉沅、楊詠甯 2023/06/27
-
1719浪漫與紀實----電影《艋舺》所形塑的萬華形象與真實的萬華電影《艋舺》中呈現的萬華與現實中我們所看見的萬華有所差別,像是實際走訪萬華無法看見幫派在宮廟活動,也無隨處打架的現象。 但普遍大眾對於萬華還是抱有害怕或是較負面的態度。 如果想要實際了解萬華,我們需透過採訪當地居民或是問卷調查等方式,才能更加深入的探討真實的萬華。 希望能探討出一個讓大家學習的專題,並使參觀我們展覽的萬華居民可以得到共鳴,也使遊客可以更加認識萬華並減少對萬華的負面印象。數位實中A班第五組 成員:廖依珊、陳詩穎 2023/06/26
-
558支持安樂死探討台灣為什麼需要安樂死的制度,並分析與詮釋資料,最後進行統整林淨培 陳宜宣 林冠廷 2023/06/25
-
1646鹿港真奇廟讚讚讚王恒森、姜盛丰、張聘宜、薛僑議 2023/06/21
-
2005回家的路│第二回台江流域學習特展為家鄉設計的台江流域學習台南社大台江分校 台江流域學習社群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