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檢索
-
42
記憶的方式沈心茜 2025/10/16 -
69
《22公斤的記憶》展覽名字取自麵粉袋上那句印記,既具體又富象徵性。它不只是單純的重量單位,而是承載著一段歷史、生活與情感的分量──從冷戰援助、純棉內衣、青天白日到觀光列車,每一公斤都壓著一個家庭、甚至一整代人的記憶與命運。蒼羽 2025/10/16 -
30
第58屆畢業生的校園回憶-臺東縣成功鎮成功國小民國53年月9日奉准設立為三民國民學校成功分校,民國54年08月奉准獨立為台東縣成功國民學校。 2025年6月,成功國小第58屆畢業生即將揮別他們的童年,離開無憂的校園,對這些畢業生而言,校園裡應該有著許多特別的回憶吧!Jeff 2025/10/16 -
117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牛車車牌牛車是台灣早期重要的交通與農作物運輸工具,牛車牌照的措施自清代開始,《淡新檔案》資料有「凡有牛車一輛,每年一律貼費銀五角」的記錄。與其說是便於管理,不如說是藉著抽取牛車稅,增加財庫收入。日治時期是發給登錄號碼的免稅車牌,類似今日的汽車牌照稅。二戰後牛車車牌則是向各地警察局申請。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10/16 -
56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北港公學校賞狀本件文物為大正9年(1920)由北港公學校頒發給蔡向榮的賞狀(獎狀),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張數1張;「北港公學校印」關防章1枚,共計戳印1處。頒發時間為大正9年(1920)3月28日,內容為表揚就讀北港公學校第四學年第三學期的學生蔡向榮,該學年期間因操行成績表現優良。而獲頒賞狀。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10/16 -
205
1998南寮國小毛毛蟲危機民國96年南寮國小劉麗娟老師將這起校史上發生的毛毛蟲事件編進自然課程,帶領高年級學生認識校園中的老樹,進行深度訪談、閱讀當年的報導,讓學生明白樹木是真實存在也會遭遇到危機,引導學生反思樹木與校園生活的關聯,傳承對於環境生態的知識與關懷。舊港島-許尹姿 2025/10/16 -
314
樣子我說,你說,他說,他們說。 這個世界就像是交響樂,充滿各種顏色的聲音,來自音響溫和的樂音、來自愛人親暱的呼喚,或是,跨越時空次元,我從某人生命聽到的低鳴。 聽,是誰在唱歌?她是誰? 她的故事,在哪裡?餘存 2025/10/15 -
27
從藍色看臺灣的經濟與鐵道記憶本展覽以「藍色」為線索,串聯1950年代美援物資與臺灣鐵道發展的歷史記憶。從麵粉袋上的藍色印花到復興號列車的藍白塗裝,藍色不僅象徵援助與現代化,更見證臺灣社會從匱乏走向自立的過程。透過文物、影像與故事,觀眾將看見藍色如何深刻地滲透日常生活,成為跨越時代的文化底色,也是一段段在島嶼土地上流動的人與物、技術與情感的見證。F 2025/10/15 -
810
磚⼦磘中的記憶《探索記憶所繫之處》以我童年在阿嬤家的記憶為出發點,透過窗框、紅⿔粿和布,重構那些模糊卻深刻的⽚段。三樓的神桌、吱吱作響的樓梯、昏暗空間中的氣味與光影,都是我記憶中的線索,也是作品的靈感來源。這不只是對家的回望,更是對「空間如何承載情感與時間」的探索,期望觀者也能在其中尋找屬於⾃⼰的記憶連結。張縈瀅 2025/10/15 -
174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日治時期手搖式防空警報器本件文物為日治時期手搖式防空警報器,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日本製,係日治時代發放空襲警報之警報器,此古老手動式警報器為太平洋戰爭時期所使用之產物,美軍轟炸當時由日本統治之台灣,足見戰時為疏散空襲民眾僅得以手動警報作為示警之工具。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10/15 -
91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濟生堂製防蟲芳香粉包裝紙本件文物為日治時期台灣傳統藥房「濟生堂」所出品之防蟲芳香粉包裝紙,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為紙質,物件已拆解攤平,包裝紙正面有1個黃色長方形區塊,其上下各有1個紅色梯形,長方形區塊內有花圈圖案,中央則有「防蟲芳香粉」白色字樣,上方梯形內有圓形商標圖案及「衛生無害」白色字樣,下方梯形內有「濟生堂謹製」白色字樣。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10/15 -
84
《記憶的織線:眷村男孩與四件衣裳的故事》本展覽《記憶的織線》以眷村男孩阿誠的視角出發,透過他畫下的四件家庭舊衣,串聯不同族群與世代的服飾記憶。從漢人仕紳的綢緞長袍、客家婦女的大襟藍衫、排灣族的青長衣,到父親日常穿著的棉質夾袍,這些衣物承載的不只是生活實用性,更藏有遷徙、婚嫁與身份的故事。展覽核心在於探討「衣物作為文化記憶載體」的可能,邀請觀眾以童稚眼光重新理解家族與社群中,那些被摺疊珍藏的情感與歷史。蔡沂倫 202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