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檢索
-
438臺植村秀台灣的一些綠植、花草,在過往就非常美麗怪琪物語 2022/10/16
-
2068用技藝復刻照片那口菸身處淺山,利用自然資源製作器具的技藝成為地區人群的傳統,然而隨著工業化產品日趨普及,傳統技藝面臨失傳消逝的危機。荖濃文化工作室透過耆老的記憶與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所拍攝的影像,逐步找回部落傳統技藝,讓後人得一窺荖濃地區大武壠人群使用自然資源的工藝智慧。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2022/12/28
-
871840至今上海霍亂療法的轉變霍亂,這一曾經肆虐全球的烈性傳染病,自19世紀以來數度在上海爆發,對城市公共衛生體系構成嚴峻挑戰。本展覽聚焦於1840年至今上海地區霍亂療法的演變,梳理中西醫結合、診療技術進步與公共衛生觀念更新的歷程。林子晴、武安潔、康宸綾 2025/06/10
-
224米麵文化大集合—誰說我們只有一種樣貌?米麵研究社 Rice & Noodles Club 2025/06/04
-
33北港藝閣: 一場北港傳統的活歷史此為一份國立虎尾高級中學二年級學生們所做出來的地理探究報告,內容涵蓋了北港藝閣的所有一切,包括藝閣的起源、遊行前的準備流程、遊行過程、政府的宣傳方式與投入程度以及所帶來的影響,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藝閣的內容或者是你想認識這個至今臺灣已僅存不多的活動,那不妨就來閱讀這份報告吧!李籽錡 丁紫晏 蕭如祈 廖弈熏 陳翊萱 李承憲 2025/07/03
-
360一磚一瓦築古今在龜山,磚瓦不僅是建築的基礎,更是凝聚歲月的工藝結晶與文化象徵,從選土、製模,到入窯燒製,每一道工序都蘊藏著職人的智慧與細膩心力,我們期盼你不只是來「觀看」一場展覽,更能親身「感受」這些磚瓦與土地之間深刻而真實的連結陳鉦堯、翁亮瑋、呂弘睿、陳鈺安、楊宜紘、指導老師:吳雅琪 2025/06/10
-
93巷口的記憶:雜貨店的百年足跡雜貨店,曾是台灣街角最熟悉的風景。本展覽將由雜貨店的功能、商品、興衰切入,回憶雜貨店的溫度,並思考未來的發展與挑戰。尤秀娟、蔡侑妤 2025/06/24
-
62技藝薪傳展覽旨在全面呈現苗栗地區豐富的無形文化資產,特別聚焦於客家採茶戲、茶文化等傳統技藝,展現其歷史脈絡、藝術價值與當代生命力。謝宜軒 2025/06/01
-
30曹家洋樓與曹丁波家族矗立在街角的曹家洋樓,它不只是磚瓦堆疊的建築,更是地方歷史、人文記憶與家族情感的交會點。本展以曹丁波家族為主線,回望一段與時代脈動緊密相連的人生與建築旅程。 人物的生命軌跡到建築的風貌演變,從舊時代的地方景象到今日的時空對照,這棟洋樓所承載的,不只是家族的足跡,也是一個社區的集體記憶。透過影像、文件與回憶,我們希望帶出背後的故事,也邀請您在觀看之餘,思考歷史如何影響我們的現在,與未來。劉子辰、朱品蓉、鄭伃庭、周仟、林雨蓁 2025/06/24
-
54在古坑咖啡冷掉之前你手裡那杯熱咖啡,是這片山林曬過陽光、吹過風、靜靜長出來的時間。 這不只是一場咖啡節,而是古坑寫給世界的一封邀請函──喝一杯、走一段、聽一個土地的故事。 古坑,這座因咖啡而熱鬧的山城,在香氣散去後,留下的不只是餘韻,還有土地的記憶與轉變的足跡。 而今,我們再次端出這杯熟悉的香氣,只為邀請你回到這片山林,重新認識那段從咖啡園開始的故事。余恩綺、薛宇倢、蔡依珊、李承諺、林裕勝、高鼎翔 2025/07/04
-
24西螺釀生活:醬油DIY釀造套組西螺釀生活,與西螺醬油文化、職人精神和手作溫度連結的體驗國立虎尾高中202 第二組 2025/07/04
-
120隨轎前行:白沙屯媽祖的信仰地景與身體記憶白沙屯媽祖早年並未建有廟宇,而是由輪值爐主奉祀家中。清同治二年(1863年)初建土茅屋為廟,經常年風雨加上日治昭和十年(1935年)中部大地震,廟宇損傷甚大。民國63年,廟方成立管理委員會之後,開始興建直到民國78年竣工,達成現有白沙屯拱天宮之規模。雖然拱天宮落成時間不若其他百年以上之廟宇歷史悠久。但白沙屯媽祖往北港進香的歷史,卻早在建廟之前就已經存在。周海暉 202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