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檢索
-
23硘磘即瓷窯竹山硘磘里,為本鎮歷史最早之陶窯。 據硘磘廖姓族譜記載:雍正8年(1730)福建汀州府永定縣廖科應、廖連應定居硘磘,並在此設窯,帶來家鄉製陶技術與陶窯,出產土角磚、陶甕、陶缸、紅色陶瓦等。19世紀末硘磘聚落裡燒造日用陶器窯爐應屬「橫焰式蛇窯」,此處是目前臺灣所發掘最古老的蛇窯遺址。 日治時期採取統制經濟政策,導致陶窯器的售價不敷成本,硘磘廖姓窯業者約在1900 年初期歇業。南投縣竹山鎮新生社區發展協會 2024/11/15
-
11新住民子女多元文化培育營透過設計專屬於新住民子女的實境遊戲導覽活動,讓他們在參與探索的過程中,逐步了解並體驗母親故鄉的文化特色與傳統價值。此活動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融合文化知識與互動體驗,使新住民子女在輕鬆有趣的情境中建立對母國文化的認同感,進而加深對家庭文化背景的理解與連結,促進家庭和跨文化間的理解與交流。陳志威 2024/11/15
-
20解謎遊戲試玩會透過舉辦專門針對解謎遊戲的體驗試玩活動,吸引並引導對越南文化及解謎遊戲有興趣的玩家參與,讓他們在沉浸式的互動過程中逐步探索並熟悉越南的歷史、風土人情與文化底蘊。藉由寓教於樂的遊戲體驗,參與者能深入理解越南的文化價值,同時提升對東南亞文化的興趣及認識陳志威 2024/11/15
-
21越南秘境:戒指尋蹤-線上解謎遊戲透過線上解謎遊戲,讓玩家體驗越南文化陳志威 2024/11/15
-
66曾文社大流域學習~曾文溪中上游地景隨著歷史的自然環境演進、朝代更迭,河海大地也不斷更名,而我們也因此失去了許多與水共生的線索。從石碑、廟記、地方志等文獻抽絲剝繭,拼湊還原曾文溪的前世今生,透過水文地貌的改變溯源,感受自然界滄海桑田的力量,進而敬畏大自然的力量,學習與水共生的古人智慧。曾文社大透過流域走讀活動,帶領民眾一同走進曾文溪流域地景,從溪流、地景人文的變化,感受曾文溪這條母親河孕育的臺南風情。曾文社大工作團隊 2024/11/14
-
78走出課堂教室的時光旅行國家文化記憶庫的資源,能不能透過更多嘗試實踐在更多元的學習領域呢?定藝文化工作室、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4/11/14
-
36「藝術共融 社區互助 數位行動計畫」本計畫針對社區人口老化、文化傳承與互助需求,貫穿布袋戲及多媒體技術,連結學校與社區資源,實現世代交流與文化記憶保存。北港朝天宮 學校社區等多方合作,完成故事導覽影音紀錄、口述歷史改編,以及親子劇場訓練與成果發表。活動內容豐富,對布袋戲藝術的熱情與認同顯著提升,並提出了更深入的體驗和推動的推動。黃世志電視木偶劇團 2024/11/13
-
120看見大溪的記憶特產2024年9月,我們來到桃園大溪,選在具有歷史意義的大溪公會堂外紮營,一邊依傍著大漢溪,一邊緊鄰日式建築群與充滿歷史風華的大溪老街等這些文化記憶的發生地,並透過國家文化記憶庫的典藏,帶領觀眾穿越時空,去看見這些屬於大溪的故事。定藝文化工作室、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4/11/13
-
113看見溪州的記憶特產2023年11月,我們來到彰化縣溪州鄉,走進詩人吳晟打造的「純園」空間,參與為期兩天的小森林音樂節,並將溪州的在地文化與記憶帶到現場進行展示,結合文字、影像、聲音與當地物產,讓參觀者能更深入了解溪州的歷史和自然風貌,細膩地去感受與這片土地的連結。定藝文化工作室、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4/11/13
-
103看見都蘭的記憶特產2023年10月,我們來到位在臺東縣東河鄉的都蘭鼻,在以原住民文化為主體的「Amis Music Festival 阿米斯音樂節」架設起帳篷,將國家文化記憶庫中屬於都蘭的典藏帶回它的產地,透過主題規劃與展示將這些珍貴的記憶點滴重現。定藝文化工作室、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4/11/13
-
19113年營北變妝趴透過萬聖節活動,結合社區內的學校和社團,舉辦變妝趴的表演活動陳秀美 2024/11/13
-
39萬年豐富萬豐座落於彰化縣福興鄉最東邊,員林大排 流經之地,河畔聚落居民多為陳氏宗族,故在該區有了「陳溝」或「陳溝莊」的命名;定居在陳溝莊的戶數稀少,直到日治時期,才將該地區易名為「台灣溝」,並編列為一保甲。 萬豐代表著萬年豐富,呼應著早期村民以種植豌豆、稻米等務農為生,期許日日勤耕耘,作物也因土地林玉雯 202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