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檢索
-
6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崩溪缺古笨港遺址出土之清代乾隆通寶錢幣(下)崩溪缺遺址出土錢幣,有自唐至清各朝制錢,以及安南錢、日本錢,其中以清代銅錢居最大宗,又以乾隆通寶數量最多,嘉慶通寶次之,道光通寶再次之,咸豐通寶、同治通寶、光緒通寶較少,可以推測清末的數次洪水,造成北港溪改道,沖毀一部分笨港市街。本物件清代乾隆通寶16局皆由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11/04 -
6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崩溪缺古笨港遺址出土之清代乾隆通寶錢幣(上)崩溪缺遺址出土錢幣,有自唐至清各朝制錢,以及安南錢、日本錢,其中以清代銅錢居最大宗,其中以乾隆通寶數量最多,嘉慶通寶次之,道光通寶再次之,咸豐通寶、同治通寶、光緒通寶較少,可以推測清末的數次洪水,造成北港溪改道,沖毀一部分笨港市街。本物件清代乾隆通寶16局皆由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11/04 -
4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崩溪缺古笨港遺址出土之清代雍正通寶古錢本物件標本為崩溪缺遺址出土之清代雍正通寶,數量較少,皆由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雍正通寶以黃銅鑄造,做工精良,始鑄於雍正元年(1723年),奠定了清朝此後180餘年的錢文風格,由於雍正在位僅僅13年,不僅比起康熙在位61年差得太多,而且比起順治在位的18年也不及,故數目在清代錢幣中是相對最少的,也是價值最大的。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11/03 -
5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崩溪缺古笨港遺址出土之吳周錢吳三桂於康熙12年(1673)起義反清復明,自稱周王,鑄造利用通寶,1678-1679年自稱大周皇帝,鑄造昭武通寶,吳三桂死後,孫吳世璠繼立(1679-1681),鑄有洪化通寶;這三種制錢當時的發行量很大,清代雖然禁用,但直到日治初期,這三種乹仍在台灣民間通用。館藏北港崩溪缺考古遺址出土之吳周錢標本皆由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11/03 -
8
2025《青銀心藝共舞》培訓計畫林口區高齡化日增,「林口心藝志工隊」長期以才藝陪伴長者,近年面臨傳承與培力挑戰。謝素卿與莊凱雯共同發起《青銀心藝共舞》計畫,結合志工隊與「世代共舞」,於2025年4至10月推動舞蹈培訓、內部演練與社區公益,促進青銀共學、強化團隊專業,營造共融共好的社區。莊凱雯 2025/11/03 -
36
部落之眼青少年參與為期六天五夜的影像製作課程,在密集的學習中不僅掌握了拍攝與剪輯的基本技巧,更透過鏡頭深入探索在地人文與特色。他們走入部落,認識地方的歷史故事、人物風貌與文化背景,將觀察到的細節轉化為創意影像作品。課程中每位學員皆親自規劃拍攝腳本、實地取景、後製剪輯,過程中激發無限創意與團隊合作能力。這不僅是技術的學習,更是一次與土地連結的文化之旅,讓他們以影像記錄感動,也用行動珍惜家鄉的美好。花蓮縣布農文化教育關懷協會 2025/11/02 -
27
【串山徑】甲仙展區-萃煉・甲仙樟腦油【串山徑】甲仙展區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嶼典創社顧問有限公司 2025/11/01 -
29
【串山徑】杉林展區-燻影新庄 繪影新和楠梓仙溪支流奔出山谷,沖刷出枋寮溪下游的層層河階,大武壠、閩南、客家族群身影在水光與山影之間交會。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2025/10/31 -
25
【串山徑】甲仙展區-翻山・大武壠/ 游牧・逐樟之「客」【串山徑】甲仙展區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嶼典創社顧問有限公司 2025/10/31 -
18
《Chiayi Lab:街道×記憶×數位共創》為回應地方文化記憶流失、青年地方參與薄弱,以及文化資源轉譯不足的問題,本計畫以「國華街、北興街及向榮街」為探索主軸,啟動「舊時光研究所」計畫,分階段設計「街角田調學院」、「文史×數位人才培訓營」與「夜游木都生活 - 數位導覽成果」三大行動,帶領青年進行街區五感田野調查、居民口述歷史訪談,並培養AI應用、LINEBOT互動設計、數位地圖製作等數位轉譯技能,從街區故事的挖掘到數位內容的建構,打造青年參嘉喻戶曉文化工作室 2025/10/31 -
18
114年桶壁部落青年族語文化復振教學推廣活動將文化與族語結合傳承於青年 減少文化及族語流失與斷層的困境 讓更多部落青年參於社區營造事務時 有效結合泰雅族文化精神田原 2025/10/31 -
32
【串山徑】杉林展區-追影枋寮楠梓仙溪支流奔出山谷,沖刷出枋寮溪下游的層層河階,大武壠、閩南、客家族群身影在水光與山影之間交會。湯姆生的顯影劑沖出19世紀枋寮切片,邀您一起循先民足跡涉水而行,捶一段冒泡的Hagu,讓涼爽溪面映出你與古道同框的倒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202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