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檢索
-
204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木雕神像館藏木雕神像有地藏王菩薩、玄天上帝、太上老君、關聖帝君、武財神、福德正神、三太子等,由北港高中前家長會長黃秋文先生捐贈。素有「農業大縣」之稱的雲林縣,是台灣地區寺廟最多的地方之一。廟多神亦多,造就神像雕刻行業格外蓬勃興盛。民國五、六十年代,雲林縣民間各種技藝,從業人口最多的行業,木雕類的神像雕刻始終名列前茅。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3/11
-
309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寄藥包紙本物件為寄藥包紙,有三件:獨一散寄藥包紙、瑞昇止瀉散包裝紙、瑞昇風熱散包裝紙,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寄藥包從日治時期開始需印製「總督府需可」或「大日本政府認可」;而戰後則為「臺灣省衛生處許可」。1960年代寄藥包印刷為簡單的傳統雙色印刷;1970年代彩色印刷成為主流。寄藥包適時填補二戰後政府推展公共衛生的空窗期,並影響台灣民眾的藥品消費文化與用藥習慣。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3/10
-
219極端統治下的台灣女性在日治統治時期,台灣的女性在各項方面有許多限制,包括政府推出的政策讓女性所受的教育改變以及所延伸出來的社會運動來保護自己的權利。徐嬿婷、陳俞君 2025/03/09
-
2563第十三屆共生音樂節展覽人類的記憶無法一刀切斷、轉換。二二八作為一個政治符號,有權的政府強期強力壓制;島內海外的人民則嘗試各種方法來記憶,支援政治行動。如今,大眾淡忘二二八曾經的高度政治性,也就無法理解那裏頭的情感與記憶,淪為單純的內容背誦。 回顧歷史事件,得以重新看到自己如何走到現在,讓想像力被刷新。觀展者大多經歷過「年輕」這個階段,卻逐漸在成長過程中失去能動性。 本次展覽想藉此傳遞傷痛固然會延續,但一代代的力量也會。第十三屆共生音樂節展覽組 2025/03/07
-
200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台灣省蔗農服務社社員證本件文物為台灣省蔗農服務社社員證,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該社員證發給日為民國45年(1956)12月31日,由台灣省蔗農服務社發給,姓名處可見鋼印痕跡。台灣省蔗農服務社設立於民國44年,其設立宗旨為協助蔗農提高甘蔗生產效益、輔導創辦副業、供應農用物資與生活消費用品等。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3/07
-
269花蓮印象太魯閣是一個以壯麗峽谷、獨特地質、豐富生態與歷史文化聞名的台灣國家公園,也是一個持續追求永續發展與國際肯定的重要地點。陳筠肜 2025/03/06
-
176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店鋪印版本件文物為店鋪印版,由北港高中校友黃水水先生捐贈;「印版」結合雕刻與印刷技藝,不僅是造型藝術的一大類別,作為印刷術的源頭,亦呈現出傳統文化生活的多重面向。印版技藝廣泛地運用在刊印圖書、民俗、宗教祭祀等層面,成為珍貴的歷史文物與文化資產。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3/06
-
473從未公開身份的台籍原住民慰安婦講述台籍原住民慰安婦的故事、經歷、時空背景與處境,為什麼是原住民慰安婦,她們和其他台籍慰安婦有什麼不一樣,並提及國內外面對這個議題的行動,還有台灣在這方面可能面臨的挑戰與問題,最後是我們可以如何去面對與推廣,讓更多的人關注此議題,還阿嬤們一個公道。許舒郁、吳怡靚 2025/03/05
-
243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日治時期防空燈泡本件文物為日治時期灰藍色防空燈泡,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本物件防空燈泡頭為透明玻璃製作,外形呈垂腹圜底球形,除圜底處之外,皆在內層塗佈不透明灰藍色顏料。這種燈泡乃日治後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台灣遭受空襲轟炸攻擊而出現的特製燈泡。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3/05
-
263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早期菸酒零售商許可證此物件為早期菸酒零售商許可證。二戰後國民政府成立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延續日本代以來的樟腦、火柴、菸、酒、度量衡等五樣專賣。民國38年(1947)二二八事件後,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改組為台灣省政府,保留菸、酒兩樣專賣,由台灣省菸酒公賣局專職負責,直到民國91年(2002)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前夕才宣告結束。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3/04
-
153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日治時期衣櫃本件文物為大長鏡衣櫃,由北港地方仕紳蔡子寬家族捐贈;台灣日治時期的櫥櫃,在結構上仍延續著清朝以來臺灣移民社會所發展出來的特殊家具文化,因時常遷徙與搬運需求之特性,故採取可拆卸式的上下櫃或合櫥的造法。本件衣櫃依其構造亦分為上下兩部分。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2/28
-
457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北港治水街門牌昭和15年(1940),北港街街長曾積極爭取濁水溪治水工事事務所遷移來北港,目的在整治北港溪水。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為了整治濁水溪,大正1年(1912)成立濁水溪治水工事事務所,直隸總督府內務局,開始對濁水溪做有系統的治理,堵塞偏支流,使主流固定沿西螺溪出海。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