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展覽檢索

總筆數: 1586
  • 517
    米麵文化大集合—誰說我們只有一種樣貌?
    米麵文化大集合—誰說我們只有一種樣貌?
    米麵研究社 Rice & Noodles Club 2025/10/17
  • 1127
    米派升級——米進化圖鑑
    米派升級——米進化圖鑑
    在米麵研究社裡,我們總問人:「你是米派還是麵派?」 但你知道嗎?即使你是堅定的米派,家族內部其實也不太平靜。
    米麵研究社 Rice & Noodles Club 2025/10/17
  • 811
    麵派升級——麵進化圖鑑
    麵派升級——麵進化圖鑑
    麵家族成員內部矛盾複雜,絕對不輸米家族,我們將進入另一場飲食王朝的演化圖鑑。
    米麵研究社 Rice & Noodles Club 2025/10/17
  • 854
    《地域對決》:共存時代的澱粉戰爭
    《地域對決》:共存時代的澱粉戰爭
    米麵研究社的塵封檔案中,流傳著一段無從考究的神秘傳聞: 「米與麵的抉擇,早已寫定於歷史之中?」 傳聞提到臺灣有以地域劃分飲食的習慣,認為某些澱粉料理理應屬於某個地方,然而,這真的是事實,還是某種文化或歷史造就的錯誤印象呢?
    米麵研究社 Rice & Noodles Club 2025/10/17
  • 957
    究極の對決:全臺最強滷肉飯
    究極の對決:全臺最強滷肉飯
    如果想到臺灣「米派」王者,滷肉飯肯定是眾多霸者最強之一吧? 是什麼魔力讓滷肉飯成為米派聖經般的存在,我們找到了米麵研究社的榮譽顧問ㄧ曹銘宗,多年的臺灣飲食歷史與文化的研究經歷與三屆 500 碗評審的嚴格標準,老師化為我們的老饕引路人,探索藏在巷弄內的滷肉飯,進行一場「肥瘦之間」的比拼。
    米麵研究社 Rice & Noodles Club 2025/10/17
  • 591
    究極の對決:全臺最強牛肉麵
    究極の對決:全臺最強牛肉麵
    如果說米派的王者代表是滷肉飯,那「牛肉麵」絕對是麵派的大將軍,不論是「紅燒」和「清燉」的兩派內鬥,又或是有打破框架的創意牛肉麵。 相較之下,牛肉麵就像是日本拉麵一樣,逐漸走向精緻化。緊接著,曹老師將再度化身為麵派的引路人,帶領米麵研究社踏上街頭,以最具文史標準的切角,進行一場牛肉麵之間的比拼。
    米麵研究社 Rice & Noodles Club 2025/10/17
  • 300
    最本土的澱粉智慧:探索山林的滋味
    最本土的澱粉智慧:探索山林的滋味
    從土壤裡到儀式桌,一顆澱粉的旅程,遠比你想像的長。它曾曬過數天太陽,穿過竹籃與炊煙,在族人的手中一層層去殼、搗碎、揉成球狀,最後成為節慶與日常餐桌上,連結人與土地、族人與祖靈的重要滋味。 歡迎來到澱粉的另一個宇宙——沒有麵粉自助餐,有的是山的時間感。
    米麵研究社 Rice & Noodles Club 2025/10/17
  • 315
    《 澱粉萬歲:世界節慶中的米與麵 》
    《 澱粉萬歲:世界節慶中的米與麵 》
    在世界各地,澱粉從來不只是填飽肚子的熱量來源!
    米麵研究社 Rice & Noodles Club 2025/10/17
  • 58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日治時期獅王齒磨包裝紙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日治時期獅王齒磨包裝紙
    本件文物為日治時期獅王牌齒磨(牙粉)包裝紙,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牙粉為清潔牙齒用,日本明治維新後,將西方文化大量引入日本,日人也逐漸有清潔牙齒的習慣,在牙膏未普及前,牙粉為清潔牙齒的主要用物,甲午戰爭後,台灣成為日本殖民地,日本也將西方文化大量引入台灣,一改台灣衛生習慣問題。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10/17
  • 126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日治時期米穀配給票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日治時期米穀配給票
    本件文物分別為日治時期斗六郡斗南庄源發製米所米穀配給票、臺中州米穀配給組合鹿港出張所玄米(糙米)出庫傳票,由北港高中教師捐贈;米穀配給組合為昭和14年(1939)日本頒布「米穀配給統制規則」,作為收購米糧儲存所成立,其利用組合機具,直接將收購之米碾製成糙米,裝袋儲存;這期間的米穀與儲藏皆受到日本總督府統制管理。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10/17
  • 2159
    回望,是為了前行
    回望,是為了前行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2025/10/16
  • 93
    唱自己的歌
    唱自己的歌
    1970年代是臺灣政治劇烈變動與社會逐漸轉型的時代。面對威權統治與國際孤立的壓力,臺灣社會一方面在政治上受到壓抑,另一方面卻在經濟成長與文化意識覺醒中逐步醞釀變革。而其中,一股來自校園、唱著青春與鄉土的聲音——校園民歌,悄悄地改變人們的情感表達與文化認同。
    林宛蓁 2025/10/16
總筆數:1586 每頁筆數:12 頁次: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