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檢索
-
159尋跡的人 二〇二四故事臺灣獎成果展2024故事臺灣學院 2024/10/03
-
215真我食宿歡迎來到「真我食宿」:一處性別友善的餐廳與民宿,致力於打造包容、多元且溫暖的空間。在這裡,我們相信每一個人都應該被尊重、接納與愛護,無論性別、性向、身分或背景。我們的餐廳提供健康美味的料理,重視本地食材與環境永續;我們的民宿則提供舒適、安全的住宿體驗,讓所有旅客都能無拘無束地享受自在的時光。不論你是獨自旅行、與伴侶同行,或是與家人朋友共享,我們都期待為你提供一個平和與關懷的避風港。陳怡欣、陳品媛、楊憶佳、賴喬歆 2025/01/07
-
1884新舊特調的市場滋味產地直送的市場聲命力留白計畫 blank plan feat. 唄姬 2024/10/25
-
227国立台湾歴史博物館に 常設展の見どころみなさん ようこそ国立台湾歴史博物館! 国立台湾歴史博物館の常設展ー「この土地この民」は、台湾人の視点から主体的な歴史に関する資料収蔵、記録を行う試みで、永遠に完成することのない探索の道です。展示はその途上の読点にすぎません。展示をご覧いただく前に、台湾史をテーマとした「この土地この民」常設展が歩んだ、研究から展示への道のり、キュレーターチームからのメッセージをお伝えしたいと思います。国立台湾歴史博物館 2024/10/16
-
85萬年豐富萬豐座落於彰化縣福興鄉最東邊,員林大排 流經之地,河畔聚落居民多為陳氏宗族,故在該區有了「陳溝」或「陳溝莊」的命名;定居在陳溝莊的戶數稀少,直到日治時期,才將該地區易名為「台灣溝」,並編列為一保甲。 萬豐代表著萬年豐富,呼應著早期村民以種植豌豆、稻米等務農為生,期許日日勤耕耘,作物也因土地林玉雯 2024/11/13
-
57113年營北變妝趴透過萬聖節活動,結合社區內的學校和社團,舉辦變妝趴的表演活動陳秀美 2024/11/13
-
63「藝術共融 社區互助 數位行動計畫」本計畫針對社區人口老化、文化傳承與互助需求,貫穿布袋戲及多媒體技術,連結學校與社區資源,實現世代交流與文化記憶保存。北港朝天宮 學校社區等多方合作,完成故事導覽影音紀錄、口述歷史改編,以及親子劇場訓練與成果發表。活動內容豐富,對布袋戲藝術的熱情與認同顯著提升,並提出了更深入的體驗和推動的推動。黃世志電視木偶劇團 2024/11/13
-
44我們從記憶的產地紮營,滿載歸來「我們在記憶的產地紮營」經一年的巡迴,到訪過臺東都蘭、彰化溪州、桃園大溪後,滿載動人的故事回到計畫主辦單位的所在地臺南,獻上計畫內最後一次展示,搭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慶活動「寶島大廟埕」,在秋冬迭替之際的10月26、27兩日,再次搭起帳棚與民眾相見。定藝文化工作室、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4/11/20
-
59桃城尋跡國家文化記憶庫在「112-113年社群經營計畫」中特別以舊稱桃城的嘉義為教案開發試行的場域,與嘉義市兩所高中職學校教師合作,歷時一年研討、編撰出《讓地方記憶引路:國家文化記憶庫教學應用案例手冊》,關於教案開發之始末介紹,可參考〈走出課堂教室的時光旅行:記國家文化記憶庫教學應用案例手冊之成冊〉一文。在該文中未及詳述細節,有一部分是關於開發團隊研討帶領學生進行嘉義走讀的歷程。定藝文化工作室、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4/11/20
-
52邁開步伐走著聽如果我們用閉上雙眼,只用雙耳聆聽這片土地的故事,會有什麼新的發現嗎?定藝文化工作室、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4/11/21
-
96當她們與神同步大溪當地的社頭樂豳社有一尊神將「關鳳」,在2003年時登場,不僅是大溪第一尊女性神將,更是第一尊完全由女性擔任神將腳的神將,象徵著女性參與的里程碑。定藝文化工作室、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4/11/20
-
39循溪追昔「國家文化記憶庫:112-113社群經營計畫邀請影像導演吳柏泓執導,為溪州這片由濁水溪長期沃養所孕育出來的土地說一段故事。定藝文化工作室、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4/11/20