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編輯精選

總筆數: 14
  • 在餐桌上與湯姆生相遇
    在餐桌上與湯姆生相遇
    湯姆生在旅行紀錄中提到許多淺山風味,透過這些紀錄,我們得一窺150年前先祖們生活的現場。如今地方社群探尋食材重新創作,讓當年湯姆生在舌尖上體驗的淺山驚喜,再次感動一起生活在這座島嶼的我們。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2023/01/07
  • 臺史博觀察員IN剉冰CAN HELP
    臺史博觀察員IN剉冰CAN HELP
    請大家按讚訂閱加分享 忘按讚忘訂閱忘分享的 上班會忘記打卡 下班會打錯卡。
    一塊仙貝 2023/01/03
  • 家在靠海之處:阿里荖小漁村大家庭的日常生活
    家在靠海之處:阿里荖小漁村大家庭的日常生活
    「許」姓作為基隆大姓,是基隆中元祭主普輪值的十一姓之一。然而,所謂的基隆許姓並非全然同宗,而是由基隆市區、新北市金山磺港與其他北海岸的許姓家族所結合。 我姓許,基隆人,老家在新北市金山。我有七個大伯、兩個姑姑,我們家族一輩的年齡差距,大概會是別人家族的兩輩。例如:我的外公和我的大伯父同齡、我的姪女跟我妹妹同年。因此,常聽到長輩講起有趣的故事,有橫跨世代的記憶、有趣的鄉野奇譚...... 而這些故事也和我的童年揉合,成了一段少有人理解的經歷。
    許伯瑜 2022/12/12
  • 遙遠的紀念
    遙遠的紀念
    「你不只是火車,我不只是乘客。」 時光荏苒,光陰更迭,在單向通行的人生裡,旅客不間斷地經歷著獲得與失去。 雖說年華難以倒流,但搭上一台舊車,走一段鐵路,是否便能與過去重逢,與未來相約?
    陳浪 2022/12/05
  • 福氣啦!蝦、鶴或者荔枝──幸福的動植物教學圖鑑
    福氣啦!蝦、鶴或者荔枝──幸福的動植物教學圖鑑
    「任何對臺灣廚房裡日用陶瓷略有涉略或喜好的人,拿起一只有歷史的食器時,很多時候並不為了吃,而是為了看,為了一種遙想。而我喜歡它們的故事性,並盡可能地不讓它們脫離日常軌道,勤勞使用,是為了避免讓日用食器成為束之高閣、僅供觀賞的出世文物。」──《小吃碗上外太空》
    包子逸 (封面圖片 林煜幃) 2022/11/28
  • 一起從臺中「第二市場」散步到「東協市場」
    一起從臺中「第二市場」散步到「東協市場」
    讓我們用足跡一同探索「第二市場」、「東協市場」的前世今生
    林冠希、池昀緻 2022/11/20
  • 內門演義:羅漢門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內門演義:羅漢門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高雄內門區約1萬多人口擁有文武陣頭近60陣,密度高達全台之冠,素有「藝陣之鄉」之稱。內門紫竹寺為慶祝觀音佛祖生日所舉辦的「羅漢門迎佛祖」遶境活動,則扮演著支撐藝陣發展的重要角色,並自2001年起由交通部觀光局列入12大重要節慶活動之一,2014年由文化部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如此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地區,如今卻面臨少子化及傳承的挑戰,因此本次策展除展現地方特色與歷史脈絡外,也提出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策展 - 葛函昕、陳謙睿、郭柏漢、陳韻如;指導 - 成大都計 張秀慈 老師 2022/11/20
  • 剉冰IN臺史博鐵道TRAVEL一起來旅遊
    剉冰IN臺史博鐵道TRAVEL一起來旅遊
    按愛心按追蹤分享出去~! 不然上班會忘記打卡下班會打錯卡
    一塊仙貝 2022/11/18
  • 閃亮的日子這樣過!
    閃亮的日子這樣過!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臺灣除了面臨政權更迭,也要重建因戰爭停擺的事務。 那麼,在這二十年間的臺灣人,都是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是吃著番薯粥過著窮困的生活? 還是跟著政府發展經濟的勞碌日子? 其實,這個時期的臺灣人,過得比你想的還要閃亮!
    故事 StoryStudio 2022/10/24
  • 剉冰IN臺史博園區玩耍記
    剉冰IN臺史博園區玩耍記
    某年某月某日,剉冰與同事們展開了一場位於臺史博園區內的小小冒險之旅。
    一塊仙貝 2022/10/14
  •  棒球看的不只是比賽,還有人生──那些和我生命交織的日職臺灣選手
    棒球看的不只是比賽,還有人生──那些和我生命交織的日職臺灣選手
    開始看日本職棒,是受到祖父的影響。記得在小的時候,常陪著祖父一起看電視。打開電視,祖父習慣先看相撲接著再看棒球。不管是職棒或是甲子園比賽,皆是祖父喜愛觀看的節目。可能因為相撲節奏較緩慢,小時候常看到睡著,經常等到棒球開打,才從夢中醒來。 逐漸長大之後,發現周遭喜歡棒球的朋友,人生中第一次接觸棒球,不外乎是中華職棒或是美國大聯盟,很少人從日職接觸起不過,因為從小只能在相撲和棒球間選擇,也就自然而然喜歡上日職了。
    陳力航 2022/10/07
  • 1980年代的臺北青春場景
    1980年代的臺北青春場景
    2022年,我跟四位好友(馬世芳、陳光達、許允斌、姚瑞中)在1998年集體創作的《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推出新版作品,許多年輕的讀者好奇,為何在那樣的年代,我們可以做出流傳至今、不斷再版的暢銷書。 我們想了又想,最大的助力是啟蒙我們成長的1980年代的臺北,那個時代的音樂、電影、廣告、出版和雜誌,以及城市裡的新奇店舖,啟發我們太多。透過珍藏的店家名片,帶大家進行一趟穿越時空的城市觀察之旅。
    黃威融 2022/09/05
總筆數:14 每頁筆數:12 頁次: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