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展覽檢索

總筆數: 201
  • 638
    巷口那家店——釣蝦場
    巷口那家店——釣蝦場
    街頭巷尾總有些小店,佇立地方幾十年,陪伴著我們成長,也見證社會脈動與產業興衰。 本特展精選9篇插畫家林家棟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Watch Taiwan觀‧臺灣》的多年合作成果,在細節與情感兼具的作品中,回溯你我記憶中的小店時光。
    臺史博展示組 2023/07/14
  • 158
    阿里山的辛酸歷程
    阿里山的辛酸歷程
    想更深入了解阿里山昔日的樣貌,尤其是在日治時期的產業與森林資源的開發息息相關,造就現代阿里山的樣貌。
    賴羽㚬、盧蓉莛 2024/08/21
  • 365
    台灣商店的發展
    台灣商店的發展
    探索台灣商店的發展和歷史
    陳禹安 2023/01/03
  • 350
    你還記得921大地震嗎?
    你還記得921大地震嗎?
    今年是921集集地震25週年 無論921地震在你記憶中是否深刻。透過這個策展,讓我們回顧921大地震及近期地震事件的紀錄!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2024/09/25
  • 1439
    藍色經濟革命:台灣的草蝦王國養成路
    藍色經濟革命:台灣的草蝦王國養成路
    1977年,時任臺灣省主席的謝東閔偕同全臺各地的縣市長,驅車前往南方的一座小漁村東港。是什麼吸引了那麼多達官顯要,聚集在這座看似不起眼的小鎮? 他們的目的地是臺灣省水產試驗所東港分所(簡稱東港分所)。在1960年代的最後幾年,裡頭的研究人員一連成功人工培育出草蝦與烏魚,吸引國際記者與研究人員聞聲而來,一時蜚聲國際,更因此被譽為「水產養殖的聖地麥加」。
    徐祥弼 2022/12/13
  • 674
    臺灣特種行業女性工作者權益保障之研究
    臺灣特種行業女性工作者權益保障之研究
    在2011年的修正中,《社會秩序維護法》開啟了一扇門,允許開放性交易在地方政府設立的性專區內合法經營。然而,台灣目前並沒有縣市政府建立這樣的專區,這導致台灣的性工作者依然缺乏法律上的保障,無論是在社會觀感上還是在實際的權益保障方面(如勞工權益和健康保險),她們都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和辛苦。因此,我們希望藉由這次的策展機會,以台北市萬華區為例,探討台灣特殊行業女性工作者權益保障的研究。
    數位實中-甲班-第四組 林瑄慈、鄭卉喬、戴欐懿 2024/06/11
  • 1347
    巷口那家店——檳榔攤
    巷口那家店——檳榔攤
    街頭巷尾總有些小店,佇立地方幾十年,陪伴著我們成長,也見證社會脈動與產業興衰。   本特展精選9篇插畫家林家棟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Watch Taiwan觀‧臺灣》的多年合作成果,在細節與情感兼具的作品中,回溯你我記憶中的小店時光。
    臺史博展示組 2023/07/14
  • 317
    帶著孩子遊台江
    帶著孩子遊台江
    台江內海在17世紀時為台灣西南部的一座潟湖,坐落在現今安南區西側,百年來滄海桑田,由於河流改道、氣候變化等等多項因素之下,內海不再,取而代之是大片的泥灘地。這樣的泥灘地,除了闢成養殖魚塭,因為日照充足、乾濕季明顯,鹽業也成為發展重點,後來經濟轉型,鹽業不再,魚塭也逐漸廢棄,少了人為的環境反倒吸引許多候鳥嬌客,第一座以濕地為主的台江國家公園在2009年誕生,但成立的背後,有著許多的風起雲湧...
    廖得凱 2024/02/14
  • 1765
    台灣羽球發展史
    台灣羽球發展史
    台灣羽球發展歷史、發展人、歷史背景
    黃泓斌 2023/01/10
  • 17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土黏香布袋戲偶頭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土黏香布袋戲偶頭
    戲偶俗稱尫仔,由偶頭、偶身、手、腳、服飾、裝飾等組成,偶頭多以木刻、紙糊等材質製做出形貌,外觀再上漆或彩繪。台灣早期戲班使用的偶頭大多從泉州進口。土黏香布袋戲偶為台灣特有工藝,開始出現於1920年代,當時應用製線香材料(木屑粉與楠樹皮粉)壓模製成各類仿木雕偶頭或童玩,但初期材質脆不易運輸,銷量相對少。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1/06
  • 1884
    殖民地時代的台灣經濟──黃麻與苧麻紡織
    殖民地時代的台灣經濟──黃麻與苧麻紡織
    很多人以為,台灣的紡織工業是因為美援的協助而發展起來的,但仔細爬梳散落不同資料庫中的珍貴紀錄,才發覺跟教科書說的似乎不大一樣……。
    洪紹洋 2022/09/20
  • 460
    嘉義城隍廟
    嘉義城隍廟
    在嘉義城隍廟我們能在看到眾人對守護神的照顧與敬愛,除了鼎盛的香火、從不落灰的扶手與大紅燈籠外,交趾陶、木雕、剪粘工藝等對廟宇精心的裝飾,也是這個城市的居民表達愛的方式,感謝廟宇對在地人一年又一年的照顧。廟讓嘉義人安下心,人們也讓廟以色彩斑斕的姿態在這座城裡穩定生長。
    吳佩珊 2024/02/21
總筆數:201 每頁筆數:12 頁次: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