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檢索
-
30北港藝閣: 一場北港傳統的活歷史此為一份國立虎尾高級中學二年級學生們所做出來的地理探究報告,內容涵蓋了北港藝閣的所有一切,包括藝閣的起源、遊行前的準備流程、遊行過程、政府的宣傳方式與投入程度以及所帶來的影響,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藝閣的內容或者是你想認識這個至今臺灣已僅存不多的活動,那不妨就來閱讀這份報告吧!李籽錡 丁紫晏 蕭如祈 廖弈熏 陳翊萱 李承憲 2025/07/03
-
87玉井芒果的加工產業我們對芒果這項水果感到好奇,因為其種植區域就在台南的關係,便對它感到親近,正因如此,我們打算去了解芒果的基本資料,而我們將更著重於加工的部份,像是加工的過程、製作出的產品以及加工過程中的細節和篩選等等,都是我們想研究的主題。莊聿立、陳帛昇、楊人豪、林易言、李禹祈 2025/05/19
-
1415客家女子的釀醋人生本展覽的主題人物是劉良英女士,從小家境窮苦,但她勤奮好學,為了充實專業知識,58歲時考上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並順利完成學業。她創建了屏東縣內埔鄉第一家合法民營釀酒廠,今年78歲「御品香宅釀造廠」的負責人劉良英,還打算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以讀書的方式,豐富精采的人生。陳惠彣、李慕柔、馬辰函、包映瑢 2022/11/20
-
2185流離,琉璃珠原住民的技藝傳承陳祉菱 2023/11/25
-
54從民間燈影到光雕盛宴:台灣燈會的百年變奏燈會,本來元宵節慶典中重要的民間活動,象徵著光明與團圓,也承載著庶民對來年風調雨順的祈願。隨著時代演進,傳統燈藝從手工製燈、廟會遊行,逐步轉化為結合科技與觀光的視覺盛宴。 自1990年官方舉辦「台灣燈會」以來,更將這項民俗推向國際舞台,融合光雕、動畫、互動藝術等當代元素,展現出台灣文化的多元樣貌與創新精神。邱宥倫 2025/06/16
-
1695文化記憶中的酒臺灣統治者要實施「未成年人禁止飲酒法」,最早是什麼時候? 日治時期臺灣稅收最高的三大專賣品,又是什麼? 原來日治時期就有官方與民間單位成立的「禁酒會」!廖泊喬 2022/10/20
-
601水壺的經驗以上這些人是我採訪後她們的水壺大該特色。五女:劉涵臻、蔡佳蓉、簡秀婷、許芸禎、許芯瑜。一男:賴冠宇。林靖恩 2024/06/25
-
416「日」「基」月累自台灣遭受日本殖民之後,台日之間的船隻航線的價值便大幅提升,尤其在南進政策與戰爭之下,基隆港的地位又再次提升,在這期間日本政府對基隆港的擴建以及現代化建設,不僅讓基隆港適應了更大規模的海運需求,更在二戰背景下搖身成為了運送軍事物資的重要基地。儘管在日治之前的基隆港 就具備一定的重要性,但在殖民時代下的基本建設下,使得基隆港在未來得以迎接其全盛時期。徐睿辰 2024/10/11
-
1240尋找消失的烏倉寮雲林縣四湖鄉曾是全台捕烏魚基地,為了能快速捕撈烏魚群,漁民會在防風林搭設「烏倉寮」,讓船員可以待在烏魚寮待命,也是四湖特有漁業文化,但隨著時代變遷,這項特有文化已經消失,為了找尋這段歷史,社區夥伴們嘗試重建,這烏倉寮也讓老一輩的長者細細回味。林煥文 2022/11/13
-
479旗尾線的起點大樹區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的地區,我們之所以會選擇研 究大樹的歷史,是希望能夠好好認識自己的家鄉,希望文化受到保護 與傳承。透過研究,我們可以深入了解這些文化資產的來源、演變和價值,從而期許達到保護和傳承這寶貴的遺產。通過了解過去的故事和事件,我們能更好地理解自己所處的社區。吳亭萱 連怡馨 黃紀瑄 李家銓 陳禾華 葉丞祐 2024/02/18
-
806日出的地方——龍田村的百年時光讓我們走進鹿野,乘著時光機,一覽鹿野龍田村由日治時期至今的沿革與發展,一同感受龍田的自然人文風貌。蔡宜璇、薛睿緹 2023/11/30
-
659物換星移的餘韻艋舺的發展由淡水河開始,貴陽街是全台北市最老的街,也是艋舺興盛的起點。至今仍遺留著洋樓建築和傳統雜貨、糕餅店、香鋪等。 艋舺開墾之初,流行疾病多,青草藥店成為民間診療機構。二二四巷內聚集了數十家草藥店,形成了歷史悠久的青草巷。 剝皮寮因清朝進口杉木,多在此剝去樹皮而得名。 華西街在清朝時是船夫與碼頭工人的落腳處,娼寮、酒樓林立;日治時期和二次戰後也依舊是紙醉金迷的胭脂巷,後來才改為觀光夜市。江亞庭 2023/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