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檢索
-
3029從山林自治到山林教室鄒族人相信與山林和諧相處,敬愛大地與其共生,才能生生不息。他們遵照祖先的教誨生活,積累出特有的民族智慧,最終成為重要的無形文化資產。然而隨著時代進展,狩獵文化經常受新聞媒體、政府政策限制,加上經濟變遷造成文化傳承不易。鄒族獵人協會成立後,訂定自治自律公約並承擔起傳承狩獵倫理及規範任務,致力保留臺灣文化的豐富與多樣性,促進大眾對多元文化的尊重與欣賞的同時,也進行跨族群的文化傳承,散播文化傳播的種子。吳翊豪 2024/06/16
-
2378大隱隱於市的基隆河從台北市郊進城,路上難免會經過橋樑,每條底下都有一條河正靜靜地流淌著,多數的人從來沒注意過它們的名字,它們從哪裡來,又流到哪裡去。 千百年來河道多次迂迴轉折,一如流域中各族群住民的生命歷程也同樣百轉千迴,探尋河流的身世,也等於是認識自己的身世。俞智敏 2022/09/07
-
217關西上林-元和宮經過元和宮時,祈求三界公保佑諸事平安順遂,供桌上可以看到許多大廟的平安符,也許,是宮廟與社區的暖心,將不同縣市的祝福,都帶回來關西。朱貫仁 2024/10/13
-
608日「新」閱意新住民,是目前台灣十分重要的人口組成;根據113年4月份內政部移民署之數據顯示,目前在台外籍配偶人數約為60萬人,佔了台灣總人口數近3%。台灣向來以多元、包容、友善作為國際形象,也確實,在台灣我們時常能夠看到道地的泰緬、印尼美食、越南小吃等等,這些商鋪的老闆(娘)來自不同國家,他們在臺灣組成家庭、帶來家鄉的文化、美食,讓我們的社會有了多元的面貌。北科大 文發系 撰文|林柏佑 採訪|張耕維 編輯|尹樂炫、劉丞勳 2024/06/16
-
1470聽見平埔族群的「聲」命力聲音,是人類溝通最直接媒介,可以傳遞思念、故事,甚至是對先祖的崇拜。17世紀的臺南與高雄淺山地域為平埔族群生活的空間,但隨著不同族群移入,平埔族群語言與文化慢慢流失,已為當代亟需復振的語言之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2022/12/28
-
60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日治時期臺灣風物寫真明信片本物件為日治時期的寫真明信片組復刻品,由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有數張,為台灣各地的風景寫真,從內容中可看出當時的日本政府對於台灣的好奇,也反映濃濃的殖民下全景敞視的色彩。臺灣風物寫真明信片是日治時期通行的郵遞形式,其中採用的照片和文字,呈現當時臺灣地方風景、名勝古蹟、豐富物產、原住民圖像與器物等多元主題,為臺灣研究的珍貴資源。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5/13
-
192觀察自然切忌走馬看花談起生態及自然景觀,相信人們第一個想到的顏色都是綠色;遍山的樹、遍地的草,想必也是他們腦海出現的畫面。但事實上,自然界並不只有綠色。在台灣讀書的大半年間,隨着對植物領域展開的深入探討,我開始學會留意身邊不起眼的行道樹與矮小的灌木叢。螢幕前的你,是否對自然生態感興趣,卻沒有認真留意過身邊的植物?那讓我們繼續閱讀下去,學習如何踏出觀察自然的第一步吧!何忻桐 2024/05/30
-
3110台灣卑南族的歷史主要介紹卑南族的起源。改耀不是龍 2023/01/15
-
806綠島文藝之旅神遊綠島風光,體驗自然與人文風土民情及在地特色。劉沂欣、蔣佳甄 2023/11/25
-
1017下大雨後,天空…不知道是否有人和我一樣好奇,雨後的天空是不是真的會放晴呢? 小編決定在同一個地點、同一個拍攝角度,觀察臺北大雨之後的天空是否有變化,且更多是轉爲晴天或是持續陰天。林若晴 2024/06/06
-
1227再生林協記-新莊老街記憶推廣傳承計畫新庄文協於林協記進行文物普查郭采君、黃妤歆、王從優 2024/11/09
-
484《停泊》用探索中小型漁港殘存的記憶碎片張平易 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