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編輯精選

總筆數: 29
  • 2741
    買一張1930年代的車票
    買一張1930年代的車票
    許多人會去日本看新幹線、去歐洲搭東方快車,但台灣其實也有許多鐵道的藝術建築。在我出生的年代,高鐵、捷運的快速取代了火車的悠閒。我讀了歷史小說臺灣漫遊錄,看楊双子老師將鐵道歷史完美融入故事劇情,令我很想搭「時光機」,跟著主角們一同旅行去看台灣鐵道的風光。雖然我沒有時光機,但透過國家文化記憶庫的歷史照片,我也能一起踏上這段旅程!
    王羿凱 2022/11/19
  • 1405
    剉冰IN臺史博特展原~民~官~
    剉冰IN臺史博特展原~民~官~
    剉冰來館多日終於去看了展覽。
    一塊仙貝 2022/11/10
  • 2788
    花蓮車站──迷人的播送
    花蓮車站──迷人的播送
    我浪漫地想像,這會是最迷人的播送:往南駛入東海岸的列車,將來都能廣播阿美族語;在知本或許應有卑南族語,搭配國語和台語;在玉里時可以適量加入布農族語。藉由火車的奔馳,語言的溫暖,帶出東海岸的繽紛和璀璨。
    文 劉克襄 /插畫 陳孅孅阿嬤 2022/09/17
  • 2853
    基隆港與港都人
    基隆港與港都人
    基隆港昔日被稱為「雞籠港」、「雞籠灣」,百年前是原住民族活動的範圍。最早出現外國臉孔,則可追溯到四百年前,在和平島建造聖薩爾瓦多城為統治中心的西班牙人,不久後又被來自府城北上的荷蘭人取代。再過兩百多年後,又成為「中法戰爭」的場景之一。 今天的基隆,是台灣島除了台南之外,可將歷史溯源於幾百年前的城市。接下來,且讓我們花幾分鐘,快速穿梭百年歷史的基隆港。
    雨都漫步 2022/09/17
  • 2968
    1980年代的臺北青春場景
    1980年代的臺北青春場景
    2022年,我跟四位好友(馬世芳、陳光達、許允斌、姚瑞中)在1998年集體創作的《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推出新版作品,許多年輕的讀者好奇,為何在那樣的年代,我們可以做出流傳至今、不斷再版的暢銷書。 我們想了又想,最大的助力是啟蒙我們成長的1980年代的臺北,那個時代的音樂、電影、廣告、出版和雜誌,以及城市裡的新奇店舖,啟發我們太多。透過珍藏的店家名片,帶大家進行一趟穿越時空的城市觀察之旅。
    黃威融 2022/09/05
總筆數:29 每頁筆數:12 頁次: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