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展覽檢索

總筆數: 1024
  • 559
    宜蘭大溪漁港現撈鮮味第一排
    宜蘭大溪漁港現撈鮮味第一排
    從台灣東北角出發,頭城身為東部台灣「開蘭第一城」,「清嘉慶元年(一七九六年),吳沙率眾進墾宜蘭的第一個據點就是頭城,所以頭城又舊稱「頭圍」。」(天下雜誌「整潔的開蘭第一城 ─ 頭城」) 頭城有五個重要漁村聚落,從北到南分別為石城、大里、大溪、梗枋、外澳,這裡的生活與信仰向海而生,里山而居,各個村落遠眺龜山島,龜首、龜尾皆是不同風景。
    宜蘭頭城在地囡仔 2024/11/28
  • 54
    你想要哪種顏色
    你想要哪種顏色
    臺灣傳統市場巷弄間的玩具店,是承載著無數童年回憶的美好場域,這些往往不過數坪大的店面,是孩童們夢想的寶庫,也是臺灣社會變遷的縮影。
    L 2024/11/28
  • 55
    放伴剝花生,重建互助共好之鄰里關係
    放伴剝花生,重建互助共好之鄰里關係
    剝花生雖是輕勞動,但現今,即便是輕勞動的工作,現在幾乎全都商品化處理,農民大多直接購買挑選整理好的花生種仁,或是將自己留的花生種仁拿去工廠脫殼。 一起剝花生的景象,現在已經越來越少見,復興放伴,從輕勞動開始,重建鄰里關係,相互關心,互助共好。
    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2024/11/28
  • 761
    百年木造建築下的市場日常:嘉義東市場的氣力
    百年木造建築下的市場日常:嘉義東市場的氣力
    嘉義是我很少涉獵的城市,我知道這裡是民主聖地、陳澄波、火雞肉飯、阿里山還有電影《KANO》。 為了去嘉義探險,原來這裡還有四味果汁、錦魯麵、嘉義涼麵,最讓我最驚奇的是:我發現了嘉義東市場,一個至今依舊還在運作的百年檜木建成的老市場。 喔還有,這裡的單行道機車逆向is availible,總之過馬路得進入心流,如入無人之境,過馬路你要大膽向前行。
    CYW 2024/11/28
  • 86
    臺灣市場百貨
    臺灣市場百貨
    最巔峰時段的早市裡,將機車騎進去就是一種考驗 這是在有限時段,每天都會發生的百貨週年慶 婆婆媽媽阿姨們拉著菜籃車熟悉的竄動採購 市場裡沒有樓層,卻能在這裡找到生活必需品
    L 2024/11/28
  • 214
    解鎖安居街白蘭市場
    解鎖安居街白蘭市場
    小時候對市場的認知,都是母親一手教給我的。每個早晨一踏進市場,隨之而來的人潮、叫賣聲、香氣,母親總是拿著一張食材任務清單往市場裡奔走,我緊牽著跟上步伐的同時,又忍不住感受這奇幻的小型世界。
    TTC 2024/11/29
  • 94
    早・中・晚——擁有不同面貌的市場
    早・中・晚——擁有不同面貌的市場
    向上市場坐落於中美街——見證美軍駐台歷史的街區。 洋氣的底蘊與台味十足的商家接力,讓街區隔著時空熱鬧繁華。 市場內販售著日常生活與民生雜貨的相關店家, 不同於其他市場僅有一個開張時段, 在這裡,從早到晚上跫音絡繹。
    狗吉拉 2024/11/29
  • 53
    彩虹足跡
    彩虹足跡
    在台中,在地的同志族群常見「要過同志生活,便是要去台北過」心態,足見台中同志文化資源的不足,不似台北有許多同志友善的場域辦理各種活動。 本會以「文化小旅行」與「基好生活節」作為同志文化展演的平台,邀請在地的同志個體、社群共同參與加入,重新梳理並整合台中在地的資源,作為台中同志文化發展的起點。
    社團法人台灣基地協會 2024/11/29
  • 124
    大溪花市!在地人的公共花園
    大溪花市!在地人的公共花園
    大溪花市,緊鄰大漢溪,在人來人往的車流裡,開出自己的芬芳。不僅是在地園藝的主要供應商,也有許多文青品牌店家會來這裡批貨,因為這裡的植物可說是北台灣最俗,綠手指們看過來,一起走訪大溪花市!
    李知萱 2024/11/29
  • 79
    市集也是市場!月光海音樂集
    市集也是市場!月光海音樂集
    有時覺得,在 2024 年,市場的型態早已突破想像,momo 也是市場,市集也是市場,所有可以聚集人群進行銷售行為的,都是市場。走訪月光海音樂節,看見這個充滿文青的市場,裡頭發生了什麼事!
    林庭妮 2024/11/29
  • 75
    在地人的夜市:宜蘭東門夜市
    在地人的夜市:宜蘭東門夜市
    夏天去了一趟宜蘭小旅行,之前嘗試過各種觀光夜市,這是在地宜蘭朋友帶我來據說是「最在地」的夜市。
    鄺安玲 2024/11/29
  • 113
    職人說法
    職人說法
    透過「職人說法」計畫,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水文化MOU單位、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課堂的師生們,以及研究與展示廠商攜手合作,前後歷經一年的時間,完成了64張以「環境」、「景觀」、「人物」、「水圳知識」四個主題貫穿的圖卡,其中蘊藏著臺史博首次大型跨域合作的努力,以及生硬的專業知識如何轉化為生動圖卡的巧思。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4/12/16
總筆數:1024 每頁筆數:12 頁次: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