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展覽檢索

總筆數: 1298
  • 567
    對萬華教育的研究
    對萬華教育的研究
    這學期的學習策略課程,我們這組決定要做關於萬華教育,因為我們認為萬華教育最貼近我們,我們在查了許多講述萬華教育所面臨到的問題,以及萬華教育的介紹,我對這些資料感興趣的原因是因為這些資料用潛顯易懂的方式,來點出萬華教育所遇到的問題,以及可行的改善措施。
    數位實中B班第4組 彭靖軒 宋學哲 鄒睿光 2023/06/20
  • 1250
    媽祖田社造及家族史
    媽祖田社造及家族史
    協力媽祖田家族史建構
    藍美雅 2023/10/30
  • 1084
    巷口那家店——布莊
    巷口那家店——布莊
    街頭巷尾總有些小店,佇立地方幾十年,陪伴著我們成長,也見證社會脈動與產業興衰。 本特展精選9篇插畫家林家棟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Watch Taiwan觀‧臺灣》的多年合作成果,在細節與情感兼具的作品中,回溯你我記憶中的小店時光。
    臺史博展示組 2023/07/24
  • 1991
    跑贏全日本的男人:20 世紀兩位國家代表的雙重人生
    跑贏全日本的男人:20 世紀兩位國家代表的雙重人生
    2021 年東京奧運臺灣選手的好成績,讓這屆奧運相較以往獲得更多社會的關注。東道主日本隊更是囊括了 27 面金牌,14 面銀牌和 17 面銅牌,一共獲得 58 面獎牌。雙雙打破獎牌歷史紀錄的臺灣與日本,更讓我想到,過去臺灣能夠參加奧運,原因也與日本密不可分⋯⋯。
    林韋聿 2022/08/26
  • 2034
    一個小漁港的兩個名字:東海岸的麻荖漏或成廣澳
    一個小漁港的兩個名字:東海岸的麻荖漏或成廣澳
    行經臺 11 線東部海岸線的小港漁港附近時,我偶然見著了與沿途鐵皮平房或是透天屋厝不同的建築樣式——那是一面巴洛克式的牆面與數根帶有弧形的柱子,共同組構出的殘垣。它靜靜地佇立於路旁,對比於車道上快速駛過的車子格外顯眼。牆面和柱身已然斑駁,上頭卻懸掛著新建的招牌,上面寫著「成廣澳文化地景」,對比的地景,隱約透露著成廣澳地區,曾經輝煌又滄桑的歷史。
    楊佳平 2022/10/07
  • 1617
    「培養國民剛強的精神、健康的體格!」
    「培養國民剛強的精神、健康的體格!」
    說起臺灣國家公園設立的歷史,不得不回憶起日本殖民統治期間,日本是如何利用並摧殘臺灣的森林。好家在 1930 年代,美國的環境保護和公園設立思想之風吹了進來,為臺灣自然生態帶來一線生機。 就在這股潮流下,臺灣興起一陣國家公園設立運動。未料,隨著中日戰爭爆發,日本不再有資源繼續挹注此計畫,只能在 1941 年擱置⋯⋯
    張家綸 2022/08/26
  • 2468
    公園裡的政治符碼──回望日治時期的臺北新公園
    公園裡的政治符碼──回望日治時期的臺北新公園
    臺北市館前路的二二八紀念公園,以往慣稱為「新公園」,漫步其中可以看到公園裡常見的「標準配備」―花草樹木、水池涼亭等等,卻也能發現從清代到當代的建築物錯落其中。這些建築反映了當時執政者的意識形態,但一個公園要從哪看出意識形態呢?那就先從公園裡最醒目的西式建築,「館前路」路名由來的「臺灣博物館」開始吧!
    游智勝 2022/08/26
  • 2495
    巷弄間的日本漫遊:臺灣神社的出現與演變的地景改造
    巷弄間的日本漫遊:臺灣神社的出現與演變的地景改造
    因為地理及歷史等文化背景的影響,想必大家多多少少都會對日本文化有所了解,即便自己不是,周遭一定也認識幾個「哈日族」,或是每年都會去日本旅遊的朋友。回想去日本旅遊的行程,無論是跟團或是自助,應該都會經過甚至去神社參拜,就像是臺灣街頭巷尾的大小廟宇,神社可說是日本文化特色的一環。 不過,你可曾想過,經歷日本時期的臺灣也曾經有許多神社,在不能出國旅遊的現在,讓我們一起走出家門,看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哪些日治時期留下來的神社。神社為什麼會出現,現在又變成什麼樣子呢?讓我們透過老照片一同來遊歷。
    涂欣凱 2022/08/26
  • 804
    Bridging gaps through museum co-learning in NMTH
    Bridging gaps through museum co-learning in NMTH
    ICOM CECA 2023 Poster Presentation
    Yu-Hsuan, Fang 2024/09/18
  • 1259
    出資籌備畫會、展覽、美術教室到贊助藝術家出國留學的藝壇大學長倪蔣懷
    出資籌備畫會、展覽、美術教室到贊助藝術家出國留學的藝壇大學長倪蔣懷
    正如古人云:「世有伯樂,而有千里馬。」留名千史的藝術家,除了自己的天份與努力等因素,有一個懂得投資的伯樂——贊助人——也十分的重要。 回顧臺灣美術史的篳路藍縷,是前輩藝術家們以生命為火種,點亮了時代。而身為藝術家的倪蔣懷其作品令人欣賞,為人所樂道的,還有他畢生致力提攜後進、資助藝壇活動的精神。
    許伯瑜 2022/10/07
  • 1586
    漫步甜蜜舊時光
    漫步甜蜜舊時光
    每到冬天,糖廠香氣總是從青埔社區開始延伸,遊子外地歸來還未到家,全身已沾滿甜滋滋的氣息,若北港瀰漫的是豆油香,虎尾則是冬季限定的蔗糖香,抬頭望去,白色水氣源源不絕從巨管中冒出,全身寒意不覺一掃而空,而這樣的場景,百年來未曾中斷...
    廖得凱 2022/11/01
  • 1693
    文化記憶中的酒
    文化記憶中的酒
    臺灣統治者要實施「未成年人禁止飲酒法」,最早是什麼時候? 日治時期臺灣稅收最高的三大專賣品,又是什麼? 原來日治時期就有官方與民間單位成立的「禁酒會」!
    廖泊喬 2022/10/20
總筆數:1298 每頁筆數:12 頁次:1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